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義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優(yōu)質、高效成為了當前的教育教學目標。語文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構建一種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中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收獲知識。教師也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技能,為學生布置合理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展自身的才智,生成智慧。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教學研究
當前,新課改正在有條不紊地實施,而且進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為學生構建真實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這不僅是語文教師的職責,也是新課改的一項重要課題??v觀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經(jīng)歷,我們先后經(jīng)歷了低效、有效、高效,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最終達到了一致統(tǒng)一,那就是對小學生的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無限的發(fā)展,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會因此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語文教學就會成為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當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語文有了濃厚的興致,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感官也會一直處于一種真實活潑的狀態(tài),這樣他們的心態(tài)也會更為平和,隨之,學生的大腦也會變得更加靈活,在理解語文知識,掌握學習內容上,學生的各項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我們實施新課的教學時,就要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導入語的設計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為快速地投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來。
如進行詩歌朗誦的教學與練習時,筆者就為學生設置了很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導入。以李白的詩歌為例,筆者就將李白的“好飲、善飲”作為一個主要特點來抓,并利用多媒體文件為學生播放了一些與“酒”相關的名言警句,最終以一首杜甫贊賞李白的詩進行朗誦形式的導入。再如,蘇軾的詩詞有著奔放的激情、豪邁的情懷、開朗的胸襟與灑脫的個性,在對蘇軾的詩歌進行學習時,筆者就將與蘇軾的特點相似的蒙古草原歌手的歌曲應用到了教學導入中來,借歌頌草原將學生帶入開闊、悠遠的情境中來。在引用一些詩歌的時候,教師要對語言進行仔細、認真的斟酌,注意語音、語調與高低起伏的變化。在每一節(jié)的語文課上,教師都要將自己全部的熱情投入進來,以激情的語言、熱情的態(tài)度來進行知識的傳授,使學生能夠無形中受到感染,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逐步帶領學生一步步向前走,體會語文世界的多彩多姿,與學生共同完成語文的品讀。
二、 對學生進行語文技能的培訓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與實用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文技能培訓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是有相互影響的關系,它們之間相互制約和促進,如果教師的教學計劃能得到順利的應用,將這四個四個技能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培訓,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他們對于語文學習就會更有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高。
1. 對學生進行聽的培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讓學生聽聽課文配樂、錄音等,也可以由教師領頭進行朗讀,也可以聽一些名家的經(jīng)典泛讀,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情趣,使學生對朗誦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
2. 對學生進行說的培訓。說的培訓有較大難度,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項。在進行說的培訓時,教師要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以“主導性”問題作為培訓項目的計劃,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最終形成說的效果。筆者曾經(jīng)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與全體性的匯報,并引導學生產(chǎn)生質疑,并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收獲。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他們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最大的提高。
3. 對學生進行讀的培訓。新課改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上,因此,我們就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讀的培訓。讀的培訓模式非常豐富,教師可以結合所學內容與教學目的來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進行精讀、略讀等,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閱讀體驗。
4. 對學生進行寫的培訓。我們的教材中關于寫的培訓有很多,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需求將寫放在課堂上進行,讓學生將本課所學的知識點寫出來,并寫一下自己對于本課學習內容的感想,以寫促進對于課文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能夠更為靈活地運用語言,增強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 作業(yè)布置要合理
每學完一節(jié)課后,教師都要督促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進行一番總結,這樣學生才能更為輕松地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作業(yè)就是一種回顧所學知識的有效形式,教師要從更深的層次與更為廣泛的內容上來對作業(yè)進行設置,并注意作業(yè)的層次性,使學生能夠在層層深入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他們在知識的掌握方面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yè)中獲益。
如為一年級學生布置練習題時,教師要經(jīng)常改變作業(yè)的形式,并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做選字填空,程度中等的可以做組詞、照例子寫詞語等,程度好的學生就可以寫句子,或是選擇按要求填空的題型。作業(yè)分層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yè)。這樣進行長時間的積累,學生就會對作業(yè)產(chǎn)生一種親切的情感,他們的態(tài)度也會更為積極。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性,這不僅是語文課堂的生命之源,也是語文教師所應該堅持的一種信念。語文教師要將終身學習作為自己的一種從業(yè)理念,在發(fā)展語文教學的道路上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學生,不斷地對語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進行多方面的探究,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教學過程,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性也會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