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福林,丁輝,劉國江,唐亮宇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526000)
應用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的臨床研究
溫福林,丁輝,劉國江,唐亮宇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526000)
目的探討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8例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患者,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然后實施心臟B超檢查,根據其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分析其心臟B超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心臟B超檢查左房內徑、左室舒末徑、右室流出道、主動脈內徑及右房右室內徑等準確率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心臟B超檢查的總體準確率為88.7%,低于冠狀動脈造影的1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采用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靈敏度較高,能夠有效判斷病情變化,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冠心?。还?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動脈造影;心臟B超;臨床價值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冠心?。┦桥R床內科中的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1]。201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報告表明,我國的冠心病病死人數(shù)躍居世界第二,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手段意義重大。目前,臨床診斷冠心病最簡便和常用的方法是心電圖,但其靈敏度較低,容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等現(xiàn)象;而冠狀動脈造影作為“金標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2],能夠明確病變部位、病變范圍、病情程度等。本研究根據168例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颊叩墓跔顒用}造影結果,分析應用心臟B超診斷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心血管內科收治的168例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颊?。納入標準: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3]且經臨床檢查證實。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有精神障礙疾病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造影劑過敏史;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及其他類型的心臟病。其中男90例,女78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2.4 ± 6.5) 歲; 病程 1~7 年, 平均病程 (4.6 ± 1.7) 年。 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疼痛、胸痛、心悸等;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叩哪挲g、性別、病程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大體一致 (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就診后完善超聲心動圖、X線、生化、凝血指標等常規(guī)檢查,實施冠狀動脈造影,術前常規(guī)備皮、行碘過敏試驗等,使用的心導管為特定型號,通過皮下穿刺進入股動脈 (下肢),以逆行方式從降主動脈至升主動脈根處,探查到冠狀動脈口 (左或右),插入并注入造影劑,清楚呈現(xiàn)整個冠狀動脈主干及其分支,了解血管有無狹窄病灶,明確判斷出病變部位、范圍、嚴重程度及血管壁情況等,以便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束后,再為所有患者實施心臟B超檢查:檢查前囑患者平息心情,保持情緒平靜;指導其平躺于病床上,根據血流供應的關系,相應劃分患者左心室壁節(jié)段,可將左心室壁劃分為9、16或20節(jié)段;采用GE Vivid E9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診斷患者的病情,調整探頭頻率為2.0~3.5 Hz,以16節(jié)段分析法全面檢查患者胸骨旁心臟短軸各切面、胸骨旁心臟長軸各切面、心尖四腔心兩腔心切面等,若出現(xiàn)異常,則凍結B超圖像,估算異常區(qū)域,監(jiān)測機體心功能狀況;采用辛普森法進行檢測左心室,計算二尖瓣口血流頻譜參數(shù)、射血分數(shù) (%)。
1.3 觀察指標 比較心臟B超檢查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包括左房內徑、左室舒末徑、右室流出道、主動脈內徑及右房右室內徑[4]的準確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心臟B超檢查左房內徑、左室舒末徑、右室流出道、主動脈內徑及右房右室內徑等的準確率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心臟B超檢查的總體準確率為88.7%,低于動脈造影的1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各指標的診斷準確率比較 [n=168,n(%)]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是臨床內科常見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又被稱為缺血性心臟病。目前,冠心病已成為全球最高死亡率的疾病,而躍居我國第二位。冠心病的發(fā)病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程度、支數(shù)密切相關,患者同時還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疾??;而過度肥胖和不良生活習慣是誘發(fā)冠心病的主要因素[5-6]。多數(shù)冠心病是由動脈器質性狹窄或阻塞引發(fā),而血管內的脂肪物質堆積過多則是導致冠狀動脈狹窄的原因,當動脈硬化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狹窄隨之加重,流向心肌的血流被限制,氧氣供給減少,患者則會產生胸部不適等各種癥狀。因此,早期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臨床診斷冠心病的影像學檢查主要是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及冠狀動脈造影等方式,其中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當患者癥狀發(fā)作時最重要的檢測方式。研究[7-8]表明,心電圖檢查容易產生漏診、誤診,易受假陰 (陽)性因素干擾;而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則是冠狀動脈造影,心肌室壁運動異常與心肌供血密切相關。有研究[9-10]表明,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缺血出現(xiàn)的心室壁運動失調是最早的敏感性和特征性的指標,而心臟B超較高的靈敏度對冠心病的診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臨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并進行對癥處理。但心臟B超具備高靈敏度的同時,因其受到多次重復反射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干擾,容易出現(xiàn)假反射現(xiàn)象,故臨床應用中仍需謹慎求證。多普勒超聲則能對預后提供基礎依據[11-12]。本研究中,168例患者多表現(xiàn)為左心室舒張末徑異常、左心室收縮末徑異常、右心室流出道異常、主動脈內徑異常、右室內徑異常等。
本研究納入168例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颊撸瑢ζ洳捎眯呐KB超進行診斷,并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對比,結果顯示,心臟B超檢查的左房內徑、左室舒末徑、右室流出道、主動脈內徑及右房右室內徑等準確率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提示心臟B超檢查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各指標準確率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準確率比較并無明顯差異。心臟B超檢查的總體準確率為88.7%,明顯低于冠狀動脈造影的1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心臟B超檢查能夠有效判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患者的病情,對疾病的后期的綜合治療具有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靈敏度較高,能夠有效判斷病情變化,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1]肖音,寧曉婷.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的臨床研究[J/CD].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 (電子版),2015,3(34):77,79.
[2]鹿秀霞,鄭永紅,陳德偉.脂蛋白相關性磷脂酶A2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心功能變化的關系 [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20):4476-4477.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 [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461-462.
[4]田園,王偉,周長鈺.實時三維超聲及二維斑點追蹤技術對擬診冠心病患者局部室壁運動的評價 [J].天津醫(yī)藥,2014,42(12):1229-1233.
[5]鐘桂新.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 [J].大家健康,2016,10(4):302-303.
[6]魏葦.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的臨床研究 [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34):70-71.
[7]周微微,周紅,王輝山,等.應用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冠心病三支病變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前后左室重構及心功能變化 [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2,28(5):440-442,474.
[8]李偉霞,周宇.組織多普勒應變成像評價無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變化 [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2,19(3):302-303.
[9]魏葦.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技術定量分析冠心病節(jié)段性左室壁運動異常的研究 [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24):3699-3700,3702.
[10]彭冬紅,沈比先,李元歌,等.雙源CT與超聲心動圖定量評價冠心病左心功能的比較研究 [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35-38.
[11]郭金枝.心臟B超診斷冠心病節(jié)段性室壁運動異常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5,21(15):51-52.
[12]陳忠,馬根山,馮毅,等.頸動脈粥樣硬化對早發(fā)冠心病患者近期預后的預測價值 [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5,13(5):610-612.
Clinical Study on Cardiac B-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N Fulin,DING Hui,LIU Guojiang,TANG Liangyu
(Zhaoq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diac B-ultraso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1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hen cardiac B-ultrasond.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B-ultrasond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Results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ccuracy of left atrial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aortic diameter,right atrial and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 between B-ultrasond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P>0.05).The total accuracy of B-ultrasound was 88.7%,lower than 100.0%of 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Cardiac B-ultraso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condition change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Coronary angiography;Cardiac B-ultrasound;Clinical value
R541.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495
2017-01-17
2017-06-05
溫福林 (1983-),男,廣東韶關人,本科學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超聲。
(責任編輯:常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