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懌 / 文
泡溫泉的聰明選擇
◆嘉 懌 / 文
生活處處皆質量,小到飯桌上的三餐,大到社會經濟政策,每一個要求,每一次希望,每一幅愿景,每一種改變,都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聽夠了街頭車水馬龍的喧囂,看多了城市鋼筋水泥的逼仄,冬季慵懶少動的我們,會忍不住向往遠山的呼喚、溫暖的陽光、潺潺的流水。這也是調劑生活色彩、提升生命品質的渴望。
泡溫泉作為調劑城市生活的一大戶外休閑養(yǎng)生活動,深受人們的喜愛。浸泡在溫熱的泉水中,松松心弦,換換心境,體驗西風蕭瑟下云蒸的暖意,感受寒山綠水間氤氳的柔軟,怎能不是人生一大享受、休閑一大樂事。不過,泡溫泉同樣要遵循科學方法,否則弄巧成拙,既損了健康質量又壞了心情,反倒不美。
若從水的物理溫度來說,超過當地年平均氣溫的泉水(一般在20℃以上)都可以叫作溫泉,但顯然這不是我們通常語境下的溫泉。溫泉的“溫”,是相對于人體體感溫度而言的,一般來說應在38℃以上,不宜超過45℃,浸泡時才有觸體溫暖之感。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人認為冬天泡溫泉最愜意、最適宜的原因。
事實上,溫泉完全可以從冬天一直泡到春天。冬天泡溫泉可以補養(yǎng)陽氣,春天則是陽氣升發(fā)的季節(jié),告別了冬藏,此時泡泡溫泉,也有助于一年中陽氣的恢復充盈。不過,夏秋兩季就不適宜泡我們通常所說的溫泉了。因為夏秋天氣炎熱干燥,體液流失較多,如果再泡溫泉,會讓體液流失更多,容易傷陰,增加人體的負荷。
泡溫泉確實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松弛神經、肌肉、關節(jié),改善肌膚,消除疲勞,還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人體新陳代謝,等等。這主要緣于溫泉的物理和化學方面的特性。溫泉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溫泉水的溫度作用、浮力作用、靜水壓力作用和動水壓力作用等;化學特性,主要是指大多數溫泉中含有豐富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大部分能沉淀在皮膚上,透過皮膚、穴位等進入經絡、血脈,從而被吸收、沉淀,也可以幫助清除皮膚污垢,對人體產生有益作用。
一些美容機構里的人造溫泉,其實就是模擬溫泉的物理特性,利用水流、水溫的物理作用影響機體。而在家泡澡、泡腳時加些中藥材,是模仿溫泉的化學特性對人體進行輔助治療。這種方法較之內服藥物舒適,也不會增加腸胃、肝臟等臟器的負擔,易被人體接受。
正因為每種溫泉都有一定的化學特性,所以盡管泡溫泉好處很多,但浸泡要得法。比如,根據每個人的體質虛實不同,在選擇適宜的水質和水溫時,也有所區(qū)別。根據水質劃分,溫泉一般可分為中性碳酸泉、堿性碳酸氫鈉泉、鹽泉和硫磺泉四種。其中,中性碳酸泉對防治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有一定效果,但是不適合患有腎臟病及腸胃不好的人群;硫磺泉對慢性皮膚病有緩解作用;鹽泉對手腳冰冷、貧血及過敏性支氣管炎等有改善作用;碳酸氫鈉泉對皮膚有滋潤、漂白及軟化皮膚角質層作用。還有一些單純泉比較緩和,無色無味,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卒中、神經痛等有一定舒緩功效,適合年紀稍大的人。只有根據自身機體狀況選擇,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養(yǎng)生目的,避免不良反應。
溫泉的水溫在38~40℃之間時,可恰到好處地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肌肉痙攣,鎮(zhèn)靜安眠。泡溫泉可溫潤肌膚,清除皮膚上的污垢,使毛孔、汗腺通暢,提高皮膚的代謝能力和抗病能力。實驗表明,把傷寒桿菌分別種在清潔的皮膚和骯臟的皮膚上,10分鐘后采樣化驗,清潔的皮膚上細菌已死亡,而骯臟的皮膚上細菌依然存在。因此在醫(yī)療中,泡溫泉或泡澡是可以用來輔助治療慢性關節(jié)炎、骨折和其他一些慢性疾患的。
最好不要去水溫超過45℃的池子。水溫超過45℃,皮膚、肌肉血管擴張很快,血液存積于全身,回心血量減少,供應大腦和心臟的血液隨之減少,加之出汗多,丟失體液,極易造成暈厥甚至猝死等意外。因此,浸泡時如果出現出汗、口干、胸悶等不適感,應調換低溫泉水浸泡或上去休息片刻,適量飲水以緩解不適;如果出現氣短、心跳過快的情況,還應及時就醫(yī),以免出現意外。有心腦血管問題的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此外,男性的生殖器官(主要是睪丸)害怕高溫環(huán)境。水溫超過45℃會影響精子的生長發(fā)育。如果經常呆在高溫環(huán)境內,如長時間地泡澡、泡溫泉、蒸桑拿等,有可能導致不育。這也是為什么不提倡男性夏天穿牛仔褲的一個主要原因。
選擇了適宜自己的溫泉水后,泡溫泉的步驟也很重要。
從低溫到高溫。一是要從低溫到高溫循序漸進:入泉時先將身體弄濕,應從水溫較低的水池開始,進入溫泉池,以便讓身體慢慢適應;二是要充分放松身體:站在溫泉池邊,先緩緩地深呼吸數次,完全放松身體,之后盡量閉上雙眼,以平和的心情盡情享受“靚湯”的舒適。
心臟部位最后下池。具體做法:手伸進泉中20~30厘米的深度試溫,再捧點泉水淋在腿、臂及軀干上。進池時,應先站起來泡雙腿,接下來慢慢泡身體下半部(心臟以下),待適應后,再讓身體上半部(心臟及以上)完全泡進池中。
泡溫泉的時間長短也有講究。一般來說,越熱的溫泉,要泡得越短;涼一點的,泡的時間可以稍長。一般情況下,泡一個池子,10~20分鐘就應上池邊歇歇,活動一下或喝喝水。長時間泡溫泉,不僅容易引發(fā)心血管意外,還可能導致皮膚過早老化,不利于皮膚健康。
媒體報道中,關于泡溫泉引發(fā)“猝死”的報道也不算少,原因大多是一泡幾個小時、酒后泡溫泉、久泡高溫池、身有隱疾等。因此,聰明的泡湯客,通常不會太過肆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尤其中年以后。一旦碰上久泡、高溫、酒精等誘發(fā)因素,極易引發(fā)意外。所以,泡溫泉時一定要“悠著點”,控制好溫度、時間、步驟等。
泡溫泉的姿勢,無非臥式或坐式,很多人并不講究,但其實里面還是有一些門道的。泡溫泉的姿勢不同,起到的保健和養(yǎng)生效果也有所差異。
臥式浸浴 即仰臥水中,頭頸部和前胸部露出水面,這種姿勢可減少浸浴時泉水對胸部的壓力,減輕心肺負荷,適合體質較弱者。
坐式浸浴 坐在水中,僅腰部、臀部和腿浸入熱水中,這樣的姿勢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產生消炎止痛作用。這種姿勢對有慢性盆腔炎、便秘、痔瘡、痛經、下肢風濕關節(jié)痛等的人大有裨益。
泡完后,一定要注意用清水清洗身體,因為溫泉水里含有大量碳酸、硅酸等物質,水分蒸發(fā)掉了以后,這些附著在皮膚上的礦物質濃度會升高,容易刺激皮膚。
泡溫泉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因為泡溫泉實際上是一個體液流失的過程,容易造成脫水,不利于健康。正確的方法是,泡溫泉時就應準備好飲用水,以便及時補水;泡完溫泉后還要繼續(xù)補充水分。補水,以淡檸檬茶或鹽水最為適合。
(1)像傳染病患者,急性病患者(如急性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中耳炎或發(fā)燒的急性感冒患者等),長期營養(yǎng)不良、婦科病、皮膚過敏、癌癥、白血病患者,孕婦等,都不適宜泡溫泉。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硬化患者應在醫(yī)生許可后在友人陪伴下泡溫泉,而且一定要先慢慢地用溫泉擦身體,再循序漸進地泡溫泉,不可毫無準備地立刻下池,不然極易因血管急速收縮導致意外發(fā)生。糖尿病患者可以泡溫泉,但不宜久泡,也不宜長時間蒸桑拿,因為水溫過高可能致使胰島素吸收加快,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
此外,溫泉所含的硫磺及其他酸堿物質雖然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有一定療效,但如果你皮膚本身就有破損,泡溫泉會刺激皮膚使傷口惡化,加重感染,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
(2)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在一些特定的時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泡溫泉。比如,空腹者、飽食者、疲勞者、熬夜者、長期失眠者、病體初愈者、心緒不寧者、女性生理周期者、已經喝酒太多者、打算要孩子的年輕男性等,最好不要泡溫泉。
空腹者、疲勞者泡溫泉,容易頭暈,并加重疲勞感;飽食者泡溫泉,可能發(fā)生消化不良或腦溢血;剛喝完酒的人泡溫泉,心跳會加快,容易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意外發(fā)作導致猝死、卒中等;熬夜者、長期失眠者如果突然浸泡溫度很高的溫泉,可能出現休克或腦缺血;心緒不寧者大多處于興奮或憤怒情緒中,心跳會變快,此時也不適合泡溫泉;病體初愈者,大多抵抗力差,也不宜泡溫泉;前文已述,無論是泡熱水澡還是泡溫泉、蒸桑拿,溫度過高都會影響精子的活性和發(fā)育,所以年輕男性如果這段時間正好想要孩子,那么就不要泡溫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