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
摘 要:廢舊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只要稍加運用,便能變成一件件有意義并且具有美感的裝飾品、創(chuàng)意品等。尤其是在當今提倡環(huán)保的時代,教師更應從幼兒階段開始注重幼兒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幼兒巧用廢舊材料,在幼兒園美工吧中盡情發(fā)揮,發(fā)展美術能力,感知各種美。
關鍵詞:廢舊材料;幼兒園;美工吧;運用途徑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指導幼兒充分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棄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美術活動作為幼兒園中的重要活動之一,對于健全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本園相當重視幼兒的美術能力發(fā)展,特意結(jié)合本園優(yōu)勢與發(fā)展特點,開辟創(chuàng)意美工吧,發(fā)展各式各樣的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在這其中,教師主要引導幼兒從身邊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廢棄或者廢舊材料,并引導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動手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也讓幼兒在美工吧中獲取一定的樂趣與發(fā)展。
一、 巧用廢舊材料,引導正確分類
要對廢舊材料達到巧用的目的,就必須讓幼兒首先明確什么是廢舊材料。所謂廢舊材料,主要是指大家已經(jīng)不需要的物品,成為一種廢棄的,或者廢舊的物品。我們也可以將廢舊材料理解成它原本的效用已經(jīng)沒有了,因而成為廢舊的一種。在幼兒階段,教師要讓幼兒認識到什么是廢舊材料,從而才能激發(fā)幼兒運用搜集并且利用廢舊材料。美國著名的玩具博士斯苔芬妮·奧爾巴特將幼兒園使用的廢舊材料歸納為:建筑用的材料、縫紉用品、各種盒子、廢布料、美發(fā)用品、家具用品、家務用品、廢紙品。在開始引導階段,教師主要讓幼兒自己從家里邊搜集,然后第二天將各種廢舊材料堆積在一起。此時,教師可以先不要幫幼兒對材料分類,而是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分類,看一看幼兒的分類思維方式。教師可以驚喜地看到:很多幼兒能夠?qū)⒑凶宇惖亩逊旁谝黄稹U紙品放在一起等。等幼兒將廢舊材料分類好后,教師再重新明確分類,并將這些材料投放到創(chuàng)意美工吧的不同區(qū)域,如泥塑區(qū)、泥工區(qū)、紙品區(qū)、繪畫區(qū)等等,從而方便幼兒在各種美術活動中運用分類運用廢舊材料。
二、 巧用廢舊材料,開展創(chuàng)意泥工
幼兒具有愛玩的天性,喜歡捏、揉、搓等動作。因此,在本園的創(chuàng)意美工吧中,教師也充分引導幼兒巧用廢舊材料,開展創(chuàng)意泥工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們主要可以運用一些黏土、橡皮泥和面團作為泥工的主要原料。借助一定的輔助工具,幼兒們將其動手加工成一些立體或者平面作品。通過創(chuàng)意泥工活動,廢舊材料不僅得到充分利用,幼兒的手腦能力也得到鍛煉與發(fā)展。例如:在進行《光盤造型》這一活動中,如果光盤以海洋世界為主,那么幼兒可以在光盤中捏出海洋怪獸、海洋中的魚等作品;如果光盤以童話故事為主,那么幼兒可以捏出“白雪公主”、“白馬王子”等作品。幼兒們對于這樣的泥塑秀活動非常感興趣,都非常興奮地融入到創(chuàng)意泥土活動中。
三、 巧用廢舊材料,引導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活動實際上是對資源的再利用,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其中,教師也能很好地借助這一活動,滲透環(huán)保意識。一般而言,對于自己搜集而來得廢舊材料,幼兒都會顯得格外珍惜。在幼兒園美工吧中,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和引導,讓幼兒充分借助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巧手,將一件件廢棄品經(jīng)過美術加工,創(chuàng)造成獨具特色的新作品。有些新作品甚至還能成為生活中可以再次利用的東西,更具價值。例如:在進行《做花燈》這一活動中,大班的老師們能夠巧妙引導學生運用廢舊材料,加工成獨特的花燈。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燈、裝飾花燈,但活動前教師也要幫幼兒準備好糨糊、雙面膠、剪刀等,并提示幼兒注意剪刀使用安全。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花燈的做法,讓幼兒對花燈有大體的認識,再引導幼兒制作花燈。有幼兒巧用廢紙板,給其涂鴉,制作成獨特風格的燈片;有幼兒運用生活中的細線,當成燈繩;有幼兒甚至還將礦泉水瓶剪開,當成燈片,并利用一些碎布做成裝飾品……經(jīng)過幼兒的精細加工制作,一個個美麗的花燈成品出爐。最后,為了營造氛圍,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喜洋洋》,讓幼兒提著自己制作的花燈,在美工吧中自由走動,仿佛置身于燈會當中。
四、 巧用廢舊材料,實施創(chuàng)意紙工
所謂創(chuàng)意紙工,主要是指教師引導幼兒借助一些廢舊的紙品,通過加工利用,如上顏色、繪畫等方式,制作出更多的紙工作品。通過這一活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都能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在幼兒創(chuàng)作出紙工作品后,教師不妨為幼兒設計專展,即將幼兒的作品統(tǒng)一展放在美工吧中,并評選出最具創(chuàng)意的作品,同時頒發(fā)一定的獎勵,以此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
例如: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動手能力的差異,我們引導幼兒以折、撕、剪簡單的形象和添畫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無限的創(chuàng)意。在《紙》的主題中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大小的紙:彩紙、報紙、餐盤紙、宣紙,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在摸索什么材質(zhì)的紙最適合我?能不能一起組合了玩?有幼兒選擇用報紙、廣告紙折出小貓、小兔和向日葵,利用彩筆裝飾上各自的五官和花紋,最后一起粘到事先由創(chuàng)想畫廊的幼兒利用洗碗球刷好顏色的彩紙上進行組合拼貼,幼兒再在這個基礎上用棉花做兩朵云、瓶蓋做紅紅的大太陽,用畫筆畫上了各種顏色的小花。出來的效果用幼兒的話描述就是:“春天來了,小貓咪咪和小狗汪汪它們一起來到花園里玩,花園里長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還有又大又漂亮的向日葵呢!”
五、 巧用廢舊材料,開辟創(chuàng)想畫廊
在創(chuàng)想畫廊中幼兒都喜歡涂涂畫畫,喜歡用他們的方式展示他們眼中的世界、社會。很多時候,幼兒的想象和思維都與成人有巨大的差異,給人天馬行空的感覺。而在幼兒階段,需要的正是這種想象。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巧用廢舊材料,為幼兒開辟創(chuàng)想畫廊,讓幼兒的想象得到開發(fā),并得以從畫畫中實現(xiàn)。例如:在進行《快樂涂鴉》這一活動時,教師引導幼兒盡情地玩弄手中的顏料,感受顏料的特性,并大膽地在紙上作畫。幼兒們可以在鞋盒上涂鴉,也可以在禮品盒上涂鴉,還可以在報紙、包裝紙、硬紙板上涂鴉。有些時候我們會和幼兒一起舍棄規(guī)規(guī)矩矩的排筆,就一塊洗碗泡沫幼兒們能認認真真地在紙上涂抹半天;給一張餐盤紙畫上眼珠、大嘴巴、鬃毛、大大的身體能變成一頭大獅子;把彈珠放在鞋盒里,鋪上白紙,隨意地粘上顏料讓珠子隨性的滾動,不管出來的作品是什么樣的,加上一點想象就能變成媽媽脖子里的圍巾、爸爸開的小汽車……
總之,教師要充分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將其變成一件件的藝術品。在“變”的過程中,幼兒得到諸多鍛煉的機會,也可以借助美工吧這一平臺,施展自己獨特的才能,獲得最大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衛(wèi)群芝.巧用廢舊材料,讓幼兒美術“活”起來[J].新課程(下),2012,(08).
[2]姜黎黎.變廢為寶——區(qū)域活動中廢舊材料的利用[J].學周刊,2014,(26).
[3]呂志會.廢而不棄 變廢為寶——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利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