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淑
摘 要:隨著時代的改變,學生性格日益凸顯,師生關(guān)系這個教與學的紐帶,也逐漸不同于傳統(tǒng)的定義。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法與技巧促進與學生的溝通,優(yōu)化溝通效果。本文將著重就傾聽的方法、關(guān)愛學生、善用語言的藝術(shù)以及書面交流等方面集中探討高效溝通的途徑。
關(guān)鍵詞:溝通的藝術(shù) 傾聽 尊重 關(guān)愛
隨著國家的日益富強,教育,作為社會最為關(guān)注的話題之一,正面臨著一系列新的變革與挑戰(zhàn).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的孩子更傾向通過網(wǎng)絡的世界與外界交流,這對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免造成障礙。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庇纱丝梢?,溝通是一種藝術(shù),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教師,該怎樣引導師生之間的溝通?又該使用什么方式讓溝通更加順利呢?我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基于一名年輕班主任的工作經(jīng)驗,愿在下文集中探討以分享關(guān)于教師與學生如何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與原則。
一、善于傾聽,真誠以待
我們從出生開始便聽著世間的各種聲音,可是能真正做到傾聽別人說話的人卻并不多?!皟A聽,不只是聽見?!眱A聽由四個元素組成:聽到,專注,理解,回應。師生在溝通的過程中,切忌做與溝通無關(guān)的事情。時常我們會看到學生在說話,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或者其他事情,這樣的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有效的溝通,需要耐心且專心的聆聽對方,設(shè)身處地的體會對方的感受。不要中途打斷,只顧表達自己的看法等。在學生表達完之后,教師應迅速整合聽到的信息,加之自己的看法,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的聆聽。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師的重視并肯定了自己的價值,那么教師的話語便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溝通,拉近師生距離。
二、常懷愛心,換位思考
工作以來,我秉持著教育理念是來自高爾基先生的一句話:“誰愛學生,學生就愛他;只有愛學生的老師,他才可以教育好學生?!睂W生的學習固然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更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之余,多多關(guān)心學生的生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沒有愛,就沒有溝通。同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能使人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各種困難,讓教師充分挖掘每個學生自身的潛能。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愛才能真正拉近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建立起堅實的感情,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還能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标P(guān)愛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把自以為是對學生好的想法都強加在學生身上。而是要學會換位思考,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和理解。記得剛剛工作時,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足,不知如何與學生相處,時常只會一味嚴厲批評學生的各種小毛病,如上課交頭接耳,作業(yè)馬虎完成,偷吃零食等行為。可熟不知,學生時代時候的我也曾大小毛病不斷。每個老師也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總能找出自己在年少時期的那點“不良事跡”?,F(xiàn)在的學生一如當年的我們,誰沒能有點年少輕狂與叛逆呢?這樣想來,學生的一些行為,我們大可不必急躁,而是包容的對待,耐心的勸說。只有真正的了解學生,才能愛學生所愛,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當我們?yōu)閷W生任勞任怨地付出了,學生會體會到,他們會感覺老師是與他們共進退的。
三、巧用語言,體會藝術(shù)
語言是人類交往、溝通的工具。師生溝通的藝術(shù)實際上也就是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藝術(shù)。尤其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為了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教師應積極主動的運用多種語言表達技巧,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闡明最深刻的語意。(1)保持幽默,深入淺出。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曾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如果教師擁有幽默的語言,風趣的談吐,那么不僅他的課堂會充滿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會更容易敞開心扉,愿意與之交流溝通,協(xié)調(diào)師生關(guān)系。(2)三思而言,委婉表達。在師生的溝通中,教師言辭用語容易將自己放在一個領(lǐng)導的地位,言辭用語會帶有命令的色彩但是高中學生本身處于青春叛逆期,即使是正確的話,他們也會礙于情感而感到難以接受,這時直言不諱效果一般就不好了。教師若能將語言“打磨”的光滑一些,說出口之前先設(shè)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是否言語適當,是否會傷及自尊心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充分得到尊重的,那么他們就能既從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意見了。
四、抓住時機,拉近距離
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遠不止課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課余活動,有助于教師多角度的了解學生個性,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也有利于讓學生更加親近老師,贏得信任和好感。要知道,時刻保持教師架子,以嚴肅面孔示人的老師是很難真正與學生交心的,更不用說有效溝通了。比如,在春秋游的時候,老師可以抓住時機和學生一起玩玩游戲,展現(xiàn)出自己生活中的一面。也可以在路上和學生朋友般的聊聊天,了解他們的成長歷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五、書寫文字,形成傳統(tǒng)
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遠不止口語語言這一種。文字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溝通形式。
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羞于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這樣文字就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每個年末,我都會和班上學生一起寫一封信,我為每個學生寫上新年祝福,回顧過去的這一年中我眼中的他們;學生們則也自我總結(jié),寫上對自己的期待,和對老師、父母想說的話,并與我交換。這樣一種方式,讓我能夠給每一名學生公平的對待,相同的關(guān)心,幫助我和學生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看到他們一年年的成長,我也非常欣慰。
溝者,構(gòu)筑管道也;通者,順暢也。讓高效的溝通搭建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橋梁,拉近師生距離。
參考文獻
[1](美)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溝通的藝術(shù)[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