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伶敏+劉志英+曾曉彬
摘 要:文章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據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郴州市第九中學7、8、9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以趣味武術在青少年武術教學中的運用為研究對象,以《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為參考教材,對校園趣味武術的開展和趣味武術對學生的影響進行調查和分析。同時通過與以往武術教學進行比較分析,探析青少年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趣味武術在青少年武術教學的作用和意義進行研究,為校園武術教學提供更充足依據,探討更切實可行的推廣措施與建議,從而改善武術在校園中的處境,促進武術初級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關鍵詞:趣味武術 武術教學 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1—0061—04
1 引言
趣味武術是在武術教學中提出的新理念,它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習武觀念具有重要意義。趣味武術不僅能幫助青少年提高學習武術的興趣,還能幫助青少年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學校體育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但近年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傳統的武術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和乏味,使得青少年更喜愛具有現代氣息、生動、有趣味的西方體育項目。在西方文化的渲染下,我國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開始淡忘和漠視,武術在校園中的普及情況并不樂觀,甚至有退后的情況,這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反思。而趣味武術恰恰能彌補現階段武術教學中的不足,化解武術在校園中尷尬的處境。趣味武術使得武術變得趣味化,大眾化,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讓武術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從原始的“要我學”到現在的“我要學”,不僅是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更是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和需要的體現。同時重視與推動趣味武術的推行與運用,有利于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工作,幫助我們更好地展示中華武術的魅力。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趣味武術在青少年武術教學中的運用。
2.2 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和目的需要,本人通過相關的研究資料,為本研究的深入進行提供客觀可靠的理論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問卷。以郴州市第九中學7、8、9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現場發(fā)放,當場回收的方式進行。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見表1。
(1)信度檢驗
本文信度檢驗采用重復測驗法,得出相關系數R=0.85,說明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2)效度檢驗
為確保本問卷的有效性,在編制本問卷時,在導師指導下,進行了多次修改,并請7位老師對測量問卷進行審核;根據專家反饋統計,認為合理占71.4%,表明問卷效度較高,符合本論文研究需要。
2.2.3訪談法
針對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和方向,與學校校領導和老師進行訪談,從而了解學校武術教學的現狀。共同討論趣味武術的可行性與對青少年武術教學的影響,而且對部分家長進行團體訪談,就本論文的研究思路和觀點,聽取大家的建議與意見。
2.2.4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并應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相關概念
3.1.1青少年的概念
根據世界組織(WHO)定義,將青少年期確定年齡為10-19歲之間,在兒童期之后,成年期之前出現增長和發(fā)育的一個階段。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在此期間,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發(fā)生明顯變化。[1]
3.1.2趣味武術概述
趣味武術是《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的簡稱,《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組編,中國武術協會審定,圍繞段前三級技術考評內容和標準,以“打、踢、拿、靠、摔”為基本技術要素,以“打練結合”為模式的《中國武術段位制》段前級教程。趣味武術是武術進行趣味化的一種武術教學手段,通過游戲化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習武興趣,其主要內容包括段前級概述以及段前一至三級基本技術、趣味練習和健身拳操。趣味武術的提出有利于促進武術初級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的改革。[2]
3.1.3武術教學的概念
武術教學是師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共同參加的活動,是一個由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在對學習效果及時評價的基礎上的再指導、再學習,逐漸掌握專項技術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3]
3.2 趣味武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3.2.1趣味武術教學的內容
趣味武術以《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段前一至三級基本技術、趣味練習和健身拳操為主要教學內容。 《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段前一級:(1)一級的基本技術:沖拳;推掌;馬步。(2)一級的趣味練習:沖拳的趣味練習:打得著、沖得出、反應快;推掌的趣味練習:推出去、拍得準、推不倒;馬步的趣味練習:按不著、拽不倒、撐不住。(3)一級的健身拳操:沖拳推掌;馬步沖推。第二,段前二級:(1)二級的基本技術: 捋抓勾手;左右弓步;寸腿彈踢(2)二級的趣味練習:勾手的趣味練習:聽號做、連打快、連招打;弓步的趣味練習:晃不動、點到為止、學得快;彈腿的趣味練習:踢得準、連著踢、追的上。(3)二級的健身拳操: 手型變換;彈腿雙踢。第三,段前三級:(1)三級的基本技術:左右插步;連環(huán)拍腿;搶背滾翻(2)三級的趣味練習:左右插步:跳插步、站得穩(wěn)、下拍準;連環(huán)拍腳:拍得響、跳踢準、踢得高;搶背滾翻:摔不著、抽不著、拍不著、雙肩化勁,(3)三級的健身拳操: 格擋沖拳;沖拳劈掌[4]endprint
3.2.2趣味武術教學的形式
學校武術教學主要以校園武術課,學校武術班,學校武術訓練隊,三種形式進行教學。武術課的形式是與語文、數學、英語等理論課程共同實施的,規(guī)劃教材使學生按照科學的學習模式,逐漸完成對這一門學科的學習。學校武術班是以班級為一個教學單位,在不同年級分別設立單獨的一個班級,課堂教學專門以武術傳統文化為教學核心,學生接收大量的武術信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武術的內在文化,可以在日后的武術實踐中加以運用;武術訓練隊的開展,多以武術運動訓練為主要練習內容。發(fā)揮武術的攻防技擊作用并參加比賽完成晉級項目,培養(yǎng)訓練優(yōu)秀的武術運動員,為武術的本質發(fā)展做鋪墊。
郴州市第九中學主要以三種形式中的校園武術課為主要教學形式,同語文、數學、英語等理論課程共同實施,按《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的統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逐漸完成趣味武術的教學。
3.2.3郴州市第九中學實證應用研究
3.2.3.1實證對象
本研究于2015年9月開始至2016年1月完成,對研究的趣味武術在郴州市第九中學7年級、8年級,9年級進行了實證研究。在進行教學之前,對學校的所有體育教師進行趣味武術教學的培訓,培訓后所有體育教師按考段要求進行考核,這樣既可以幫助體育教師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趣味武術教學的內容,又有利于學校趣味武術的推廣和實施。在培訓結束后即開始對各年級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每個年級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針對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和具體措施。在教學結束后即對各年級的學生進行考核。其中7、8、9年級的測試內容為段前一至三級的基本技術動作。并從參與學生中隨機調查7年級100人,8年級100人,9年級100人進行前后測問卷調查,通過調查主要了解學生對武術的興趣,對學習趣味武術后的體會和主觀體力感覺。同時,對授課教師也進行現場調查,主要是針對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遇到的困難和教學問題,學生在學習趣味武術的表現和各方面情況,并針對遇到的問題共同商討,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和建議。
3.2.3.2調查發(fā)放與回收
3.2.3.3統計與分析
(1)學生調查的情況
由表4可以看出,不喜歡武術活動的同學占17%,一般占44.4%,喜歡和非常喜歡的占37.7%。雖然喜歡和非常喜歡的學生也很多,不喜歡的學生只有少部分,但持一般態(tài)度的學生還是占主體地位。從表4中我們不難看出,武術雖然是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但并沒有充分吸引中學生的注意。趣味武術的運用可以彌補武術教學乏味的不足,使武術具有趣味化,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表5中我們發(fā)現,中學生在喜歡體育活動情況中沒有的學生占4.6%,有的占人54.6%,談不上喜歡占4.6%。我們從表5中可以看出學生絕大部分都喜歡體育活動,只有少部分學生沒有和談不上喜歡體育活動。現在的中學生對體育活動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我們應該在趣味武術教學中多給與他們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在武術課中體會趣味武術帶來的成功體驗和樂趣。
(2)對教師調查的情況
學生對體育活動中各因素的滿意程度反映了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效果,由表6可見,中學生對體育教師的滿意程度約為87%,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較滿意程度為62.2%,不滿意的程度為2.87%,說明體育教師還應進一步提高教學藝術,利用靈活、多變、有趣的教學手段去吸引和感染學生。另外,由表7調查顯示,對學校場地、器材的滿意程度為72.70%,不滿意程度為9.19%,說明郴州市第九中學現有的體育課程和場館設施較大程度上還不能滿足學生體育教學與活動的需求,需要加大課程改革和經費投入力度,使中學的體育課程設置更加科學,場館設施更加齊全和美觀,最大程度去滿足全體學生的運動愿望和課外活動需要。
4 結論與建議
趣味武術對青少年的武術教學甚至武術本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趣味武術的教學中,應多給與學生表揚和鼓勵,同時利用趣味練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武術興趣和積極性。另外,青少年時期的身體成長變化迅速,但由于其骨骼發(fā)育尚未成熟,趣味練習還需格外注意,強度不宜過大。趣味武術的基本技術練習為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武術基礎,幫助青少年更深入的了解和學習武術。此外,青少年的抽象思維發(fā)展較快,在趣味武術教學中應該加強與武術動作組合的聯系和“手眼身法步”的動作的節(jié)奏感,并強調武術“精氣神”方面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彭荔麗. 基于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武術教學探究[J]. 福建體育科技,2015(8).
[2]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趣味武術(段前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
[3] 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武術》(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2012.5重?。?
[4]馬紅偉.多媒體技術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
Discus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un Wushu in Teenagers Wushu teaching
Cui Lingmin Liu Zhiying Zeng Xiaobin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China)endprint
Abstract:This paper with th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akes the students in the grades of Seven, Eight and Nine of The Ninth Middle School of Chenzhou as study objects, to study the "Fun Wushu"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o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its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With "fun Wushu" in the youth, Wushu teach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application to the Fun Wushu is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through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Wushu teaching,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youth Wushu teaching, and the interesting role and meaning of the Fun Wushu in the youth Wushu teaching, provides a basis for more plentiful campus of Wushu teaching, discusses the feasibl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of Wushu in schools, to promote Wushu elementary education concept, content and method reform,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Keywords:Fun Wushu Wushu teaching Teenager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