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紅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要,要將學生的語文功底打好,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所以,教學觀念的進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了日常教學中,有效幫助學生提升了學習效果。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信息技術的作用、運用的策略給出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在現(xiàn)代化的小學語文日常授課當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普及,多媒體技術、微課、微信群等的全面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觀念和束縛,為學生的學習開啟了全新的方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較大的幫助作用,并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小學階段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用。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起到的作用
1.1豐富課堂內容,帶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需要對學生的基礎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1]。在課堂中,學生需要學習大量的生字和詞語等,但在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生字詞的學習會有些枯燥,教學的方式會比較單一,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F(xiàn)在,應用信息技術等,可以將生字和字詞應用動畫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豐富了課堂的內容,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有益于學生對知識的提前預習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應用微課的形式對需要學習的課堂進行預習。教師要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和知識點等,上傳到共享平臺當中,之后在家長的幫助下,對知識進行預習。此外,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或者難點等,可在平臺上與教師溝通。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等及時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2、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1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完善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為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利用該項技術教師可以開展各項實踐教學活動,有效將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提升。例如:在小學語文《小小竹排畫中游》的學習中,學生對竹排可能并沒有太多的了解。在授課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江南的風情展示出來,呈現(xiàn)出小小竹排畫中游的畫面,讓學生對文中提到的事物有直觀的感受。此外,在學習中,需要學生學會12 個生字,認識木字旁、草字頭、絞絲旁。教師可利用動畫的形式,播放生字的筆畫順序等,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
2.2合理安排教學的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等還比較差,所以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2]。在語文的知識中,涵蓋了非常廣的知識面、其信息量非常大。但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并沒有太多經驗和生活積累,在對某些知識進行理解時可能會有些困難。所以,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課件時,不但要突出學生學習的知識點,還要應用圖像、動畫等形式播放出來,將直觀性以及交互性展示出來,與教學過程進行整合,完善教學內容。例如:在小學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學習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難點和知識點,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是學生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zhí)、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并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是首次接觸到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因此,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在共享學習平臺當中上傳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并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收集更多的資料,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與其它同學分享。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的課件要夠直觀反映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畫面,并配上音樂。這樣學生通過對資料的了解,能夠對兩位科學家有進一步的了解,借助課件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等。同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以便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利用動畫等表達詞語的意識,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用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章、書籍、資料,從不同的層面去理解和分析課文,豐富學生的認識,同時也加大學生的信息吸收量。
2.3創(chuàng)建貼合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并不多,教師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儲備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日常授課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貼合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幫助學生擴展知識儲備。例如:在小學語文《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學習中,需要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在授課中,教師可以播放學生生活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每個圖片當中的建筑物對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并說一說自己生活當中的建筑類型和旅游過程中、電視中看到建筑類型等[3]。這樣,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的情境能夠很好的貼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不會產生距離感。此外,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向學生介紹世界各地的建筑風格以及風土人情等,幫助學生擴展知識儲備。
3、結束語:
當前,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授課當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資源。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有益于提升知識儲備量和語文素養(yǎng),為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光. 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7,(05):112-113.
[2]劉愛華. 淺議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亞太教育,2016,(13):37-38.
[3]陳石磊.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才智,2010,(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