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梅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知識獲取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識字和習作的基本途徑。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能夠提高語文學習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興趣前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11B-0083-02
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進行閱讀,指導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書籍,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下面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及閱讀案例,對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興趣前行,引導學生喜歡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首要任務。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對閱讀產(chǎn)生強烈的需求。因此,教師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的進行閱讀,進而愛上閱讀,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一)教師“現(xiàn)身說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竇桂梅老師說過:“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币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一個閱讀愛好者。教師要愛上閱讀,才能要求學生喜歡閱讀,也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我的讀書范圍很廣泛,唐詩宋詞、古今中外的名著、寓言童話我都愛不釋手。工作之余總會讀上一會兒,睡前也會讀大約一小時的書。每天利用晨讀時間,和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有時會給他們隨口背誦前一天積累的好詩詞。有時會說一說最近讀的一本好書,講一講故事情節(jié)和感動之處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這樣利用教師的“現(xiàn)身說法”“身體力行”,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形成了和好書交朋友的意向,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利用榜樣的示范力量,激勵學生閱讀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講述一些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如《匡衡的鑿壁借光》 《頭懸梁錐刺股》 《魯迅的“早”字故事》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利用名人效應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樹立讀書的遠大理想。還可以利用身邊的榜樣力量,如有些學生從小就愛讀書,可以把他們樹立成班級的讀書榜樣,利用生生互學的力量,帶動整個班級學生都來讀書,從而形成人人愛讀書的良好讀書氛圍。
(三)發(fā)揮故事的本身魅力,使學生愛上閱讀
故事本身富有無窮的魅力,每個人都愛聽故事。課前三分鐘可以由老師或者學生繪聲繪色講述故事。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民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有的情節(jié)曲折生動,有的富含哲理,學生喜聞樂見。當孩子們在津津有味地聽故事時,教師要及時向?qū)W生推薦相關的讀物。讓學生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幸福的事。
二、課中習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課中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訓練:
(一)加強對朗讀和默讀的指導
朗讀是最重要、最常用的閱讀訓練方式,也是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教學中要少講多讀,以讀促講,以讀代講。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朗讀。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一邊播放桂林山水的精美幻燈片,一邊進行簡單的解說,學生仿佛置身于如詩如畫的山水之中,情感得到觸碰,都想一讀為快,表達心中的喜悅和興奮。此時再讓學生朗讀,自然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從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默讀也是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要求不指讀,不出聲,不動唇。默讀更有助于理解內(nèi)容和思考問題。教師要通過反復實踐,讓學生養(yǎng)成讀有所思,讀有所想的習慣。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按閱讀要求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問題,還可以對文本進行批注,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默讀之后要及時檢查默讀效果,使學生切實地讀透文章,把默讀訓練落到實處。
(二)理解文本,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理解文本,體會文章表達情感的方法很多,如通過抓重點詞句或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的方法,把讀到的內(nèi)容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可以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文章重要句段;還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文本,加深情感體驗等等??傊寣W生入情入境的讀書,與文本直接對話。
(三)在閱讀中,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通過閱讀,領會和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領悟作者表達方法主要涉及到如下幾方面:①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②體會語句的形象生動。③體會文章條理清晰的結構布局。④文章選材和寫法的獨到之處。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動物描寫一組”,安排了老舍先生的兩篇文章《貓》和《母雞》,作家筆下的描寫對象不但栩栩如生,而且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可是這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寫作方法和表達風格卻迥然不同。這樣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在領悟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啟發(fā)。
(四)學習略讀和瀏覽,養(yǎng)成自己讀書的習慣
學生把從精讀課上學到的經(jīng)驗和方法,用來讀其他篇目或書籍,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對于略讀,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略讀時,要求學生按閱讀要求,自己認真讀書,適當組織交流,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大致的了解,簡單說說自己的讀后感受或者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段落。最后,也可以再讀一讀、背一背自己喜歡的部分。教師對學生進行提綱挈領地指導,使他們養(yǎng)成自己的讀書習慣。瀏覽,就是快速讀書,要求粗略地看,大致地看。其目的有兩個,一個是了解文章或書籍的大致內(nèi)容。另一個是在快速閱讀中搜索、捕捉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多用于長篇文章或整本書的閱讀。
三、重視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
“要養(yǎng)成閱讀能力,非課外多看書籍不可”。課內(nèi)得方法,課外多讀書才是應用。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讀書氛圍和讀書環(huán)境。
(一)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推薦讀物。如學習了《蟋蟀的住宅》,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學習了《丑小鴨》,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等。也可以根據(jù)影視作品來推薦讀物。如學生都喜歡孫悟空,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西游記》等。
(二)建立班級圖書角
每學期從學校圖書室借出適合學生的讀物放在班級圖書角。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圖書,帶到學校充實圖書角。這樣大家輪流借閱,半年時間就可以讀到好多書籍。
(三)上好每周的自主閱讀課
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覽室上好每周的閱讀課。可以讓學生邊讀書邊做讀書筆記。摘記優(yōu)美詞句、精彩段落,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寫讀后的心得感受。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可以組織“古詩文誦讀比賽”“故事達人”等活動。教師可以階段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好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匯報會等。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也在交流展示中營造了濃郁的讀書氛圍。推薦班級里的周讀書明星、月讀書明星、學期讀書明星,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讀書。
(五)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要求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可以把讀書心得或者讀書照片發(fā)送在班級博客里,供大家借鑒和學習。
總之,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當作頭等重要的大事來抓。努力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讀書實踐中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形成每天閱讀的讀書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對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張春妮.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陜西教育,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