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茶
“我又不是孔融,為什么每次非得我讓梨?”好友十歲的女兒果兒歇斯底里地對媽媽喊出這句話。果兒的尖叫瞬間吸引了正在用餐的顧客,大家紛紛好奇看過來。
媽媽覺得很尷尬,瞪著她,壓低聲音說“你是姐姐,不應(yīng)該讓著弟弟嗎?”然后準備伸手拿走果兒手上的冰淇淋?!暗艿茏约翰恍⌒陌驯苛艿舻厣希@是我的,為什么每次都要我讓給他,你好偏心!”果兒轉(zhuǎn)過身背對著媽媽,死死護著冰淇淋,整個人像只刺猬抗拒著媽媽的靠近。我趕緊打圓場,把自己手上的冰淇淋給了好友的兒子,小家伙馬上對我露出兩排大白牙。
好友無可奈何地跟我抱怨果兒有多不懂事,身為姐姐卻不懂得讓著弟弟,芝麻大點的小事都要和弟弟爭風吃醋,糾纏不休。而身為媽媽她是怎樣做的呢?買了同樣的玩具,果兒先選了藍色,弟弟也要藍色,她要求讓給弟弟;家里剩下一瓶牛奶,果兒放學回來喝到一半,弟弟吵著要喝,她會硬從果兒手上奪過來給弟弟喝……每次果兒表示抗議,她就搬出不變的道理,“你是姐姐,你得讓著弟弟,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照顧弟弟啊”。
就因為這句話,身為老大的果兒不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有,也得把優(yōu)先權(quán)讓給弟弟。因為就算你強行收入囊中,媽媽馬上沖出來對著她喊,“你是姐姐啊,不能讓著弟弟嗎?一點都不讓人省心?!比缓蠊麅壕捅豢凵喜欢?,以大欺小的帽子。
好友說自己只是希望作為老大的姐姐能替媽媽分憂,多讓著老二。殊不知,她一番苦心的區(qū)別對待已經(jīng)讓果兒產(chǎn)生媽媽只愛弟弟不愛我的想法。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游……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甚至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傷害。
父母倘若總是要求老大把東西讓給老二,老大會感覺受到不平等待遇。所謂“懂事”的孩子即使遇到心頭所好,為了博得父母的關(guān)注,只能壓制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而老二仗著父母的寵愛有恃無恐。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其實作為家長,應(yīng)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是老大爭風吃醋還是老二無理取鬧?身為家里的老大,理應(yīng)起到照顧年幼弟妹的責任,但并不表示把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拱手相讓。有些東西可以讓,可有些東西對孩子來說就跟領(lǐng)土一樣,他必須宣示主權(quán)。
比如父母的信任和重視,還有寵愛。
經(jīng)常看到電視報道這樣的新聞,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同時考上大學,但因家境貧寒,父母只能供一個人上大學。這時父母就老淚縱橫勸說老大把機會讓給老二??雌饋砗芨腥恕?/p>
可是,對于被迫放棄人生轉(zhuǎn)折點的老大來說,誰考慮過他的感受?為什么同樣考取高等院校,同樣的出身,老大就得無條件放棄求學機會?誰都不是圣人,偉大到毫無怨言,只因親情綁架,只因你是老大要懂事,要體貼父母,要幫忙減輕家里的重擔。同樣的機會,自愿放棄那叫“讓”。被強行要求退出,那是“逼迫”。
作為父母,除了告訴哥哥姐姐要照顧弟弟妹妹;同時也該告訴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把自己的東西讓給你是因為愛你。不讓,是應(yīng)該;讓了,要謝謝。
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女兒后來也在這次災(zāi)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yǎng)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和家人足足分離了三十二年。
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獨一無二的愛。因為孩子自己本身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寵愛,以此獲得親密感與安全的依戀關(guān)系。這種強求大的讓小的,結(jié)果造就一批懂事的大孩子,看上去大度而堅強,甚至超過那個年齡所能承受的。其實這堅強的背后往往以壓抑孩童正常情緒與需求為代價。孩子童年所缺的,都要用余生追逐償還。孩子內(nèi)心的渴求不會因為父母的壓制而消失,反而越來越深刻。有時被孩子以錯誤的方式在其他的地方進行了彌補:父母沒有陪伴,孩子會找手機電腦陪伴。家庭氛圍緊張而冷漠,孩子會通過早戀來獲得內(nèi)心的情感需求。而缺乏父愛的女孩,長大后更迷戀大叔。長期沒有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長大后也常常選擇犧牲自己的感覺,去討他人的歡心。
請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好,也接納他們不一樣的缺點。不要等到孩子大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家長自己當年造成的。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