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戎玉中
長袖善舞,杭州南宋文化游
文戎玉中
↑ 宋城夜色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這首詩,正逢1180年。今之杭州成了國際風景旅游勝地,今年國慶中秋“超長黃金周”,接待國內(nèi)外游客1864萬人次,杭州旅游人氣排位全國第三。
杭州旅游的新出路在哪里?重點是在南宋文化旅游上做大、做優(yōu)、做強,這不是杭州旅游的“轉型”,而是“升級”。南宋文化既是杭州旅游文化的重要元素與內(nèi)涵,也是杭州文化旅游的重要內(nèi)容與方式。
西湖對于杭州,正如蘇東坡所說:“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2000多年來,杭州這座城市的變遷始終與西湖緊密聯(lián)系。最能反映西湖文化核心價值的“西湖十景”,正是在南宋形成的,依然為人們所陶醉。
南宋紹興初年(1131年),宋高宗趙構在萬松嶺紫云殿主持成立了“南宋畫院”,集合了一批畫家游山玩水,畫了不少西湖山水風景。在繪畫題景名時,畫家馬遠、陳清波等分別創(chuàng)作了“柳浪聞鶯”“蘇堤春曉”“麯院荷風”等西湖十景圖。這十景,因南宋詩人王洧均的詩作而名揚天下。
八百多年前,鳳凰山麓是南宋金碧輝煌的皇宮所在。定都之初,以唐宋杭州的州治改為行宮,后經(jīng)二十年的建造,宮殿初具規(guī)模,又經(jīng)孝宗之后一百多年添造,到南宋末年,皇城“方圓九里”。據(jù)說,元將伯顏攻占臨安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由一個與南宋皇帝很親近的富商陪同,游覽皇宮,后來,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說南宋“宮殿規(guī)模之大,在全世界可以稱最……”
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后,宮殿遭到了破壞。后江南佛教總督楊璉真伽,把皇宮諸殿改為五座寺院,不久又遭大火延燒,皇宮成了一片廢墟。但今日從萬松嶺報恩寺舊址,漫步登上鳳凰山游覽,仍有十多處名勝古跡散落在翳然林木與秀逸石林之中。現(xiàn)在,鳳凰山下笤帚灣旁的一片高大樹林,便是皇室大內(nèi)禁苑的邊緣。鮮苔點點的巖壁上和石縫間,還留有不少南宋遺跡,如“月巖望影”景觀等。
吳山群峰中,紫陽山獨具特色,整座山峰都是千奇百怪的巖壑。這里曾經(jīng)是南宋皇宮的又一處御花園。從玉皇山紫來洞向東俯瞰,山下有一塊田地,整齊的八只角,由八條田陌把田分成八丘。在八丘田當中,有一個圓圓的土墩,半陰半陽,頗象太極,微風吹過,翻金作浪,猶如一幅八卦圖,這就是著名的古跡九宮八卦田,相傳是南宋藉田(或郊壇)遺址。
南宋皇城遺址、德壽宮遺址、太廟遺址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鳳凰山麓,全國僅有的花園型山水皇宮遺址,是杭州唯一堪與西湖自然景觀相媲美的國家級人文景觀資源?,F(xiàn)正在規(guī)劃建設南宋皇城遺址國家文化公園,重現(xiàn)皇宮風華。
能體現(xiàn)南宋文化的,還有偉大的民族英雄,一位是岳飛,一位是文天祥。
高宗在位期間,有一件大事眾所關心,就是岳飛之死。南宋的抗金力量不斷壯大,讓金人最感威脅的是常勝將軍岳飛,宋朝密使何鑄到金國,金人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把岳飛殺死。為了贖回生母,高宗竟然全都答應。年僅39歲的岳飛,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他那《滿江紅》真切地抒發(fā)了“還我河山”的愛國主義情懷。
人們瞻仰岳王廟后,還可去棲霞嶺上的牛皋墓、仁壽山下的張憲墓和江干獨祀張憲的大資福廟,以表達對這幾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靈隱飛來峰山腰的翠微亭,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為紀念他的戰(zhàn)友岳飛而建的。
再說文天祥。當年元軍占領皋亭山,兵臨城下,文天祥臨危受命,與伯顏進行了正義凜然的抗論,并誓言“以死報國”,對手為之敬畏,后被押往大都殺害。今在半山公園、衣錦橋畔豎有文天祥塑像兩座。若能在皋亭山擇地建文天祥“皋亭抗論臺”,依山勢設長廊與亭式牌坊,塑文天祥慷慨抗論像,造就迥異它處的文天祥紀念場地,以弘揚民族正氣,也不失為南宋文化旅游勝地。
南宋時,在杭城內(nèi)外,西湖山林幽處,興建了多處行宮與御花園。并把“羅城”(即外城)擴建到南跨吳山、北至武林門、左靠錢塘江、右瀕西湖,即臨安城。城之四周,開“旱門十有三、水門五者”。城南唯有嘉會一門,門上城樓絢彩,為諸門之冠。門之南是包家山,宋時多桃花,故名桃花關。舊有“蒸霞”二字鏤刻于上,是城南游覽名勝。城東開有七門,自南而北為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門(今望江門直街)、崇新門(約在今城頭巷北)、東青門(時稱菜市門,明代改為慶春門)、艮山門(又稱壩子門)。城北余杭門(即武林門),城西有錢湖門、清波門(今柳浪聞鶯公園是皇家花園聚景園之一部分)、涌金門、錢塘門?,F(xiàn)只有鳳山水門一座尚存,旱城門雖已不存,但城門名字被用來作為地名。今在城門舊址大多豎立碑石,唯慶春門新建有城樓,近有多人呼吁復建錢塘門,更顯杭州之古韻。
① 俯瞰八卦田(徐暉/攝)
② 岳王廟
① 南宋御街
② 宋城一景
③ 東河暮色(陳振賢/攝)
南宋都城的主干道“杭州大街”,度宗時官定名為“御街”,即今中山南路、中山中路和觀橋以南的中山北路。目前所見道路兩邊的建筑,多為清末民初,而河坊街,也只是仿古商業(yè)街,所售商品多系各地小手工藝品和食品,并無杭州特色,如能調(diào)整業(yè)態(tài),與大井巷、中山南路老房子連成一線,經(jīng)營南宋名品為主,和杭州特色旅游用品,更能體現(xiàn)南宋故都風情。
杭州老城區(qū)有兩條南北貫通的古老河流——中河、東河。現(xiàn)在的中河,南宋時稱“大河”,又稱鹽橋運河,地處杭城中部,南接錢塘江,北連大運河,河道一片繁忙景象。南宋末年,河上橋梁增加了一倍多。今中河中段,與專供皇帝通行的御街(今中山中路)僅幾步之遙。不少的南宋達官貴族宅第就在這府城大河兩旁,京城的八十多坊巷,有一半集中于河畔,可見,這里是南宋都城最繁華的地段。中河長10里,橋梁40多座,保留至今或重建(修)的古橋也有20多座,如位于宋尚書省六部大院前的六部橋(又名都亭驛橋),因橋西正對南宋中央官署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之總稱)的所在地而名,這里是南宋中央行政機構六部要員們上下班必經(jīng)通道。
東河是與中河平行而位于城東的一條河流,宋時稱菜市河,翻越水壩入京杭運河,周邊農(nóng)副產(chǎn)品經(jīng)東河入城,兩岸集市尤絲綢業(yè)繁榮,因南宋時,菜市河是都城的城河,河上古橋有壩子橋等。菜市橋至寶善橋段,舊時每逢端午有賽龍舟活動。
千百年來,中、東河自南向北貫穿杭州老城區(qū),承載了杭州的歷史與文化,如今經(jīng)過整治,開辟為杭州市內(nèi)水上旅游線,又有小營巷、五柳巷等南宋歷史街區(qū)。這里的歷史文化和市井風俗,傳承著歷史的文脈和百姓的情感。
每年9月,南宋御街國際旅游文化藝術節(jié)在南宋御街(鼓樓——西湖大道)、清河坊歷史街區(qū)和吳山廣場舉辦。其間,推出南宋文化精品展、南宋飲食文化周、南宋御街互動活動和斗蟋蟀大賽。去年始每年又辦“南宋文化節(jié)”整合中國民間藝人節(jié)、杭州美術節(jié)、吳山廟會等活動,與市井文化相結合,使南宋的文化特色變得更深厚,杭城百姓、中外游客都十分喜愛。比如“我做南宋名點”互動活動中,中外游客在專業(yè)師傅指導下,現(xiàn)場學做吳山酥油餅、蔥包檜等南宋點心,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講到飲食文化,南宋時,杭州人的生活品質已經(jīng)很高。朝廷專設四個司、六個局來管理杭州的酒樓。2012年4月20日開館的杭幫菜博物館,布置了岳飛家宴等場地,并制作各類仿真菜。相傳,蒸臘肉一碗、再加一盤腌魚和風鴨,岳飛與母親一起過中秋。南宋宮廷御膳中的“螃蟹釀橙”,還有杭州南宋名菜東坡肉、宋嫂魚羹、貓耳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幾年前,杭州開設八卦樓菜館和夢梁樓菜館,專營南宋菜肴,今已不存。可在鼓樓附近重開,并辟南宋名菜名點商業(yè)街,讓各地游客品味南宋文化。
杭州富陽有位文化館音樂干部陶明輝,經(jīng)過25年的挖掘、整理、研究,拯救了唐宋大曲《古亭音樂》,有專家譽之為“南宋音樂活化石”。《古亭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古時有七個樂章,即“大花鼓”“三百子”“乾坤鏡”“分狄”“背瘋婆”“水漫”“和香”,每個樂章10分鐘左右。陶明輝兩年完成記譜工作,又經(jīng)發(fā)掘,其樂譜是傳說中的“工尺譜”。他還見到了16塊原來掛在“古亭”上的古匾,分別寫著“武林遺風”,原是800多年前杭城的遺風。據(jù)稱南宋杭城城隍山上宮內(nèi)后園有72個亭子,先人在演奏大曲時,懷念古都宮廷,所以圍著亭子由72人演奏。2001年,《古亭音樂》第一樂章“大花鼓”被搬上舞臺,以樂舞形式參加杭州西博會暨國慶文藝演出,榮獲金獎?,F(xiàn)在,富陽區(qū)東洲街道建華村、鹿山街道謝家溪村等農(nóng)村民間樂隊恢復了《古亭音樂》的排演,激活南宋文化。
↓ 南宋御街國際旅游文化藝術節(jié)(吳璜/攝)
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在杭州可見的歷史實物較少。為了增添可看性,有畫家繪制了《南宋都城臨安夢幻圖》十米長卷、《南宋都城臨安風情》五十米長卷、著書《圖說南宋都城臨安》,以及許多有關南宋的圖書、詩詞、書畫、出土文物等,追憶當年的都城風情。
古都杭州的南宋文化游,較之其他古都尚處初級階段,要邁向更高的層面,進入更大的空間,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從現(xiàn)狀看,南宋文化遺產(chǎn)還需深入挖掘、潛心研究、有效保護、合理利用。通過展示和宣傳,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通過文化旅游這個平臺和高雅空間,學會品味,更好享受。在南宋文化與旅游產(chǎn)業(yè)融合過程中,用鮮明特色的文化主題組成系列化的文化旅游產(chǎn)品。在再現(xiàn)“西湖景觀游”的基礎上,豐富和凝練“南宋文化游”新品牌,提升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度。同時,開發(fā)具有南宋特色文化主題的文藝表演節(jié)目、民俗風情體驗等活動,讓中外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杭州的和諧之音和城市的迷人魅力,讓人們“何日更重游”的期待得以實現(xiàn)。
作者系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