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康
(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江蘇 鹽城 224000)
例析預防器械體操教學傷害事故發(fā)生的策略
——以“支撐跳躍——山羊分腿騰越”一課為例
王 康
(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江蘇 鹽城 224000)
通過觀看面向全國網(wǎng)絡直播的一節(jié)《支撐跳躍:山羊分腿騰越》的體育課,從體育器材的創(chuàng)新與合理運用、保護與幫助的教學要貫穿始終這2個方面的優(yōu)點和值得商榷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提出了預防器械體操教學傷害事故發(fā)生的策略。
器械體操教學;傷害事故發(fā)生;策略
2017年江蘇省“體育名師課堂”在蘇州高新區(qū)舉行,并通過江蘇教學新時空和《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的“菁體育”網(wǎng)絡向全國直播。筆者有幸在網(wǎng)絡上全程觀看了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支撐跳躍:山羊分腿騰越》一課,現(xiàn)將思考和感悟總結如下。
《支撐跳躍》的教學不但能發(fā)展學生的力量、靈敏和協(xié)調等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以克服猶豫不決、缺乏自信的心理缺陷和畏難情緒。當然,在山羊分腿騰越教學中稍不注意,往往會不能完成動作,更有可能發(fā)生傷害事故??梢韵氲剑寒斝W六年級的學生看到“山羊”這一器械并知道要分腿騰越過“山羊”時,內心更多的是產(chǎn)生畏懼心理。有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有可能會發(fā)生傷害事故。
筆者仔細觀看直播視頻認為,這位老師能夠獨具匠心,創(chuàng)新與合理地選用了汽車輪胎作為體育教學器材運用于《支撐跳躍--山羊分腿騰越》一課中,既幫助學生克服了恐懼和害怕的心理,為學生做出支撐跳躍的動作樹立了信心,又降低了支撐跳躍動作學練的難度(這是因為圓形的輪胎不像“山羊”那樣有棱有角,有利于學生順利地進行分腿騰越。),實現(xiàn)了向騰越真實“山羊”的完整練習的自然過渡。同時,該老師設計的輪胎高度是不一樣的,有一定的層次性就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選擇練習的場地與器材,體現(xiàn)了學練的過程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由輔助器械(輪胎)到正規(guī)器械(山羊)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練過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也值得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學習的。因此,一線體育教師有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加以創(chuàng)新性的改造,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選擇與運用,以變成適合于學生練習的體育器材,并能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的學生和所有的學生的學練服務。
筆者認為,這位老師在輪胎的運用上尚存在著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1)在“胯下滾胎”游戲中,學生用雙手向后推輪胎,輪胎向后滾動后,兩腿跳起越過輪胎。從游戲的設計與玩法角度上講,游戲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樣的游戲運用到本節(jié)《支撐跳躍》課中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支撐跳躍的動作是人體用雙手去推離支撐物(如山羊、橫箱、縱馬等等),而不是用雙手用力將輪胎向后滾動(從直播視頻中,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是在滾輪胎,而不是推離輪胎)。這個游戲的選用未能為主教材的教學服務,卻起到了“負遷移”的作用。因此,“胯下滾胎”游戲在本課中運用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沒有更好的改進措施,建議去掉這個游戲。(2)將輪胎放在支架上固定起來讓學生練習完整的分腿騰越動作,這樣的設計是巧妙的、合理的。然而,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支撐跳躍過程中,支架與輪胎有向前倒的傾向,可以看出支架的穩(wěn)定性是不夠的,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安全隱患呢?筆者認為,在支架的前側(也可以是兩側)貼近地面分別加上三角形的板材,使得底盤不是類似于“長方形”,而是類似于“菱形”,如圖1、圖2所示。
這位老師的這節(jié)課能夠教會學生運用“正面保護的方法”為同伴提供保護與幫助。從一定程度上講,既預防了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增強了又能讓學生互幫互學、互敬互愛,增進了同伴之間的友誼,提高了良好的學練氛圍。同時,在課堂上,這位老師還用一些語言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這樣能夠將預防體育課堂中傷害事故的發(fā)生落到實處。
在仔細觀看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上,這位老師在課堂上教會“保護與幫助”的層面上也存在著商榷的地方。(1)教師沒有清楚地講述保護者的兩腳要前后分開的站位,身體的姿態(tài)要做出“握”“頂”“提”“拉”“撤”“放”的保護動作等。教師只有結合示范講解清楚保護與幫助的動作方法,學生才能夠聽得懂、記得明、做得好。(2)在《支撐跳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不僅僅有正面保護與幫助的方法,還有側面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然而,在本課中,我們看到了老師僅僅是運用正面保護的方法。這樣從教會學生保護與幫助的層面看,其方法不夠全面;從不同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運用的時機看,在支撐--分腿提臀的練習中以正面保護與幫助為主,在完整動作練習中,以側面保護與幫助的方法為主;再從小組練習的人數(shù)和隊形上看,側面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也是完全可以運用的。在完整動作練習過程中,每個小組有5位學生,但是只有1位同學站在器械的前面采用正面保護的方法。那么,為何不再加上一個學生站在器械的側方運用側面保護與幫助的方法,而形成一個“雙保險”呢?這樣就形成了5個學生一組,2人保護與幫助,1人練習,另外2人觀察與思考的運動場面。當然,教師依舊要講述清楚保護者的站立位置、身體姿勢、運用“托”“扶”“夾”“放”保護動作等。(3)教師對學生合作小組中的每個人的任務,所要承擔的角色沒有做詳細的講述,這樣的結果是大大降低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表1所示,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各自的角色與任務,同時還要知道角色的互換是依次進行的,明確互換后的角色是什么。例如,練習者完整練習分腿騰越后,變成了正面保護與幫助者,正面保護與幫助者變成側面保護與幫助者等等。(4)在支撐跳躍的學練過程中,如果學生擁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就能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是不夠的,需要告訴學生怎樣進行自我保護,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等等。當學生掌握了響應的自我保護方法后,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能夠在瞬間做出積極的判斷與反應,并做出相應的動作以形成自救,甚至還會產(chǎn)生自動的條件反射以形成進行自我保護。這是我們每個體育教育工作者所想看到的。
圖1 視頻中教師踩住支架的位置圖
圖2 增加支架的位置圖
表1 學生所承擔的角色和任務表
G83
A
1674-151X(2017)19-11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9.062
投稿日期:2017-07-10
王康(1987-),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