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歐
(撫順市第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遼寧 撫順 113001)
--臨床研究--
抗凝聯(lián)合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及預后觀察
李美歐
(撫順市第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遼寧 撫順 113001)
目的探究抗凝聯(lián)合降血脂治療糖尿?。―M)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及預后。方法選取126例DM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其依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63例)與研究組(63例),對照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治療,比較兩組斑塊厚度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血脂相關指標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兩組治療前斑塊厚度、IM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斑塊厚度(0.19±0.01)cm、IMT(0.09±0.01)cm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TG(1.04±0.47)mmol/L、HDL-C(2.92±0.59)mmol/L、LDL-C(1.12±0.33)mmol/L、TC(3.55±1.13)mmol/L均較對照組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SF-36各項評分中,社會職能(88.97±3.24)分、軀體疼痛(87.56±2.43)分、活力(86.35±2.62)分、精神職能(87.46±2.52)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高(P<0.05)。結論DM動脈粥樣硬化應用抗凝、降血脂聯(lián)合治療后療效與預后顯著提升,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抗凝;降血脂;動脈粥樣硬化;DM;臨床療效
糖尿病(DM)患者由于機體氧化產(chǎn)物的增多,導致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出現(xiàn)減弱,造成機體處在氧化應激反應狀態(tài),而該反應為DM、心血管病等發(fā)病機制,參與血栓、斑塊破裂、動脈粥樣硬化全過程[1]。因而,DM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機率較正常人群高。DM患者伴隨動脈粥樣硬化,在行常規(guī)降血糖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等治療之外,還需予以降血脂、抗氧化治療[2]。為明確抗凝、降血脂聯(lián)合治療對于DM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療效與預后的影響,本院針對性選取126例患者資料予以分析,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6例DM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簽署同意書,本次研究的方案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將其依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63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23例,年齡54~79歲,平均(60.13±4.25)歲;病程4~21 y,平均(8.87±3.16)y。研究組中,男41例,女22例,年齡55~80歲,平均(60.27±4.31)歲;病程5~22 y,平均(8.95±3.32)y。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癥狀、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DM并動脈粥樣硬化;排除標準:合并心律失常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均行降血糖、飲食指導、合并癥處理等對癥處理;對照組于此基礎上予以100 mg阿司匹林(神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716)抗凝治療,1次/d;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加用20 mg阿托伐他?。ū本┘瘟炙帢I(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降血脂治療,1次/d;兩組均堅持治療6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3]觀察兩組斑塊厚度與IMT、血脂相關指標[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及生活質量(SF-36)評分,其中SF-36分成4個維度,每項0~100分,分值與結果成正比。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以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斑塊厚度與IMT比較 兩組治療前斑塊厚度、IM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斑塊厚度與IMT(±s,cm)
表1 兩組斑塊厚度與IMT(±s,cm)
注:組間比較,aP<0.05
項目斑塊厚度IMT P值<0.05<0.05對照組(n=63)治療前0.25±0.080.11±0.08治療后0.21±0.010.10±0.01研究組(n=63)治療前0.26±0.090.12±0.09治療后0.19±0.01a 0.09±0.01a治療后t值11.2255.613
2.2 兩組血脂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血脂相關指標均較對照組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相關指標(±s,mmol/L)
表2 兩組血脂相關指標(±s,mmol/L)
注:組間比較,aP<0.05
P值<0.05<0.05<0.05<0.05項目TG HDL-C LDL-C TC對照組(n=63)1.24±0.463.77±0.592.97±0.654.38±1.22研究組(n=63)1.04±0.47a 2.92±0.59a 1.12±0.33a 3.55±1.13a t值2.4148.08620.1433.962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SF-36各項指標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s,分)
注:組間比較,aP<0.05
項目社會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精神職能P值<0.05<0.05<0.05<0.05對照組(n=63)73.25±3.1672.48±2.5771.19±2.1472.53±2.61研究組(n=63)88.97±3.24a 87.56±2.43a 86.35±2.62a 87.46±2.52a t值27.56933.84135.57032.663
DM患者并發(fā)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機制在于糖代謝出現(xiàn)異常,長期處在高血糖水平,導致血脂代謝異常,促使血清中TG水平升高,造成高脂血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4]。其次,胰島素分泌異常、脂質代謝紊亂等亦疏于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重要因素,因此,臨床治療DM并粥樣硬化患者在嚴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同時需進行抗氧化治療[5]。有研究指出[6],降血脂、抗凝治療的聯(lián)合應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高氧化應激狀態(tài),降低心血管病危險性,提升治療效果與患者預后。
本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前斑塊厚度、IMT無顯著差異,治療后斑塊厚度、IMT均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TG、HDL-C、LDL-C、TC均較對照組優(yōu);研究組SF-36各項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高;此次研究結果與文敏等人[7]相似,表明阿司匹林與阿托伐他汀作為抗凝、降血脂治療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DM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厚度減少,血流動力學狀況改善,從而促進療效提升,生活質量改善。阿司匹林作為臨床廣泛應用一種預防血栓與心絞痛治療藥物,其主要藥理原理在于:藥物進入人體之后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抗感染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抑制粥樣硬化引起的抗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量,從而達到良好抗粥樣斑塊形成效果[8]。阿托伐他汀屬于臨床一種常見他汀類藥物,其調脂效果顯著,且有助于提升內(nèi)皮細胞的纖維蛋白溶解能力,從而對血栓形成進行預防。其次,阿托伐他汀作用于患者體內(nèi),對于膽固醇、HMG-CoA等水平具有有效抑制作用,有助于血漿中LDL-C及TC水平降低。此外,該藥物還具有抗感染、提升免疫能力以及神經(jīng)功能保護作用,有利于胰島素抵抗情況改善。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TG(1.04±0.47)mmol/L、HDL-C(2.92±0.59)mmol/L、LDL-C(1.12±0.33)mmol/L、TC(3.55±1.13)mmol/L均較對照組優(yōu),提示在阿司匹林抗凝治療的基礎上加以阿托伐他汀治療可促進血脂水平改善,從而有助于動脈硬化情況改善,預防一系列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進而促進患者預后質量提升。研究受環(huán)境、樣本等因素影響,未對治療效果作詳細分析,需再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抗凝、降血脂結合治療有助于促進DM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療效提升,臨床癥狀改善,從而促進預后改善,具臨床推廣價值。
[1] 丁志珍,陳衛(wèi)東,李瑩,等.糖尿病腎病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清脂聯(lián)素的相關性及坎地沙坦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的干預作用[J].中國藥業(yè),2015,24(20):24-26.
[2] 溫婷,袁鋒,尚茹茹,等.糖尿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機制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6,10(7):999-1002.
[3] 許文敏.他汀類藥物在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應用[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6,22(6):638-640,661.
[4] 劉曉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14):62-63.
[5] 董曉柳,朱麗霞,徐士軍.普羅布考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對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脂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6,24(2):177-181.
[6] 吳秋蓉,邵新宇.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7,43(5):347-349.
[7] 文敏,趙力敏,劉宋芳.抗凝聯(lián)合降血脂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8):116-118.
[8] 馮欣,黃曉飛,鄒達良,等.阿托伐他汀聯(lián)合腸溶阿司匹林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斑塊穩(wěn)定性及腦血管事件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6,22(13):124-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