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最美的自己
清芬路小學楊玲校長在作報告
本刊訊(通訊員 宗云 王倩) 10月24日上午,一場主題為“遇見最美的自己”的武漢市小班教學成果展示會在清芬路小學舉行。武漢市108所小班化試點小學、江漢區(qū)所屬小學及清芬路小學牽手的新洲區(qū)小學的代表以及東湖高新區(qū)教育局50名培訓學員參加了活動。蒞臨現(xiàn)場指導的有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朱長華、小學教研室主任李光杰、陳麗華博士,江漢區(qū)教育局張惠君副局長等代表。
整場活動由發(fā)生在清芬路小學小班化研究歷程中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微電影《我和幸福有個約定》串起。分四個環(huán)節(jié):
聽,根植于心靈的課堂文化和理念。清芬路小學楊玲校長做了題為《以小班課堂教學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報告。尋,以樂學單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革。陳華老師上了一堂小班化教學展示課《大自然的聲音》。品,勇于探索的自我超越。數(shù)學教研團隊展示了教研活動《尊重差異 關(guān)注思維提升素養(yǎng)》。繪,讓孩子們成為最美的自己。在活動現(xiàn)場,清芬路小學的孩子們展示了他們學習特色課程的成果,有英語社團的表演、黃梅戲社團的表演、快板社團的表演。
朱長華副院長對此次活動作了智慧引領(lǐng)。他引用清芬路小學兩本研究成果集的名稱說:“《因為愛》,因為對小班割舍不下的愛,我們的研究《在路上》。小班化教育有上海模式、南京樣本,也期待發(fā)出武漢聲音,讓學生和家長們甚至老師們有更多的存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陳麗華博士對活動進行了專業(yè)點評。陳博士指出,清芬路小學是武漢市小班化試驗的排頭兵,是一所有積淀、有眼光、有發(fā)展的學校,有五大特色:小班化教學規(guī)程,引領(lǐng)武漢發(fā)展;“小先生”制,凝練教學亮點;樂學單,讓孩子和老師任務明確;分層教學,尊重差異;基于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開發(fā)多樣化校本課程,是未來教學實踐的核心方向。
李光杰主任深有感觸地說:“清芬路小學小小的天地,校園美麗,演繹著教育的精彩。我理想中的學校就是這樣的一所學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長心中有老師,老師心中有學生?!彼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未來教育要消除大班額,小班化是大方向;小班化是大舞臺;小班化有大作為;小班化要大提升?!?/p>
清芬路小學圍繞享福教育理念,在小班化教學改革的田園里精耕細作,尊重每一個學生,關(guān)照每一個學生,發(fā)展每一個學生,幸福每一個學生,引領(lǐng)著武漢小班化教育潮流,讓孩子們朝著生命最美好的方向發(fā)展,遇見最美的自己,這也應該成為每一所學校努力的方向。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