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陳曉明
算不下去了怎么辦?
——從一道解析幾何試題的解法說起
安徽 陳曉明
這是筆者所在學校(省級示范高中)一道高三聯考數學(文科)試題,考場上此題讓大多數的同學或束手無策,或半途而廢,得分率極低.許多同學都是在計算過程中遇到障礙,算到最后算不下去了.算不下去了怎么辦?于是在試卷講評課上筆者帶領學生對該題解法一探究竟,以求找到困難原因,掌握此類問題解題策略.結果課堂上精彩紛呈,生成不斷,帶來好多意外收獲!課后讓我久久難忘,引起筆者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再次思考,一心想再次回味課堂,不斷反思,不斷提高……
為了保持課堂的原汁原味,還是先回到課堂.
首先在黑板上展示題目:
( )
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充分思考,動筆去解,老師在學生中巡視……
教師:誰來談談你的看法?
這時班上有名的數學王子發(fā)話了.
學生1(解法1):如圖所示,
令切點為M,顯然切線F1M的斜率不為0,
故可令切線F1M的方程為x=my-c,
即x-my+c=0.因為OM⊥F1C,
所以點O到切線F1M:x-my+c=0的距離
d=R=|OM|=a,
c2(b2-a2)y2-2acb3y+a2b4=0.②
(接下來本想通過十字相乘法解方程,可嘗試幾次未成功.只好用公式法解方程!)
因為Δ=4a4b4c2,
因為|CD|=|CF2|,所以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方程
這個方程太恐怖!
接下來算不下去了……
教師:你的解法很自然樸素,屬通性通法.而且你很有魄力,敢于嘗試!學習數學需要你這種勇敢精神!解出C點坐標,得到方程③很不容易.令人遺憾的是方程③確實復雜,算起來太麻煩,我們同學可以課后去挑戰(zhàn)一下!許多同學也是到這里算不下去了,算不下去了怎么辦?是硬著頭皮慢慢算,還是另辟蹊徑?在考場上要算出來肯定是得不償失,因為需要時間太多了.
就在這時,數學課代表舉手了.
學生2(解法2):由雙曲線定義得
|CF1|-|CF2|=2a,又|CD|=|CF2|,
故|CF1|-|CD|=2a.即|F1D|=2a.
化簡得b4+a2b2=4a2c2,
即(c2-a2)2+a2(c2-a2)=4a2c2,
進一步化簡可得c2=5a2,
教師:厲害!簡單多了.在圓錐曲線中定義法是解題的靈魂,真是不假.看來,當我們算不下去的時候,換個思路,可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這里的關鍵是轉化思想,利用雙曲線定義及已知條件,巧妙地將用兩次兩點間距離公式(|CD|=|CF2|)轉化為只用一次(|F1D|=2a),從而成功回避了求C點坐標.
我剛講到這兒,平時一直喜歡動腦的姚同學可能是看到別人得了表揚也想證明自己,他插了一句話.
學生3:D點坐標也不用求.
他這句話像平地驚雷,把大家都驚呆了,覺得不可思議!
教師:那你快說說看.
所以OD⊥F1M,
又由圓的切線的性質定理知OM⊥F1M,
故點D與點M重合.這樣在Rt△OMF1中(如圖所示),
因為|F1M|=|F1D|=2a,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4a2+a2=c2.
教師:太神奇了!算不下去了怎么辦?退一步海闊天空.姚同學有一雙敏銳的眼睛,竟然發(fā)現點D與點M重合,這樣計算雙曲線的離心率只需口算,計算量一下由地獄走到天堂,不戰(zhàn)而勝,真是太爽了!
這時班上同學都發(fā)出驚嘆的唏噓聲,向姚同學投去了欽佩的目光!
就在筆者準備鳴鑼收兵時,平時有點內向的劉同學可能是被課堂氣氛所感染,他舉手了.
學生4(解法4):求切線F1M的斜率可直接在Rt△OMF1中求(如圖所示):
因為|OM|=a,|OF1|=c,所以|F1M|=b.
教師:對呀.真聰明.這樣求切線F1M的斜率的方法又簡單了.
教師:解析幾何題是高考中的必考題.經常有計算量較大的試題出現,對我們同學的計算能力是一個考驗.特別是有時候因方法不當出現算不下去的局面,算不下去了怎么辦?這時我們可能要多一些思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否則考試時間不允許.對同一個問題,可從不同的視角來進行思考,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某些點是特殊點,某些值是特殊值,某些直線處于特殊位置,某些線有特殊的位置關系……這時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就算是沒有簡便方法,同樣的算式我們也可能找到一些計算技巧,使計算簡化.
此時下課鈴聲響起!
我看到了學生臉上的表情:驚嘆之余,有些不舍和遺憾!
看來,我們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教學中要多給學生一點自由思考的時間,教師不能只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思路來教學,否則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強扭學生的思維,題目剛出來就先進行提示或分析,那樣做會扼殺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剝奪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造空間.在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的時候,老師硬是用自己固定的思路框定他們的頭腦,使他們服從于已有的模式,這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形成是個不小的打擊.
離開了學生的“自主活動”“智力參與”“個人體驗”就沒有真正的學習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讓每位學生在數學思維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向習題課教學要效益,通過問題解決,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每位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當然,要做到這點,首先教師對習題的本身要有深入的研究,其次,對學生的課堂參與要給予足夠的激勵和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注意傾聽他們的聲音,點燃他們的思維之火.
到這里,我想起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行程.”
安徽省寧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