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蘭
摘要:教學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是完成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本文以職業(yè)教育中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教材《圍手術期病人的護理》為例,從教學內容、學情、教學資源等六個方面進行闡述,探討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分析,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
關鍵詞:學生主體;圍手術期;教學分析
為培養(yǎng)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的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體現以能力為本位、以發(fā)展技能為核心的職教理念,筆者在理實一體、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下進行教學分析,為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奠定基礎。筆者所用的《圍手術期病人的護理》教材,是2016年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劉興勇、方明明主編的教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地位與作用?!秶中g期病人的護理》教材內容是外科護理課程的重要內容,既是對前面學過的整體護理、無菌技術等相關護理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復習,又對后面學習專科疾病手術病人的護理進行鋪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內容開發(fā)。根據臨床護理實際工作流程,筆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fā),將整章教學內容分解為五大任務:任務一,完成手術前病人的護理;任務二,了解手術室設施設備及管理要求;任務三,實施手術人員和手術病人準備;任務四,能初步勝任手術室護士主要護理工作;任務五,完成手術后病人的護理。
二、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選用我院高中起點的三年制2016級護理專業(yè)2班的學生。
1.基本情況。本班學生已經學習了病原微生物、護理技術、健康評估等相關基礎知識,掌握了整體護理、無菌技術、生命體征測量等護理技能,能有效地獲取并利用網絡資源。但上述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
2.課前調查。班級中有1名學生做過闌尾炎手術,2名學生做過重瞼手術,1名學生曾在醫(yī)院照顧過手術后的外婆,12名學生有到醫(yī)院探望術后病人的經歷。這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學生分組提供了依據:將這16名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之中,有利于學生互相交流所見、所感、所想。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臨床護理崗位調研、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外科護理課程標準,確定本單元的三維教學目標:第一,知識目標分為掌握、熟悉、了解三大類別,使學習有的放矢;第二,技能目標強調學生能做、會做,目標具體、可操作、可測量,有利于展開實訓;第三,情感目標注重學生工作態(tài)度和職業(yè)意識的養(yǎng)成,針對本單元內容特點,重點強調無菌觀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術前充分準備,術中密切配合,術后精心護理是提高病人手術耐受性、保證手術成功、預防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關鍵。所以確定本單元重點為:手術前、手術后病人的護理評估內容、護理要點以及手術室護士主要護理工作。
2.教學難點。本單元需要學生掌握的操作數量多、步驟復雜,尤其是手術室消毒滅菌工作,要求嚴格、方法多樣,而學生的操作規(guī)范意識有待增強,因此確定本單元難點為:能熟練完成手術人員準備、病人準備等各種操作并在操作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原則。
五、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綜合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張貼版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探究發(fā)現中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規(guī)律,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教法時有所偏重。比如,在進行“手術前病人的護理評估”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更多采用討論法、張貼版教學法,在進行“手術人員準備”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更多采用演示法、練習法。
2.學法分析。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主動學習、相互合作,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六、教學資源分析
1.時間資源。本單元五大任務安排在8個課時內完成。任務一,用2個課時。任務二、任務三、任務四在內容上具有連貫性與緊密性,共用4個課時。任務五,用2個課時。
2.空間資源。利用校內外科實訓中心的高仿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境,實現技能與素質同步培養(yǎng)。利用校外多家合作醫(yī)院,學生臨床見習、課后拓展,對接臨床護理崗位。
3.信息化資源。開發(fā)學案,讓學案成為教材和學生之間的“學習橋梁”,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學習。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雨課堂等App將學案、課件、習題、系列微課發(fā)送到學生手機,擴展學生學習的時間、空間。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將白紙黑字轉化成圖片、影音,有效助推了課堂實施。
高質量的教學實施離不開科學嚴謹的教學設計,科學嚴謹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充分的教學分析基礎上。教師只有對教材、教學內容、授課對象、教學資源等有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才能預先發(fā)現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方案設計,實施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芳良.高職教學方法的有效選擇和優(yōu)化組合運用探索[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32):37-40.
[2]賈彥琪,汪明.教師主導:摒棄抑或深化[J].江蘇高教,2017(6):5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