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排左起:劉 娟 張發(fā)蘭 劉世禮 劉志源 黃先銀 王紅芳
第二排左起:廖志新 張 宏 戴育群 毛篁娟 高 翔 潘艷娟 張 聰
第三排左起:熊昌輝 黎書祥 湯達滿 李 武 劉 章 劉守力 羅 敏
分層教學 讓農村中學數(shù)學課堂更智慧
——瀏陽市大瑤中學數(shù)學組風采
第一排左起:劉 娟 張發(fā)蘭 劉世禮 劉志源 黃先銀 王紅芳
第二排左起:廖志新 張 宏 戴育群 毛篁娟 高 翔 潘艷娟 張 聰
第三排左起:熊昌輝 黎書祥 湯達滿 李 武 劉 章 劉守力 羅 敏
瀏陽市大瑤中學數(shù)學組針對學校學生學習能力呈現(xiàn)出明顯的層次性,兩極分化嚴重等實際情況,積極踐行數(shù)學教學改革,以達到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數(shù)學組老師們認為,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既有優(yōu)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一刀切”的教學,妨礙了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而小班教學雖可因材施教,但效率較低。為了克服這些弊病,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數(shù)學組決定實施“面向全體、分層施教、分類推進”的分層教學。具體做法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將數(shù)學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次;在教學中,依據(jù)課標的要求,從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測驗,使各類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所得,在各自的發(fā)展區(qū)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將學習目標分為四個層次:
A層:1.會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2.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3.能靈活地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4.培養(yǎng)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問題的能力。
B層:1.會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2.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3.能熟練地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4.培養(yǎng)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問題的能力。
C層:1.會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2.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3.能熟練地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D層:1.會運用加減消元法解一些較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2.體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消元。
這樣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完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后,都會有收獲。
近幾年,學校在七年級嘗試實施了“分層走班制”教學。(“走班”模式是一種不固定班級、流動性的學習模式,并不打破原有的班級,只是在學習某學科課程時,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水平到不同班級上課。)12個平行班級,以6個班級為一組進行分班,每一組分A層次班一個,B、C層次班各兩個,D層次班一個。學校根據(jù)教師的專業(yè)特點合理安排6位教師的任教班級,每位教師任教兩個同層次的班級。
為了高效地實施分層教學,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各年級由備課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教師每個星期集體備課一次。大家一起研讀課標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并商討下周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練習,明確每個層次的要求與目標。備課時主要注意以下三項。一是教學目標分層。在學生學習能力分層的基礎上,根據(jù)教材和課標的要求,以及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各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jù)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內容,課堂提問、技能訓練等注意層次和梯度。二是對學生的能力進行預測。教師在課前應預測到學生課堂學習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疑問,教師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同一知識點,要站在不同層次學生的位置上進行思考,估測他們各自的思維方式、回答方法,制訂相應的指導措施。三是調整教學內容,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學有所得。
1.教學中注重教法和學法,做到“三管”。
在分層次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三管”:管方向、管容量、管難易起點,并根據(jù)不同層次采用不用的教法和學法。具體做法是:對D層次學生,要求學會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識,掌握基本方法,會做基礎題,發(fā)展基本能力,采用講授法;對C層次學生,要求掌握主要知識,掌握做題技巧與方法,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相結合,適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B層次學生,要求在熟悉、熟練上下功夫,發(fā)展綜合能力,逐步轉變?yōu)锳層次學生;對A層次學生,要求牢固地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啟迪思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個性特長。教學中,A、B層次學生常采用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采用導學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知識是啟發(fā)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tài)延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幫助學生把知識變成智慧。本著這種宗旨,數(shù)學組強力推進高效課堂,強調:預習先行,先學后教,實現(xiàn)兩個前置,即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以此來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益。為此,數(shù)學組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難度不同的導學案。
在作業(yè)的布置和輔導上,各任課教師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對A層次學生,有目的地布置題目,盡量挖掘其內在潛力;對B層次學生,適當加深知識、拓寬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對C層次學生,在基礎課的基礎上適量提高內容,促進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D層次學生,采取學生多練習,教師多批改,集中進行訓練的辦法,以強化對基礎內容的鞏固。當然,老師們在分層作業(yè)的基礎上,還進行分層輔導,使練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七年級通過“分層走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1年上期的期中考試,學校七年級數(shù)學成績名列瀏陽市南區(qū)第二名。這與2010年下期期末考試成績相比進步很大,尤其是學困生的進步比較明顯。2012年至2013年九年級畢業(yè)會考中,學校數(shù)學成績均獲瀏陽市南區(qū)第二名,其中優(yōu)秀率和合格率都為南區(qū)最高;2013年上期,在瀏陽市教育局組織的聯(lián)考中,學校七年級數(shù)學成績獲南區(qū)第一名,在全市排第八名,創(chuàng)歷史紀錄。
(執(zhí)筆:張發(fā)蘭、戴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