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蔣建華
辦負責任的教育 負責任地辦教育
文 | 蔣建華
蔣建華
江蘇省泰州中學原校長、黨委書記,江蘇省中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教師。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后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首批培養(yǎng)對象。獲第七屆“蘇步青數(shù)學教育獎”,首屆“明遠教育獎”等。先后在《人民教育》《數(shù)學通報》《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論文近300篇?,F(xiàn)為江蘇省泰州市政協(xié)文教衛(wèi)體委員會主任。
負責任的國家需要負責任的教育。要成為負責任的國家、負責任的民族,必須辦負責任的教育,負責任地辦教育。辦負責任的教育,體現(xiàn)了辦教育的目標與價值追求;負責任地辦教育,則體現(xiàn)了辦教育的態(tài)度與行為過程。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教育秩序本末倒置,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傷害?!狈此嘉覈慕逃F(xiàn)狀,許多地區(qū)、許多學校偏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向,培養(yǎng)目標與價值追求出了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全國上下對應試教育等種種違背教育規(guī)律、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了反思,這種反思也促使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但是至今推進素質教育困難,成效不夠理想。在許多地區(qū)和學校,應試教育盛行,“高考至上”成為教育主流價值追求,盲目攀比高考“GDP”。應試教育往往以“收獲知識但犧牲快樂,收獲分數(shù)但犧牲健康,收獲成績但犧牲個性,收獲成才但犧牲成人”為代價。有的學校一天要排十幾節(jié)課,平時藝術課、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名存實亡。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令師生苦不堪言,影響了師生的身心健康,使廣大青少年失去了靈性。有的學生甚至發(fā)出“快要被逼瘋了”的吶喊,學生跳樓、自殺等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尤其是普通高中階段更是成了應試教育的重災區(qū),許多校長為了追求高考的“優(yōu)質”,一頭扎堆到應試教育的怪圈中打拼,無暇顧及教育規(guī)律與特色發(fā)展的思考與研究,導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有關體質健康監(jiān)測表明,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在校學生的主要體能素質達標率持續(xù)下降,中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已超過三分之二。在高校招生中,有80%左右的考生因身體原因專業(yè)受限。誠如上海特級教師黃玉峰在《基礎教育中的“人”是怎么教沒的?》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的教育創(chuàng)造了一個像在馬戲團里訓練動物野獸的那樣一個環(huán)境,通過統(tǒng)一的高考標準,通過這樣的教育,把每個人都訓練成沒有思想、沒有個性的沒有獨立人格的工具,還談什么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還談什么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被當成特權者為達到目的,為他們效力的后備軍……”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曾經(jīng)尖銳地指出:“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面對種種不負責任的教育行為,人們不禁要問:教育的尊嚴在哪里?教育的幸福在哪里?改善教育民生的責任究竟誰來擔當?有網(wǎng)友批評道:“教育亂象叢生,教育人守不住了,紛紛選擇投降、應付……我們離教育的‘本’和‘真’愈來愈遠了?!庇芯W(wǎng)友質問:為什么諸如“血狼精神,與我同在”“今日瘋狂,明日輝煌”“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生時何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等雷死人不償命的高考標語、“信條”能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當今的校園里、教室里?!有家長吐槽:現(xiàn)在的高中生往往沒有星期日,沒有節(jié)假日。曾經(jīng)有人問“中外假期的區(qū)別是什么”,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是:“國外是真的放假,而我們是換了一個地方做作業(yè)。”有專家總結道:應試教育的邏輯是,如果考試成功,教育就算成功。有老師斥責道:這樣的教育根本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而是“績效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有一句哲語說得好:“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逼鋵?,當“雪崩”發(fā)生,每一朵覺得“責任不在我”的雪花都應當愧對“雪崩”。同樣,針對我國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每一個關心中國教育的人,關心國家命運和未來的人,都應當如有羞愧感的“雪花”,認真反思!每一位有良知、有責任心的行政官員、教育工作者、家長,都應當尊崇教育規(guī)律,真正以人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為本,避免“好心干壞事”,別讓不良的教育行為遭遇天譴!
“負責任的教育”的理念,不只是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責任感、使命感教育,而是要有關注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大情懷,“跳出學校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更關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終身發(fā)展,更關注社會、時代、民族乃至世界的未來。因而這一理念是關系著我國教育價值取向與發(fā)展戰(zhàn)略大計,涉及民族素質、國家未來的大問題。其著眼點是辦什么樣的教育,培育什么樣的人;其基本內涵是辦對學生、教師、學校、社會、未來負責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責任情懷、擔當精神與履行責任的本領;其價值追求是辦科學、理性、人本、和諧的高品位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對時代發(fā)展、社會和諧、民族復興、人類文明負責任。
辦“負責任的教育”,就是要深刻反思種種“反教育”亂象,抵制“不負責任的教育”行為,摒棄應試教育,避免“呆滯的教育”,謹防“理想化的教育”。
辦“負責任的教育”,就是要讓政府、教育部門懷揣師生情懷師生心,以“不負教育不負卿、不辱使命不盲從”的擔當精神,負責任地制定教育政策、法規(guī)、文件,負責任地提供指導、服務與管理,負責任地構建教育治理新常態(tài),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品位,提升辦學品位。
辦“負責任的教育”,就是要讓學校每一位校長、老師將愛與責任融入教育教學與管理之中,探索責任育人途徑,構建“責任育人”體系,通過具體有效的措施將“負責任的教育”具體化,生活化,真正讓“說負責任的話,做負責任的事,當負責任的人”成為立人之本。
辦“負責任的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關心教育,支持教育,審視教育,評價教育。切勿違背規(guī)律,不懂裝懂,橫加干預;切勿過度溺愛,亂加指責,盲目跟風;切勿捕風捉影,吸引眼球,誤導輿論等。
與“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理念相比較,“負責任的教育”有其更深刻的內涵與意蘊。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前提是辦對人民群眾“負責任的教育”,而不是違背規(guī)律一味迎合老百姓的教育。沒有對人民群眾“負責任的教育”,就不會有真正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所以說,辦“負責任的教育”應當成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理想追求。
現(xiàn)實社會中,無視教育自身規(guī)律,對于教育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xiàn)象仍然較為普遍。教育做得很多的是在“迎合”,而根本原因則是相當大一部分官員急功近利,教育政績觀完全扭曲了。著名特級教師喻旭初呼吁:“教育必須大整頓。”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呼吁全社會來共同治理“教育污染”。而這必須依靠政府與教育行政部門花大氣力統(tǒng)籌協(xié)調,依法治理,構建負責任地辦教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負責任地辦教育,就是要求政府與教育部門站在民族擔當?shù)母叨?,增強民族責任感和?zhàn)略意識,保障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地位,推進依法治教,貫徹教育方針,尊重教育規(guī)律,科學、理性地做出符合社會實際并對學校和師生、家長、社會負責任的決策、服務、管理與評價,建立起知責、履責、問責的運行體系,切實擔負起改善教育民生的主體責任,讓人民群眾共享幸福的教育。這是時代的呼喚,是老百姓對教育治理最大的期待。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做教育就是做良心。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生工作開空頭支票不行?!备纳平逃裆滩蝗菥?,各級政府與教育行政官員都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應該負起責任來,敲碎兒童的地獄,建立兒童的樂園”,全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有效實施教育依法治理。
負責任地辦教育,就是要求學校校長在辦學過程中,真正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對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教育教學行為和專業(yè)發(fā)展負責,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負責。新加坡教育部在給校長的委任狀上稱:“你的手中是許許多多正在成長中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全都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夢想。他們依靠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為最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弊鳛樾iL,應當自覺做一名“五觀”(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人文觀和幸福觀)端正、“五力”(即人格魅力、學識魅力、文化力、領導力以及創(chuàng)新力)齊具的好校長。
負責任地辦教育,就是要求教師不斷強化對教育事業(yè)負責任、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負責任、對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健康成長與終身發(fā)展負責任的自覺意識,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掌握履行責任的知識與技能,進而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責任人生。俗話說:“做了牛,就不能誤春?!边x擇了教師職業(yè),就意味著承擔了責任,選擇了奉獻,就應當把愛與責任融入平凡但又“了不得”“了不起”的教育事業(yè)之中。作為教師,應該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以及“不負學生、不辱使命”的責任意識與情懷,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默默耕耘,傾力奉獻,爭當有魅力、有本領、有責任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的好老師。
負責任地辦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生存,牢固樹立完善自我、服務他人、回饋社會、報效祖國、造福人類的責任意識,自主,自強,自律,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天下胸襟、家國情懷的好學生、好公民。
負責任地辦教育,就是要倡導家長做一名負責任的家長,自覺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立足長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fā)展,不當應試教育的“馬前卒”。不合理的教育現(xiàn)象之所以存在,從大環(huán)境而言是由于全社會對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從小環(huán)境來說則往往是由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失當。須知做父母是一種責任,要自覺承擔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這不僅是盡家庭和家長的責任,也是盡社會的責任。家長的教育觀念或整個家庭教育的氛圍對于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要克服過度關注子女成長的方方面面,諸如以“愛”的名義干涉甚至將自身的觀念強加于子女,包辦代替、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或者漠不關心、任其發(fā)展等種種不負責任的家庭教育行為。
>>在第一屆明遠教育獎頒獎典禮上顧明遠先生與蔣建華校長(左)合影留念
時代呼喚“負責任的教育”,廣大師生、家長向往“負責任的教育”。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說:“教育朝向美好,生命吐露芬芳?!比绻珖舷赂骷壵?、教育部門、學校、每一位校長和老師都有崇高的教育情懷、強烈的事業(yè)心與責任感,真正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以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本,從國家、民族與社會未來著想;如果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都能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關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那么教育的內涵、品位、特色、形象、聲譽等必將得到顯著的改進與提升,素質教育就能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