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盛穎霞
辦一所理想的自由學校
本刊記者 盛穎霞
在有些人眼里,他是神秘的“百萬年薪”校長,在有些人眼里,他是筆鋒犀利的教育批判者,在有些人眼里,他是不茍言笑的名師、名校長、專家。他自謙自己只不過是“一介書生”。但是,最美好的畫面莫過于他幾乎每天站在校園門口,跟他的教師,他的孩子們擊掌,說“早上好!”細心地觀察孩子們的語氣、精神狀態(tài)。別人說他作秀他不氣,“我管不住別人的嘴”,只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家長們感動拍照片發(fā)朋友圈引來點贊無數(shù)他亦不喜,“我也管不住別人的朋友圈”。如果哪天他外出,孩子們會問“校長爺爺怎么沒來?”在他的理念里,校長應該是學生的校長、教師的校長,而不是校長的校長、教育局長的校長。
當年懷揣著文學夢的程紅兵是不想當老師甚至有點“怕”的,老師地位不高、工作又辛苦,但是他的高中語文老師在他還沒畢業(yè)的時候就跑到上饒市“挖人”了,老師情真意切他不忍拒絕,就這樣一時心軟畢業(yè)后就成了江西省上饒市第一中學的語文老師。工作后的程紅兵很快就發(fā)覺研究教育教學非常有意思,和孩子們一起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感受到做教師的幸福,“兩三年后我就打算一輩子當老師了?!彼f。
“可能做教師也需要一點天賦的,我還挺適合的?!薄拔乙蛔呱现v臺就興奮,就開心。”說起剛從教的那幾年,程紅兵幸福地笑了。投入角色的程紅兵課上得越來越好,賽課也是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江西省課堂教學大獎賽的桂冠;1991年獲得了由教育部和人事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稱號,那時,他工作還不到兩個五年,年僅30歲;1993年,又被評為“江西省中學十佳青年教師”。
程紅兵愛讀書、愛思考、愛研究、愛寫作,研究課堂、研究課程,當時在全國許多刊物上發(fā)表了文章,在全國語文教育界都有一定影響力。高中,日常工作那么忙,哪有很多時間去研究去寫作呢,對此,程紅兵毫不掩飾地說:“那時候很簡單,學生只要分數(shù)高就行了,只做到這一點還是挺輕松的?!北M管很忙,但從程紅兵身上看不到一點急躁和倦怠,他說:“投入得越多越不會倦怠,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的原因是無所事事。對教育事業(yè)我內心充滿熱情,每天工作都排得滿滿的,還嫌時間不夠用,哪有時間和精力來‘倦怠’?”程紅兵以于漪老師為榜樣,下定決心一輩子研究語文教學,樂此不疲。
1994年,程紅兵讀到劉堂江先生的一篇文章《跨世紀教育工程》,“當時非常激動,心潮澎湃?!蔽闹旭T恩洪校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他所做的一些實踐令程紅兵感到“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他立即給馮校長寫了一封信,闡述自己對教育教學的思考和見解。一拍即合,愛才如命的馮校長立刻回復。于是程紅兵從上饒到上海,調入建平中學?!?994年去的,1995年評了高級,1996年評的特級,1997年進入管理層成為校長助理,在馮校長身邊學習學校治理。”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他說得很輕松,榮譽背后是實打實的成績,成績背后是艱苦的付出。
建平是更大的平臺,上海是更廣闊的天地,但也難免有點“水土不服”,不擅言辭、不喜交際的程紅兵心無旁騖專注于教學和研究,每天不是在教室就是在書房,一年下來,竟發(fā)表了七篇論文,他所教班的學生參加全上海市會考的成績優(yōu)秀率比其他班高出20%,參加浦東新區(qū)招聘校長的考試,取得第一名。
“原本我只想做一名出類拔萃的語文教師,馮校長改變了我的認識軌跡,把我‘拎’到管理崗位上?!?997年成為校長助理,隨后,到黨總支副書記到常務副校長。2003年,程紅兵當選為建平中學校長。在他的任期內,建平中學兩次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稱號,通過了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范性高級中學的驗收,同時,他所主導的課程改革,在全國也產(chǎn)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力。
2010年,程紅兵調任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在這之前一直關注的是高中階段的教育,此時他終于有機會“到幼兒園去走走,到小學去看看,到初中去聽聽課”,他了解到一個區(qū)域內各個階段教育的大體情況。2012年又被提任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同時還兼任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這使程紅兵進入?yún)^(qū)域教育的管理層面。由點及面,從擔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是具體中學的管理層面,到區(qū)域教育的管理層面。程紅兵一直在學習、在研究、在沉淀,沉淀著一個辦一所理想學校的夢想。
2013年,契機終于來了,深圳明德實驗學校董事會向他發(fā)出邀約,別人關注的是學校董事會開出的“百萬年薪”,他卻關心學校的自由、自主的全新管理體制。他太想把三十多年探尋的教育理想付諸實踐,采訪中他語氣堅定:“這是我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站,我全力以赴。”他也曾撰文:“我們不能把突破今天教育僵局的希望寄托在當下的民辦學校身上,當下中國雖然有不少的民辦學校,但尚未進入教育家辦學的階段,而基本停留在企業(yè)家辦學階段,他們基本擺脫不了借辦學以求經(jīng)濟回報的思路。也不能寄希望于重點中學,因為這些學校承載了社會太多的功利性需求,來自家長的、政府的、社會各界的,都毫無例外地對他們寄予教育質量的高要求,即升學標準的高要求,所有的期望都是重重的負擔,就像一把把沉重的鎖鏈把他們的雙翅捆得死死的,他們已經(jīng)習以為常,飛不起來了,他們已經(jīng)容不得半點閃失,容不得半點所謂的失敗。”
這所自由學校的校訓是“明德正心,自由人格”,程紅兵這樣解釋這條校訓:“明德就是要培養(yǎng)一個好人,培養(yǎng)一個善良的人,培養(yǎng)一個有人文情懷的人,“正心”就是要培養(yǎng)一個心靈安靜的人,內心安靜的人。我們的教育最終要讓孩子自主發(fā)展,能夠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能夠自己實施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能夠自我約束,能自己在社會上站立起來,所以,學生要有自由人格?!懊鞯抡摹备嗟捏w現(xiàn)的是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自由人格”則是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我們要做的是把二者完美結合?!?/p>
程紅兵總說,教育是農(nóng)業(yè),需要精耕細作,日積月累,是一個“慢活”“細活”,需要教師要有一顆癡迷于教學、癡心于教育、堅守在課堂的安靜的心,將課堂作為永遠的精神家園,靜靜地耕耘,達到一種“單純而美妙”的境界。網(wǎng)絡時代學習“隨時隨地發(fā)生”,程紅兵告誡教師不要“自我放逐”,他說,網(wǎng)絡學習是一種越來越重要的一種渠道和方式。但是對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成長不只需要知識,還需要交流,需要情感的交流,面對面的交流,網(wǎng)絡學習不能夠取代老師和學生之間交流。作為教師而言,要認識到未來學習方式的發(fā)展變化,也可以幫助學生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載體,了解更多的學習工具、學習方式、學習渠道。同時,我們也不要忽略,教師直接的教育對孩子產(chǎn)生更多的人際影響、人和人之間的情感溝通的影響,語言溝通的影響,等等。所以,在世界發(fā)展過程當中,技術更新?lián)Q代過程當中,教師要保持自己寬廣胸懷,容納、擁抱、接受,但是不能自我放逐。不能把教師教育作用丟掉了,更不能削弱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對學生的教育。
“改變一點點就能一點點改變”,從教師到校長到局長,再回到校園,程紅兵在自由校園耕耘,不驕不躁,就像農(nóng)民一樣,明白豐收不會早點來,能做的就是每日用心看護著每棵小苗。外界褒也好議也罷,“改變心境的唯一方法就是跟孩子們在一起,與孩子柔嫩的小手相碰,彼此傳遞著溫暖,感覺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