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西
同樣作為民國時期的流通銀幣,“孫小頭”與“袁大頭”價格差別很大,收藏者不但要分清“大小”,還要有火眼金睛,能夠分辨各個不同版本的真假。
“袁大頭”版本何其多
不搞收藏的人,通常也知道“袁大頭”很值錢。然而,真正能弄清“袁大頭”各個版本區(qū)別的收藏者卻少之又少?!霸箢^”是對“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的口語俗稱,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fā)行量超過7.5億枚。辨別真假應(yīng)該知道各版本年份,一元面值的“袁大頭”僅有4個年份:民國3年、8年、9年和10年。由此可見,市場上出現(xiàn)的民國6年、7年、11年、12年的銀幣都是假的。
雖然年份種類不多,但“袁大頭”的版本特別多:比較常見的有甘肅版、三角版、開口貝版,還有粗發(fā)版、簽字版、蘇維埃版等。
版本不同價格則有異,稀有版本肯定昂貴。
“孫小頭”值錢嗎
2017年年初,在安徽省宿松縣意外挖出了埋藏在地下多年的銀元,當(dāng)?shù)匚奈锊块T后來共清理出“孫小頭”1687枚。
“孫小頭”是孫中山頭像中華民國開國紀(jì)念幣的俗稱。為慶祝建立民國,南京造幣廠于1912年鑄造發(fā)行中華民國開國紀(jì)念幣,銀幣上鑄有孫中山頭像。因其頭像在銀幣所占比例較小,為區(qū)別“袁大頭”叫法,民間稱其為“孫小頭”。共有兩個大版本,分別為1912年版和1927年版。在2014年的拍賣統(tǒng)計中,當(dāng)年共有132枚“孫小頭”拍品上拍,出價次數(shù)244次。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枚早期“孫小頭”以100萬元起拍,經(jīng)過17次競拍后,以241萬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