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丹 朱德楓 劉倩巧
摘 要 特殊兒童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特殊兒童作為特殊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教育權益保障卻不是很樂觀。教育是一項包括特殊兒童在內的所有人的基本人權,他們的教育權益理應得到制度的保障。本文分析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存在的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分布不均衡、特殊兒童教育師資不足、經費保障機制等問題,進而探索保障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權益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特殊兒童 教育權益 教育機構 師資 經費保障機制
基金項目:2017年“攀登計劃”廣東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培育專項資金項目 項目編號:pdjh2017b0832。
作者簡介:鄭曉丹、朱德楓、劉倩巧,廣州商學院法學院,本科。
中圖分類號:D92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232
2017年2月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74號國務院令,公布修訂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人們的目光再次投向殘疾人教育。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fā)《第二期特殊兒童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明確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分析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對策,以此為政府達成計劃目標出言獻策。
一、 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的現實意義
(一)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
人人都有教育的可能性和受教育的權利。特殊兒童也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教育機會應當平等,對于任何特殊兒童(包括智能不足者)均不得剝奪其就學的權利。百年大計,系于教育。教育對于國家來說可興邦,對于個人來說是個人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有利于秉承以人為本理念;有利于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有利于廣東推動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特殊兒童教育是體現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懷,是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的體現,是建設人類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之一。個體的身體強健、心理健康、精神朝氣蓬勃能夠很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特殊兒童作為弱勢群體,更應該受到人們的關愛。政府在對特殊兒童教育進行各種保障的同時,也會讓我們參與其中,如我們可以去福利院做義工又或者是參加捐贈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們的社會責任感也在得到提升,有利于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 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分布不均衡
特殊兒童教育機構數量和質量是特殊兒童教育權益的重要保障。目前,廣東省的特殊兒童教育機構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然而廣東的東西翼及粵北山區(qū)的土地和人口分布約占全省的80%和70%,其特殊兒童教育機構的數量遠低于珠三江地區(qū),可見廣東省的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分布極不均衡。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分布不均衡造成有限的特殊兒童教育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出現學位空出的情況,不能物盡其用;而像廣東的有些貧窮的偏遠山區(qū)則甚至會出現沒有特殊兒童教育機構的情況,這些地方的特殊兒童沒有受特殊兒童教育的機會,錯失了最佳的康復和發(fā)展時機。
(二)特殊兒童教育師資嚴重不足
廣東省從事特殊兒童教育的專職教師,多數從普通的學校或者康復教育機構轉崗來的;并未接受過系統的特殊兒童教育技能培訓。由于特殊兒童教育的特殊性,使得特殊兒童教育比普通教育難度大,老師們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廣東很少有特殊兒童教育研究室,缺少研究基地,特殊人才后備儲備不足。至2017年止,廣東共有五間學校設有特殊兒童教育專業(y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華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特殊兒童教育學院是華南地區(qū)第一個以本科教學為主體的特殊兒童教育學院,但第一批僅僅招收了20名學生,雖然今后將根據辦學條件的完善程度,逐年增加招生計劃。但這樣的發(fā)展速度仍無法滿足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的師資需求。
(三)特殊兒童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缺失
特殊兒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在各類殘疾人的教學活動中需要各種輔助教學器材,但這些輔助教學器材大多價格昂貴,不是普通的特殊兒童教育機構所能負擔的。另外,特殊兒童教育機構為了提高辦學水平,還需要外聘專家進行培訓或外出學習交流。2011年,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工作會議上,廣東省宣布將進一步完善特殊兒童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省財政從今年起連續(xù)5年,每年從一般預算中安排2000萬元,用于支持欠發(fā)達地區(qū)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和隨班就讀資源中心建設。但廣東教育廳基教處管理學校多,對特殊兒童教育的財政管理不到位、在校生公用經費撥付、教師津補貼不足和落實情況也難以核實。經費保障機制的實行沒有受到監(jiān)督,其長效性無法保障使得特殊兒童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收效甚微。由于特殊兒童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缺失,阻礙了特殊兒童教育的發(fā)展。特殊兒童教育機構的辦學水平停滯不前,學校的規(guī)模和師資力量,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層次上都不能滿足特殊兒童接受特殊兒童教育的發(fā)展需求。
三、廣東特殊兒童教育權益保障的對策
(一)均衡化分布特殊兒童教育機構
目前廣東省的特殊兒童教育資源的供給呈現區(qū)域性的發(fā)展不平衡的趨勢,而資源的有效利用則可使得特殊兒童教育均衡發(fā)展。全省各市區(qū)應根據區(qū)域內特殊兒童的殘疾類型、居住地分布、數量等情況,制定區(qū)域規(guī)劃,配置與該區(qū)域特殊兒童教育需求的教育機構。在廣東各地區(qū)根據上述方法進行調查,用統計的數據來指導操作,如在廣東的東西翼及山區(qū)等經濟較不發(fā)達地區(qū)開辦一定數量的滿足特殊兒童需求的學校,以提供學位來普及特殊兒童教育為主,再逐步提高辦學水平,而像廣州、深圳、珠海等較為發(fā)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在保證特殊教育學校學位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更進一步地完善辦學設施,為各類兒童提供他們必要的康復設備。由此均衡化分布特殊兒童教育機構,讓廣東省各市區(qū)都有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去滿足當地需求。使得特殊兒童教育機構供應和殘疾兒童需求相平衡,從而實現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不放棄任何一位特殊兒童,讓每一位特殊兒童都有受教育和接受治療的機會,至此也能從根本上解決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資源供需不均衡問題。endprint
(二)推行多專業(yè)整合與專項培訓的師資培養(yǎng)機制
廣東省是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在特殊兒童教育專業(yè)建設上卻起步較晚,迄今為止也沒有專門培養(yǎng)特殊兒童教育專業(yè)教師的高等院校,僅五所大學開設了特殊兒童教育專業(yè)。為了增加特殊兒童教育教師的來源,應大力推行多專業(yè)整合制度,即指在師資培養(yǎng)方面鼓勵普通師范院校和綜合性院校的師范專業(yè)普遍開設特殊兒童教育選修課程,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特殊兒童教育相關內容,在整個教師隊伍中普及特殊兒童教育專業(yè)知識。融合教育是國際特殊兒童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隨班就讀是基于我國國情,而大力推行多專業(yè)整合制度,有利于擴大培養(yǎng)具有“融合教育”理念、能夠指導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師資隊伍,并且從總體上解決廣東省特殊兒童教育人才數量不足,人才后備匱乏問題。另外,各地可依托高等學校、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建設特殊兒童教育教師培訓基地,開展特殊兒童教育教師專項培訓。通過逐步擴大特殊兒童教育培訓規(guī)模,加大培訓力度,認真執(zhí)行盲、聾和培智三類課程標準,提高特殊兒童教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
(三)制定特殊兒童教育經費傾斜機制
經費不僅是特殊兒童教育賴以發(fā)展的必要的物質保障和前提,而且還是一直以來影響特殊兒童教育規(guī)模擴大和教育質量提升的最直接的物質因素。財政部門要嚴格執(zhí)行特殊兒童教育的傾斜政策,增加培訓特殊兒童教育骨干教師的專項資金。加大特殊兒童教育師資的津補貼力度,提高特殊兒童教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建設一支相對穩(wěn)定、素質不斷提高的特殊兒童教育教師隊伍,由此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特殊兒童教育機構的辦學水平。另外,經費還應傾斜于對特殊兒童教育機構各項設施的建設,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康復程度。如配備各種康復設施設備,提供各種專業(yè)活動場所,建設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等。由此方便特殊兒童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有利于特殊兒童的學習與康復訓練。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f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2]漆國生、譚鈺怡.廣州市特殊教育政策實施的困境及對策探析.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3]劉寶超.如何在高師院校創(chuàng)建特殊教育專業(yè).中國特殊教育.2014(8).
[4]黃淑芳.廣州市特殊兒童教育政策執(zhí)行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華南理工大學.2016.
[5]謝敬仁、錢麗霞、楊希潔、江小英.國外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及其對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啟示.中國特殊教育.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