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新課程理念突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這無疑又給我們的教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能再是以前的那種老教法。要想課堂更新,我們的教研模式也必須改變,這是勢在必行的。
新課程在我縣實施已有多年,在一個輪回的教學歷程中一線教師經(jīng)歷了從興奮到探索再到迷茫的過程。盡管教師們不斷地接受著新思想、新理念的洗禮,可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卻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的語文教師面臨的難題更多、更復雜,這個時候語文教研組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我校一直致力于語文教研組活動實效性的研究,我們經(jīng)過有關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適合我校初中語文教研組的活動模式,這無疑對提升農(nóng)村學校語文教師素質(zhì)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定期學習,提升思想。
1.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實行了“六環(huán)、六自學案式教學模式”,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種新生事物,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不得不研究。因此從學期初我們就制定了定期學習制度。具體做法是要求每位語文教師每學期必須至少自行鉆研一個主題內(nèi)容,并就該內(nèi)容做充分的理論準備,印制講稿,分發(fā)給組內(nèi)成員。在規(guī)定的日期給全組教師作一次專題講座,并組織全組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該內(nèi)容展開熱烈研討,以期達成一定共識,以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
2.定期外出取經(jīng)學習制度。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各種教學研討活動頻繁開展,各農(nóng)村學校的語文教師也有較多機會參與聽課和學習,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實施外出取經(jīng)方案。
(1)每月學校安排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或是到兄弟學校學習,或是到一些名校學習),并且參加學習的老師就地與該校的老師共同研討教學中的一些困惑。(2)認真學習,認真總結,認真交流。參加學習的同志要認真聽取學習內(nèi)容,并做好筆記,寫好學習總結并拷盤(學習總結字數(shù)不少于1000字);拷盤的學習總結及時交教研組長并上傳到學校網(wǎng)站上。如參加聽課,必須記課堂實錄,并有自己的點評。
(3)參加聽課的老師回來后必須在下一周的教研組會議上,及時傳達學習內(nèi)容。為暢通信息,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參加學習的同志要及時整理學習筆記,必要時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撰寫反思文章傳到學校網(wǎng)站上。
3.定期請名師專家作專題講座。為了提升我們的思想,從本學期開始我校已多次邀請中心校教研室的老師、縣教研室的老師、市教研室的老師來指導我們教學或是給我們作專題講座,我們都受益匪淺。
二、同課異構,博采眾長。
我校本學期實施的學案式教學要求教師做到: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要求,在充分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等文本信息,通過擷取網(wǎng)絡遠教資源,集體備課,匯集學科教師群體智慧設計而成。學案是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學生探究走向教材深處的導航儀。要設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案,教師必須把握課標,認真學習教材、準確加工教材、科學補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在課標中承擔的使命和教材體系中的地位,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突破點,把教材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虛為實、科學整合。使學生能夠通過學案的引領,順利走進教材,自主進行知識構建、發(fā)展思維。并最終走出教材,形成學習經(jīng)驗,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習習慣,提升科學素養(yǎng)。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采取了“同課異構,博采眾長”的備課方式。具體做法如下:1、學案設計之前教師要對教材進行認真研讀,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就某一篇課文自己先備課,找出其中的重難點,列出學習目標。2、在個案的基礎上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共同研討,看看同一篇課文有什么不同的構想,重新研讀課文,共同討論出可抓的教學訓練點,以及大家的疑問并初步說說對某個知識點的落實情況的大致構想。3、我們再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定稿由一人主備,形成學案,印發(fā)給大家。4、在共用的學案上每個老師還可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補充然后施教。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把同課異構的備課方式落到實處,真正實施起來必能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也更能讓我們的教師盡早在縣內(nèi)凸顯自己的優(yōu)勢,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三、深入課堂,取長補短。
其實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外出取經(jīng)都只能稱之為是老師獲得的間接經(jīng)驗,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zhì)量。而對本校語文教師自身課堂教學的直接觀摩、研討,對該開課老師的促進作用更是巨大的,也更有實際意義。對聽課老師而言通過聽課、評課、研討、反思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教學能力。因此本學期我們制定了詳實的聽評課方案。定每周二下午是語文組活動日。期初教研組長將每周“家常課”作大致安排,至于具體的授課內(nèi)容由當周的授課進度決定。每周上課時間是周二上午第一節(jié)。要求授課教師課前認真研究教材在共案的基礎上依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寫出自己的個案,然后進行授課。組內(nèi)其他教師人人參加聽課。下午第二節(jié)課開始進行說課和評課交流,地點在語音室。交流結束后授課教師須寫好反思材料。授課教師的說課要求先按說課的幾大程序?qū)懞脮娌牧?,然后口頭說課;聽課老師的聽課要求是:必須參加,無故不得請假,聽課時作詳細的記載,即記課堂實錄,聽課本上要用不同顏色的筆作隨堂點評、反思;評課的要求是:五分鐘整理準備,按年齡由小到大發(fā)言(目的是讓年輕教師得到更多的鍛煉)發(fā)言不得少于三分種。授課老師須作詳細記錄及歸納整理,并根據(jù)大家的反饋意見寫一份教學反思。一式兩份,一份上交教研組長存檔,一份自己保存,以便及時總結,積累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強化管理,力求規(guī)范。
為了讓語文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規(guī)范有序、形成制度,也為了嚴格要求組內(nèi)成員嚴于律己,盡快成長,教研組特從以下方面強化管理,力求規(guī)范。
1、制定教研計劃。語文教研組長在期初制定教研計劃時切不可隨意。應該根據(jù)本校教師及教學工作的實際來安排相關的教研活動。安排教研活動還必須結合縣教育局在該期舉辦的教研活動或比武競賽,以便作充分的準備。
2、月總結制度。每期教研活動的開展應該是有階段性的,隨著活動的有序開展,語文教師的能力應該是逐漸獲得提升的。在每個月末語文教研組長的總結就是一次活動小結,既承上又啟下。即一方面總結前一階段的活動效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另一方面又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提出希望和勉勵。這樣一來教研組長能及時反思總結,以便改正缺點,發(fā)揮優(yōu)勢,使教研組工作更有序更有效。同時每位老師也寫一份月總結,就這一月里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以便更快的提升自己。
我校語文教研組活動模式的研究目前已經(jīng)初見成效,今后我們將繼續(xù)沿著這樣的方向走下去,努力 讓這一活動模式在實踐中不斷錘煉。當然在這種教研模式的操作過程中也凸現(xiàn)了一些矛盾,比如有些老師認為理論學習的方式太單一,有些老師認為學案式備課方式雖然比傳統(tǒng)集體備課有實效,但操作起來很費時等等。我們認為出現(xiàn)問題是正常的,但也正是這些問題與矛盾在促使著我們還要加強下一步的研究,爭取讓這種模式更完善,更有實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