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防護裝置安裝規(guī)定差異
防護欄作為防止小轎車鉆入貨車底部的最后一道防線,其重要性卻被很多人忽略了。沒有了防護欄,小轎車將最脆弱的擋風玻璃沖下貨車車廂,這樣的交通事故大都是車毀人亡,后果比較嚴重。相比之下,國外這類追尾事故卻比較少,那國內外貨車在這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一、側防護裝置要求
(一)形狀、尺寸
側面防護裝置的外表面應光滑,并盡可能前后連續(xù);相鄰部件允許搭接,但搭接的外露邊沿應向后或向下,沿縱向可留出不大于25mm的間隙,但后部不能超出前部的邊緣。允許圓頭螺栓和鉚釘以及光滑并倒圓的其他零件凸出外表面10mm以內。所有外露的棱邊和角皆應倒圓,圓角半徑不小于2.5mm。
側面防護裝置可以是一個連續(xù)平面,或由一根或多根橫桿構成,或者是平面于橫桿的組合體,其截面最小厚度不小于2mm;當采用橫桿結構時,橫桿間距不大于300mm,且截面高度為N2和O3類車輛不小于50mm;N3和O4類車輛不小于100mm。
(二)安裝位置
1.外表面位置:側面防護裝置不應增加車輛的總寬;外表面的主要部分位于車輛最外側以內不大于120mm的位置;后端至少有250mm位于后輪胎最外側以內不大于30mm的位置。
2.前緣位置:
半掛車:前緣應位于支腿中心橫截面后不大于250mm處,且到轉向中心銷位于最后位置時的中心橫截面的距離不能超過2.7mm;
載貨汽車:前緣應處在最靠近它的輪胎周向鉛垂切面之后300mm的范圍內;若上述300mm尺寸落在駕駛室區(qū)域內,則前緣與駕駛室后壁板件的間隙不應超過100mm;前緣若為開闊空間,則應由一個連續(xù)的、貫穿其整個高度的垂直構件組成;其前端面向后彎曲至少50mm(N2和O3)或100mm(N3和O4),外側面向內彎曲100mm;若前緣與駕駛室后壁板件的間隙在100mm以內,則該條不使用。此時,前緣可先后彎曲不到45度。
3.后緣位置:應處在最靠近它的輪胎周向鉛垂切面之前300mm的范圍內。
4.下緣位置:下緣任何一點的離地高度不應大于550mm。
二、后下部裝置要求
(一)形狀、尺寸
后下部防護裝置橫向構件的截面高度不小于100mm;截面材料的最小厚度不小于3mm;其端部不得彎向車輛后方或有尖銳外緣。否則,其端部應倒圓,圓角半徑不小于2.5mm。
(二)安裝位置
1.橫向構件
后下部防護裝置的安裝盡可能位于靠近車輛后部的位置。若后下部防護裝置具有不同的安裝位置,則應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證其安裝后在安裝位置上不會隨意移動。
2.下緣離地高度
后下部防護的狀態(tài)可以調整的車輛:后防裝置下邊緣的離地高度應不大于450mm。
后下部防護的狀態(tài)不能調整的車輛:后防裝置下邊緣的離地高度應不大于550mm。
3.橫向構件安裝寬度
后防裝置的寬度不得大于車輛后軸兩側車輪最外點的距離;且任一端最外邊緣與這一側車輛后軸車輪最外端的水平橫向距離不大于100mm。
三、襛裝固定方式
后下部防護裝置應與車架或車體的其他可靠部位有效固定連接。施加外力后,裝置應無明顯松動、變形或移位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