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亞麗
【摘要】選材不典型、缺乏新意是當前中學語文作文的常見問題,這也大大影響了中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本文就作文選材的三大原則進行了闡述。
【關(guān)鍵詞】中學語文;作文選材;三大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如果說一篇優(yōu)秀作文是一道美味佳肴的話,那么首先要挑選好恰當、新鮮的食材。作文選材是為中心服務(wù)的,所以選擇合適的、典型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材料更需要功夫。茅盾提出選材要“像關(guān)卡的稅吏似的百般挑剔”。那么,選材究竟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一、真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兼容
作文的材料真實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現(xiàn),而是指經(jīng)過提煉甚至必要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使材料既符合實際、符合生活邏輯,又更加鮮明強烈地表現(xiàn)中心。我們可將幾個人的事情加在一個人身上,幾個人的品質(zhì)加在一個人身上,使得事件和人物更具代表性,從而深化中心。以 “清潔工”這個材料為例。有的學生寫小區(qū)中的清潔工在打掃路面,很真實,但是缺乏表現(xiàn)力??梢越梃b蘇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材《在烈日和暴雨下》,這是《駱駝祥子》的節(jié)選部分,為了表現(xiàn)車夫祥子的悲慘遭遇,特地選擇了惡劣的天氣下祥子的工作,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慘。所以在寫“清潔工”這個材料時,不妨給她也“創(chuàng)造”一些特殊的場景:烈日下、雨雪中,或者大量難以打掃的垃圾。這雖然不是自己親眼所見的,屬于這個清潔工的事情,但是在別的清潔工身上肯定發(fā)生過,是符合生活邏輯的,這樣的創(chuàng)造加工是合理的,對于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而言,也是必需的。
二、大小兼顧
這里的“小”指的是能夠低下頭、靜下心,小中見大,平中見奇,于細微處、司空見慣的生活現(xiàn)象中,挖掘出生動的材料 。
“曾經(jīng)有一次在無意中,我問媽媽:‘每天太陽落山的時候,在我們家樓下叫的是什么鳥?她茫然,反倒問我:‘什么鳥?我汗顏,她并不是也疑惑著那鳥的種類,而是她沒有注意過每天傍晚的鳥叫,這讓我奇怪得很,這鳥叫日日都有,聲音也不小,為什么她沒有注意過呢?后來我也問過很多人,但有趣的是,似乎只有我一個人留意過鳥叫。終于我在一個人的口中得到了他們對鳥鳴聲充耳不聞的原因:‘這樣的小事,誰會在意呢?漆黑的天空中渺遠的星光,穿街走巷的匠人小販自編的小調(diào),檐角雨打梧桐的聲音,中藥在木頭柜子里陳舊的香氣,粉綠色的蟲子在草間的沉思,麻雀收斂翅膀追逐的樣子,碎片的陽光像鹽粒一樣閃亮,那些忽略了細節(jié)的美的人,如何能感受這些出塵的美好呢?大面積的潑墨色彩,這是生活的大框架,是生活的形,小筆觸的精心描繪,則是生動的小碎片,用這些閃閃發(fā)光的碎片填滿大框架中的空白,這是生活的魂,在生活窘迫的壓力下,太多人因為柴米油鹽而丟失生活中的點睛之筆。”
這是小蘇同學《美在細微處》的一段節(jié)選,列舉了細微、容易被忽略的現(xiàn)象,并且通過和壯大的景觀對比,尤其凸顯出細微處。我覺得已經(jīng)很具體地詮釋了如何關(guān)注細節(jié),它需要同學們用一顆敏感多情的心去觸碰這個世界。
但是要明確一點的是,靜心關(guān)注細微處,并不意味著小情小調(diào),思維局限。白居易曾經(jīng)提出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當今仍然具有一定意義。從自然到社會,從民族到國際,都應(yīng)該隸屬當今中學生寫作范圍。學生應(yīng)該站在時代的高度,錘煉自己的思想,并且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放眼國際,具有大視野、大胸懷。還是這位小蘇同學,曾經(jīng)根據(jù)以色列戰(zhàn)爭背景下一個兒童的眼神,寫了一篇文章,文中結(jié)合“哈佛美女研究生震撼演講:出了國才知中國有多好!”提出了國家安全感的話題,內(nèi)容豐富,手筆大氣,很容易脫穎而出。
三、化舊為新
材料要新,首先是指別人沒寫過的屬于自己獨特的體驗。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過著普通而相似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有新奇的經(jīng)歷。所以更多時候,材料的新穎,指的是對舊材料、對凡人俗事找到新的視角,寫出新的感受。
比如家庭選材,有的學生就不寫親子關(guān)系,而是以“一杯70攝氏度的茶水”作為線索表現(xiàn)爺爺奶奶的相濡以沫。比如校園選材,有的學生不寫同學、師生關(guān)系,而是以“一個站姿”表現(xiàn)校園后勤工作人員在周一升旗儀式上的愛國之情。這些例子都是在我們認為陳舊的選材中另辟蹊徑,選擇新的角度,讓人眼前一亮。
最后,送給學生一個“選材”的口訣:
材料選擇要謹慎,綜合考慮各方面。
圍繞中心選材料,感情真摯得分高;
材料真實才可靠,創(chuàng)造加工不能少;
大小兼顧是真理,化舊為新手段妙。
參考文獻
[1]于漪.于漪老師教作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蔡澄清.教會你觀察和作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
(編輯:張曉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