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岐
漢代的避“天子諱”
漢朝第一個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為了避“邦”字的諱,很多書都把“邦”字改成“國”字。例如,《論語》中“何必去父母之邦”硬生生地改成“何必去父母之國”,把孔夫子的話都改了。
漢朝不但要避皇帝的諱,也要避皇后的諱。例如漢初赫赫有名的呂后,是一個最殘忍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呂雉”,“雉”是一種叫“野雞”的動物。因為皇后用了這個“雉”字,從此以后,“野雞”就只能叫“野雞”了。
再比如,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實際應該叫恒山趙子龍,這避的是西漢文帝劉恒的諱。
唐代更嚴苛的“家諱”
想知道東莞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嗎?據(jù)說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眼看著局勢不行了,立馬封兒子李亨(唐肅宗)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三方節(jié)度使,領兵平叛。隨后,玄宗撇下兒子,在馬嵬坡跑了。
李亨不敢恨自己的爹,就恨安祿山,誰叫他發(fā)動叛亂。天下平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避諱所有帶安字的東西。當時廣州有個寶安縣,李亨怎么看怎么恨得慌,下令從此改為東莞。
改完了地名改植物名。當年,山藥還叫薯蕷(shǔ yù),是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里的植物。至于為何改名,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錄了山藥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薯蕷,因唐代宗名預,避諱改為薯藥;又因宋英宗諱曙,改為山藥。”
如果說避皇家的諱是約定俗成,那么避“家諱”就讓人看不懂了。《唐律》中規(guī)定:諸府號官稱犯祖父名、父名而冒榮居之者,徒一年。《唐律疏義》是這么解釋的:父親的名字里有個衛(wèi)字,那你就不能去某衛(wèi)任官;爺爺?shù)拿掷镉袀€安字,那你就不能任長安縣的職;有叫軍的,子孫不能擔任將軍;叫卿的,子孫不能任公卿職務。
如果誰抱著僥幸心理冒充,被發(fā)現(xiàn)就要入獄一年。所以“家諱”也是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你看杜甫,一生寫了那么多詩,你找不到一個閑字,因為杜甫的父親叫杜閑。北宋三蘇,文章流播天下,你找不到一個序字,因為三蘇祖上名序。
奇葩的避諱何其多
因為避諱鬧的麻煩事還多得很,靖康之亂以后,宋高宗趙構南巡,蜀地有一姓句(gōu)的大家族追隨他渡江。
朝廷安定了,突然要講避諱了,搞得大家措手不及。這一家子人又多,分布又散,來不及相互商量聯(lián)絡,結果搞得為了避開趙構的“構”字,有的改姓了鉤,有的改姓絇(qú),有的改姓茍,有的改姓勾,有的改成了復姓句龍。這是硬生生把一個大家族拆了,各支各脈據(jù)《揮麈錄》記載:“析為數(shù)家,累世之后,將不復別?!?/p>
天子王法固然可怕,流俗的力量卻更是駭人。寫出《后漢書》的范曄,就因為自己爹名叫范泰的緣故,硬生生辭了太子詹事的官。因為,太、泰,雖不同字,但是同音啊。
最讓人覺得崩潰的是詩鬼李賀。李賀滿腹經(jīng)綸,可惜一輩子沒考過進士,因為他爹叫:李晉肅。“晉”字與“進士”的“進”同音,如果他參加進士考試,那就是犯父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