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野
(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五官科,遼寧 大連 116031)
鼻內鏡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的療效初步研究
袁 野
(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醫(yī)院五官科,遼寧 大連 116031)
目的分析討論鼻內鏡應用在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本組選擇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治療的84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以及治療組,每組42例,其中對照組采用藥物方法治療,治療組采用鼻內鏡手術方法治療。結果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6.19%,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鼻內鏡手術方法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具有著不易復發(fā)、痛苦小及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臨床療效,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鼻內鏡;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臨床療效
本研究中選擇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治療的84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在于分析討論鼻內鏡應用在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治療的84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都經鼻竇CT與鼻內鏡檢查確診成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其中有4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為24~81歲,平均年齡為(47.2±4.3)歲;病程為3個月~14年,平均為(5.2±1.3)年。采取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以及治療組,每組42例。全部患者在性別及年齡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藥物方法(潑尼松與伊曲康唑)治療,其中,潑尼松的用法用量為:口服,前3 d服用劑量為每天40 mg,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50 mg,晨起一次頓服,之后隨著病情穩(wěn)定適當減量,維持劑量為每天10 mg,每個療程為1周,堅持治療4個療程;伊曲康唑的用法用量:為每次2粒0.2 g,每天1次,每個療程為1周,堅持治療4個療程。而治療組采用鼻內鏡手術方法治療,全部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先處理較為明顯的局部解剖變異狀況,如中鼻甲息肉樣變、中鼻甲氣化以及鉤突肥大等,再根據患者具體的病變范圍進行鼻竇開放處理,必須要充分的對病變鼻竇開口進行擴大,尤其是對于存在上頜竇病變患者來說,鼻竇開放直徑需盡量不低于22 mm。通過反復沖洗、鉗夾及吸引等方法徹底的將患者鼻竇腔內的膿性分泌物質與真菌團塊清除干凈[1]。此外,在手術中容易發(fā)生竇腔黏膜部分增厚與多數(shù)充血水腫,通常而言可不進行切除處理。患者在手術后,需要接受3 d的抗生素治療,防止發(fā)生感染;在手術后的第4天,采用溫熱生理鹽水灌洗鼻腔,每日2次,且選擇輔舒良噴劑實施噴鼻處理糠酸莫米松鼻噴劑1噴,每日2次,噴雙側鼻腔,全部患者都未采用抗真菌藥物治療[2]。
1.3 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對2組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一般分成3個等級。其中,患者鼻腔異味及涕中帶血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經鼻內鏡下顯示鼻竇口開放良好,竇腔引流通暢以及術腔黏膜完全上皮化為顯效;患者鼻腔異味及涕中帶血等臨床癥狀明顯緩解,且鼻腔內黏膜存在較小肉芽組織與部分水腫,竇腔引流較為通暢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者加重為無效[3]??傆行?[(顯效患者人數(shù)+有效患者人數(shù))/治療患者總數(shù)]×10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全部數(shù)據都通過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同時為了加強可信度,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通過卡方檢驗,而正態(tài)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且文中全部實驗數(shù)據都是平均值,若P<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對2組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6.19%,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
真菌性鼻-鼻竇炎是常見的鼻腔鼻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此疾病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一般以黏膿涕、眼眶部疼痛、鼻塞、鼻腔異味、視力下降、頭痛以及涕中帶血等癥狀為主[4]?,F(xiàn)階段,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的臨床發(fā)病率呈現(xiàn)著日趨上升的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相關研究證實,采用鼻內鏡手術方法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具有著不易復發(fā)、痛苦小及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臨床療效[5]。
此次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對2組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6.19%,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采用鼻內鏡手術方法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患者具有著不易復發(fā)、痛苦小及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臨床療效,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與應用。
[1] 陳遠安,蘇金輝,陳俊達.鼻內鏡下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18):25-26.
[2] 古慶家,李靜嫻,李碧瀾,等.鼻內鏡下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的術式選擇與療效[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2,18(1):41-44.
[3] 張世濤,趙玉林,蘇紅霞,等.鼻內鏡手術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32):63-69.
[4] 張志遠,張劍,羅伍根,等.手術佐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真菌性鼻一鼻竇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18(15):692-693.
[5] 郭亞青.鼻內鏡手術與傳統(tǒng)術式結合治療非侵襲性真菌性鼻一鼻竇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158-159.
R765.4+1
B
1671-8194(2017)32-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