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榕??
摘要:物理是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學科,是所有理科生的必修課。曲線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行形式,也是高中物理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本文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曲線運動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高中物理教材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實踐
一、 前言
要想讓高中生學好物理,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有更加細致的了解,明確曲線運動的教學目標,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曲線運動重難點上面,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適當地給予學生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中“曲線運動”內容的比較
本文針對魯科版、人教版、滬教版、粵教版、教科版五個版本的高中物理曲線運動內容進行比較。
(一) 教材中曲線運動知識點內容的比較
1. 知識點分布情況
曲線運動在解題過程中涉及的物理量比較多,如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通過這些物理量的綜合使用才能夠解決曲線運動中的問題。因此,在知識點的分布上必須要非常合理,確保在學習曲線運動的時候,每一個物理量都是曾經接觸過的,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知識點的效果,學生對于曲線運動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從整體上看,這五個版本的曲線運動知識點分布情況的差異并不是非常大,前后順序的安排都比較合理。
2. 插圖分布比較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材的編寫不僅僅關注理論知識點的分布上,還要重視教材的藝術性和欣賞性。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活用了插圖的功能,將插圖貫穿于整個教材當中,這樣的教材看起來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積,還會適當地表現出一種藝術性,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緊繃的學習狀態(tài)。另外,插圖的分布情況以及插圖的質量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對五個版本的物理教材進行分析,筆者發(fā)現魯教版和教科版在插圖使用方面要比其他版本更加頻繁,已經達到了74幅之多,由此可見,我國物理教材編制在插圖方面還是比較重視的。
3. 實驗設計的比較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既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實踐物理知識的手段。教師應該按照教材中的規(guī)定積極開展實驗教學,不僅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改善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通過物理實驗去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判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識靈活地運用起來,對于學生應變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五個版本的教材中針對實驗方面的設計都比較完善,其中以人教版最為詳細,粵教版和教科版次之。
(二) 教材中曲線運動習題的比較
1. 習題位置設置的比較
在習題位置設置方面,每個版本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具體的表現形式如表一所示:
表一五個版本習題位置設置的比較
章節(jié)
人教版無問題與練習
魯科版章末練習作業(yè)
滬教版家庭作業(yè)與活動家庭作業(yè)與活動
粵教版習題練習
教科版習題練習與評價
如表一所示,每個版本在節(jié)后都設置了相關習題,除了人教版以外的其他四個版本在章后也設置了相關習題,從習題的設置情況來看,魯科版、滬教版、粵教版、教科版都比人教版要完善。
2. 習題數量、題型比例的比較
習題的類型分為很多種,像是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判斷題、作圖題等,并不是說每一種題型越多,對于學生的好處就越多,那樣只會變成“題海戰(zhàn)術”的教學模式。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課后習題的數量、題型的比例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分析,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環(huán)境進行設計,并且在其中適當地混入一些新的題型,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更好地發(fā)揮出課后習題的施加效果,真正起到鞏固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印象的效果。
三、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實踐教學方式
(一) 系統(tǒng)化地掌握各個章節(jié)的內容
目前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教學狀況不是非常客觀,學生對于曲線運動的相關概念理解非常模糊,無法對曲線運動進行系統(tǒng)化的分析,對教材中內容的掌握還存在很大的空白。
要想改善這種教學狀況,必須要加深對曲線運動知識點的理解,不僅要加深學生的理解,還要加強教師的理解。只有教師對曲線運動各個章節(jié)的內容都能系統(tǒng)地掌握,才能清晰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使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
(二) 突出教材內容中的重難點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進行曲線運動內容講解的時候,都會將每一個章節(jié)劃分成很多個板塊,通過對每一個板塊的細致解讀,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一個熟練地掌握。但是,在內容講解過程中,還應該將重點與難點標注出來,這樣有針對性的學習不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根據教學大綱中的規(guī)定,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重難點主要表現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拋體運動、曲線運動性質、向心加速度等部分。所以,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突出對這些內容的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提升高中物理曲線運動的教學水平。
(三) 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比較思考
比較思考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物理這種理性思維比較強的學科來說,死記硬背是不對的,理解每一個知識點的內在含義才能更好地使用概念、公式進行解題。在進行高中物理曲線運動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相關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通過不斷的分析了解到每一個概念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對于知識點的鞏固、知識點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輔助的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比較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努力得出的答案才能記憶得更深。引導學生進行曲線運動知識點的比較思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教學實踐當中摸索經驗,準確地找到同化固定點,為日后其他方面的學習積攢了很多經驗,讓學習成為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四、 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中針對曲線運動內容的規(guī)劃也不盡相同,都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教師在制訂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計劃的時候,首先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分析,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和理念進行知識點的劃分,有針對性地劃分出曲線運動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且根據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實踐,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且根據問題制定相關的解決策略,更好地將高中物理教材利用起來。
參考文獻:
[1]陳法軍.問題的表征與解決過程對物理教學的啟示[J].物理教師,2014,09(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