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遼寧省丹東市結核病防治所,遼寧 丹東 118000)
胸水中干擾素釋放測定在結核性胸膜炎診斷中的價值
李 磊
(遼寧省丹東市結核病防治所,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探討胸水中干擾素釋放測定在結核性胸膜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分別選取我院收治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惡性胸膜炎患者及健康體檢人員各4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標記為A、B、C三組,病例選取時間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對三組人員采取胸水中干擾素釋放測定,并對測定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血清IFN-γ濃度水平值方面,A、B、C三組兩兩比較均無差異,Pgt;0.05;而A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與B組惡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IFN-γ濃度水平值比較,差異顯著,Plt;0.05。結論胸水中IFN-γ濃度水平值測定在結核性胸膜炎疾病診斷中,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胸水;干擾素釋放測定;結核性胸膜炎;診斷
胸腔積液為臨床常見疾病的一種,多由于結核性胸膜炎及惡性胸膜炎疾病所致,為及早進行疾病治療,需盡早進行疾病診斷。而采取胸水中IFN-γ濃度水平值測定對于結核性胸膜炎疾病診斷以及結核性胸膜炎與惡性胸膜炎疾病的鑒別診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1]。本文通過對比結核性胸膜炎、惡性胸膜炎以及健康體檢人員的血清IFN-γ濃度,以及結核性胸膜炎、惡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中IFN-γ濃度,探討胸水中干擾素釋放測定在結核性胸膜炎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40例作為A組,所選患者均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即患者出現(xiàn)結核中毒癥狀,且患者的X線胸片、體征以及B超結果均顯示患者有明確的肺部病變以及胸腔積液情況,同時患者的胸水常規(guī)生化檢查結果表明為滲出液改變。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在18~70歲,平均年齡為(38.56±2.35)歲。
同期選取惡性胸膜炎患者40例作為B組,所選患者均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17~71歲,平均年齡為(38.47±2.46)歲。同期選取于我院體檢的健康人員40例作為C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19~68歲,平均年齡為(38.49±2.58)歲。三組病例選取時間均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A、B、C三組人員的一般資料情況經(jīng)比較可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可進行臨床比較。
1.2 方法:取A組、B組、C組三組人員進行疾病治療前的空腹靜脈血為血清標本,血清標本采集后進行高速離心取血清部分,置于-20 ℃下保存。同時對A組、B組兩組患者同時進行經(jīng)胸腔穿刺術取其新鮮胸水,經(jīng)離心后取其上清液,置于-20 ℃下保存。
采用儀器有SiGmA1-13型臺式離心機、SiGmA3K15型低溫高速冷凍離心機、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的SPX-250-GB型生化培養(yǎng)箱、IFN-γ(即外周血結核分歧桿菌抗原特異性γ干擾素)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檢測試劑盒、96孔酶標板以及Wellscan MK3 全自動多功能酶標儀等。采取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干擾素濃度測定,并對三組結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
1.3 觀察指標:對A、B、C三組受檢人員的血清IFN-γ濃度及胸水IFN-γ濃度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4 數(shù)據(jù)處理:本次試驗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本文結果指標中血清IFN-γ濃度及胸水IFN-γ濃度均為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結果數(shù)據(jù)的表示,組間結果數(shù)據(jù)的比較采取t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結果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數(shù)據(jù)顯示可知,于血清IFN-γ濃度水平值方面,A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與C組健康人員比較無差異,Pgt;0.05,B組惡性胸膜炎患者與C組健康人員比較無差異,Pgt;0.05,A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與B組惡性胸膜炎患者比較無差異,Pgt;0.05。胸水IFN-γ濃度水平值方面,A組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與B組惡性胸膜炎患者比較,差異顯著,Plt;0.05。見表1。
表1 三組受檢人員血清及胸水IFN-γ濃度比較(±s)
表1 三組受檢人員血清及胸水IFN-γ濃度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IFN-γ濃度(pg/mL) 胸水IFN-γ濃度(pg/mL)A組 40 42.56±18.34 448.95±191.24 B組 40 38.42±18.89 47.76±27.68 C組 40 39.18±17.58 -
結核性胸膜炎是指結核桿菌及其代謝產(chǎn)物或自溶產(chǎn)物進入機體胸膜腔內(nèi)而引發(fā)的胸膜炎癥情況,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是胸腔積液所導致出現(xiàn)的局部癥狀以及結核的全身中毒癥狀[2],其中結核中毒癥狀主要表現(xiàn)是患者出現(xiàn)畏寒、發(fā)熱、乏力、出汗、盜汗以及食欲不振等,而胸腔積液所導致的局部癥狀為干咳、胸痛以及呼吸困難等。結核性胸膜炎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威脅,且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3]。臨床上應及早進行疾病診斷,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臨床疾病治療效果。在進行結核性胸膜炎疾病診斷時,主要診斷方式為采取胸腔積液標本進行結核分歧桿菌的檢測和培養(yǎng),或進行胸膜活檢病理診斷,但是常規(guī)診斷方式耗時較長,對于患者的及時診斷以及盡早治療有一定的影響[4]。而近年來各項研究表明,外周血結核分歧桿菌抗原特異性γ干擾素對于結核性胸膜炎的疾病診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5]。
相關研究表明,外周血細胞因子并不能真實反映機體變化,而結核發(fā)病細胞因子的變化能夠更為直觀的反映問題。通過對胸腔積液中的幾種有代表性的細胞因子進行研究可知,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局部免疫應答有所增強,且其中ThI細胞介導免疫應答為主體,而IFN-γ是ThI型細胞分泌的主要細胞因子[6]。因此進行胸水中IFN-γ濃度測定對于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疾病診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于血清IFN-γ濃度方面,結核性胸膜炎患者、惡性胸膜炎患者及健康體檢人員三組人員檢測結果兩兩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gt;0.05;而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IFN-γ濃度(448.95±191.24)pg/mL顯著高于惡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IFN-γ濃度(47.76±27.68)pg/mL,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lt;0.05。
綜上所述,在對結核性胸膜炎患者進行疾病診斷時,采取胸水中干擾素釋放測定,有較好的臨床價值,可于臨床上推廣使用。
[1]劉菲,張霞,杜鳳嬌,等.γ-干擾素釋放試驗檢測胸腔積液對診斷結核性胸膜炎的初步探討[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37(5):323-327.
[2]任衛(wèi)聰,聶理會,姜曉穎,等.γ-干擾素誘導蛋白10在結核性胸膜炎輔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2):108-110.
[3]何世貴,王道峰,房三友,等.γ-干擾素釋放分析T-SPOT.TB在結核性胸腔積液中的診斷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0):1850-1851.
[4]高增艷,苗麗君,張瑞霞,等.外周血T-SPOT.TB預測結核性胸膜炎患者病情穩(wěn)定快慢的價值[J].廣東醫(yī)學,2013,34(17):2655-2657.
[5]賀友發(fā).胸水中ADA和CEA檢查在結核性與癌性胸膜炎中的鑒別診斷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5,21(35):32-33.
[6]劉效玉,劉漢東,劉素華,等.對比分析胸腔內(nèi)注入肝素與尿激酶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5,21(14):88-89.
R521.7
B
1671-8194(2017)33-0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