Amy++王櫻
我們對待兒女的方式,決定了兒女今后會如何對待我們。
有媒體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中國家長都有“養(yǎng)娃焦慮癥”。
孩子小的時候,焦慮娃走路太晚、說話太遲、吃飯?zhí)羰场⒈惚悴煌昝?、睡眠不?guī)律……
孩子學齡后,焦慮娃興趣班上太少、技能不足、英語學得慢……
孩子進入青春期,焦慮孩子是否學壞、是否早戀、要不要送出國深造……
總之,中國家長有無數(shù)個理由為了孩子焦慮,所以,身邊到處都有雞血媽媽,為了孩子的所謂前程,每天打足了雞血,排滿了時間表,似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有個光明的未來。
這種情況,在大城市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為大城市聚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才,優(yōu)秀的父母尤其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而無比慘烈的競爭環(huán)境,也不允許孩子平庸。
可是,你想過沒有,我們拼盡全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人尖兒,是為什么?
只因我們怕孩子的競爭力不夠強,今后找不到個好工作,掙不到足夠多的錢,這樣,他就買不起好房好車,找不到身份匹配的好對象,沒法擁有好生活,如此,他就會過得不幸福。
可你有沒有想過,對于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擁有一兩套房子并不是難事(擁有三五套的也不少),若只有一兩個孩子,那父母的積蓄也足夠孩子過上不錯的生活。畢竟,他們不再像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父母輩般,一切從零開始。
所以,哪怕我們什么也不做,只要保證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靈,孩子也不至于太差!那我們之前的一切焦慮來自哪里?
來自對育兒目標的不明確,來自和身邊人的盲目攀比,來自我們自己不想承認的虛榮心。
我們不能接受別的孩子吃的奶粉比自家娃的貴,不能接受別的孩子的玩具比自家娃多,不能接受別的孩子上得起高價早教班而自家娃沒上,不能接受別的孩子上了5個興趣班而自家就上3個,不能接受別的孩子年紀小小就出國寄宿求學而自家沒有門路……
我們關注的,早已不是我們的孩子想要什么,而是我們自己想用孩子來證明什么。
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對中國教授夫婦來到一對美國教授夫婦家里做客,美國教授夫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年輕的副教授,小兒子則是個園藝師。于是中國夫婦對美國夫婦的大兒子贊不絕口,覺得他年紀輕輕便取得了那么高的學術成就真了不起。美國夫婦覺得很奇怪,他們問中國夫婦,你們?yōu)槭裁床豢淇湮业男鹤?,我的小兒子做著他自己喜歡的事,而且他園藝的確也做得很棒。
這簡直是中國家長的縮影。
——假如我們的孩子沒有考上我們理想中的重點大學、進到我們認為的好單位工作,卻成為了一位發(fā)型師、園藝師、動物飼養(yǎng)員、美甲師,我們的世界就垮了嗎?
并沒有。
垮的大概是我們的臉面。孩子的人生,并沒有因此就墜入深淵啊。
我當然希望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天才的孩子,冰雪聰明,學業(yè)路上一路凱歌。
只可惜,天才畢竟是少數(shù)。絕大部分孩子,真的只是普通人。那又怎樣呢?
我們的孩子或許最終只找到一個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人生,但是父母家人的愛,給了他健全的人格,陽光的性格,于是他找到了善良的伴侶,度過了平凡卻幸福的一生。
如果,一切都正是如此,我們難道就不該為我們的孩子驕傲?
他多么優(yōu)秀,平凡卻優(yōu)秀。因為他懂得在人生路上徐行,欣賞這周遭風景,做自己喜歡的事,愛自己愛的人。生活固然有艱辛,可他內心強大,也具備讓自己幸福平靜的能力。
而有的富豪,也未必有我們的孩子過得如此心滿意足呢。這就夠了啊。
生兒育女,勿忘初心。
他四肢健全、平安喜樂,就是他初為人時父母的初心。
我們的兒女來到這個世界,絕不是為了來讓我們焦慮的。
他們只是來陪我們走一段人生路,然后再走向自己該去的方向,并不為我們左右。
我們?yōu)槿烁改?,盡職盡責,尊重兒女,為他們指引人生的方向,幫他們成為一個懂得享受生活、享受工作、能自己把握人生的人,這就夠了。成龍成鳳,何必強求。
而我們自己,無論在精力還是物質上,量力而行,享受和孩子相處的短暫時光就好。畢竟,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孩子并不是我們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