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翠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外科,遼寧 撫順 113000)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8例觀察與護理
張 翠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外科,遼寧 撫順 113000)
目的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干預辦法,觀察其實施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受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的10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54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有效率(96.67%>83.33%)和JOA腰椎功能評分[(24.15±2.58)分>(19.34±3.05)分]相對更高,而疼痛VAS評分[(1.26±0.71)分<(3.85±1.25)分]相對更低,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的療效及安全性,其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預后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
手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而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在其中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作用。但是為了保障手術療效及安全性,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仍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8例接受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干預辦法及其對于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間接受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的108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隨機分組對照研究。在54例觀察組患者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最高齡78歲,最低齡35歲,平均年齡(56.4±4.9)歲。在54例對照組患者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最高齡80歲,最低齡36歲,平均年齡(57.1±5.2)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進行治療,術前接受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常規(guī)消毒和備皮。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臥位,C臂機定位,經(jīng)皮穿刺。行椎間盤造影,置換導絲導桿。然后行然組織擴張和椎間孔擴大術,便于工作套筒和椎間孔鏡的置入,內(nèi)鏡下觀察突出、變性的髓核,并予以摘除,使用生理鹽水予以沖洗。再行雙機射頻消融和汽化椎間盤治療,進而完成手術治療。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則接受綜合護理,深入到圍術期中,給予患者更加細致、周到的護理服務,具體如下:①充分的術前準備:在常規(guī)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的基礎上,問詢患者的下肢感覺,評價其運動功能。術前應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積極安撫患者的情緒,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介紹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的方法、步驟、預期效果和相關注意事項,對于患者存在擔憂和顧慮問題,耐心予以解答,并需要以成功治療病案作為參考,給予患者更多的信心,更加信任醫(yī)護人員,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堅實手術體位的練習,以腰部過伸訓練為主,1~2次/天,30~60分/次,根據(jù)患者的耐受情況進行合理調(diào)整。確認患者符合手術適應證后,再行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②術后護理:術后將患者由手術臺平托搬運至病床,注意動作的輕緩與穩(wěn)定?;颊弑3值驼砥脚P位休息,并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4~6 h后可調(diào)整為側臥位。在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協(xié)助下,同軸翻身。觀察患者的手術切口愈合及排便情況,加強疼痛護理,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定期穿刺處敷料,保持好個人衛(wèi)生,預防發(fā)生滲血、感染等并發(fā)癥。循序漸進的展開功能鍛煉,進行直腿抬高運動、腰背肌功能鍛煉,促進患者腰椎和下肢功能的恢復,注意控制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并佩戴腰圍保護器具,在腰椎和下肢功能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避免進行彎腰和負重等活動。
1.3 統(tǒng)計學處理: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shù),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療效觀察[n(%)]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VAS評分和JOA評分對照(±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VAS評分和JOA評分對照(±s)
組別 疼痛VAS評分 JOA評分觀察組(n=54) 1.26±0.71 24.15±2.58對照組(n=54) 3.85±1.25 19.34±3.05 t值 5.132 4.853 P值 <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過勞、損傷等原因所致的骨科疾病,患者的腰椎功能活動受限,伴隨有明顯的腰腿痛癥狀,嚴重則會導致神經(jīng)功能受損,患者身心均承受著一定的痛苦,極大的干擾和妨礙患者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更多選擇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而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是臨床上常用的術式。
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是在影像介入下行穿刺、定位、置入內(nèi)鏡等一系列操作,內(nèi)鏡下摘除突出、變性的髓核,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該治療方法具有微創(chuàng)性的優(yōu)勢,能夠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有助于提高腰椎穩(wěn)定性。該過程中,還需要配合以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為手術安全、順利的進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做好術前的心理護理和手術指導工作,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來接受治療。術后開展疼痛護理、功能鍛煉和并發(fā)癥預防,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更好的保障其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2]。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顯著的療效,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全面的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更好的維護其身心健康。
[1] 李玲莉.椎間孔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26例觀察與護理[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24):81-82.
[2] 蘇子梅,周鳳玲,勞雪鳳.經(jīng)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圍術期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6):134-135.
R473.6
B
1671-8194(2017)32-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