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芳,楊靜華,陳 嫻,盧小紅,劉付群
(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37)
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彭永芳,楊靜華,陳 嫻,盧小紅,劉付群
(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37)
目的 探討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消化內科住院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96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干預前后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及3個分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水平,促進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教育;潰瘍性結腸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以結腸黏膜連續(xù)性、彌漫性炎性反應改變?yōu)樘攸c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性反應性疾病[1]。由于此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療效和轉歸都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容易造成患者心理負擔重,依從性差,甚至放任治療。據(jù)報道[2],UC患者用藥不依從率高達20%~50%。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常因自我管理能力差,對疾病認識不足,未能按時按量用藥,致使疾病復發(fā)。
2014年6月起我科承接了廣東省湛江市科技攻關項目“對潰瘍性結腸炎實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筆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UC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療依從性,促使患者自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對提高療效和預防復發(fā)有著重要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消化內科住院的UC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例臨床診斷均符合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3]。年齡24~72歲,平均(48.33±2.48)歲,男58例,女38例。納入標準:智力及回答問題正常,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意識障礙,有精神疾病或拒絕參加本研究。采用等組實驗法設計,將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消化內科住院的48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同病種患者48例設為實驗組。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病情等,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護理、藥物治療、心理護理與出院指導等。
1.2.2 實驗組 實施自我管理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組??苾瘸闪⒔】到逃〗M,由3~5名??谱o理知識豐富、溝通能力強、服務態(tài)度好的護師或主管護師組成,并邀請一名住院醫(yī)師、一名主治醫(yī)師參加,選派高年資、責任心強、有5年以上本科工作經驗的中級以上職稱護師擔任小組長。護士長參與管理和督促,不定期檢查工作情況。(2)收集資料。干預前采取面對面訪談的方法進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調查,由小組成員向患者發(fā)放問卷。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家族史、既往史、治療經過。②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評價。③遵醫(yī)行為水平量表測定:包括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復查、合理飲食、按時作息、運動休閑、衛(wèi)生清潔、心理調節(jié)等。(3)擬訂教育計劃。根據(jù)摸底情況,擬訂個性化干預計劃和健康處方,實行一對一干預,從住院起每周干預兩次,每次30~40 min,出院后保持聯(lián)系,每月家庭隨訪兩次,干預時間為6個月。(4)發(fā)放健康手冊和生活行為訓練卡。發(fā)放科室自編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自我管理相關知識手冊》,指導患者學習手冊內容,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如保持身心放松、精神愉快,避免勞累、熬夜、精神緊張;飲食方面定時進餐,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以牛奶、稀飯、面條等偏堿性食物為宜,忌辛辣刺激、油炸、過冷、過熱的食物;運動方面每天早晚散步,每次30~40 min。要求患者在健康生活行為訓練卡上,對照日常行為打勾,提醒自己“我按時服藥了嗎”“我完成今天的運動量了嗎”“我按時作息了嗎”。(5)增加護患互動。建立出院隨訪制度,隨訪登記卡內有隨診醫(yī)生及護士姓名、復查和隨訪的時間與地點。對不及時復診者,通過電話或短信詢問。建立健康教育朋友圈和QQ群,以便隨時向患者發(fā)送健康處方,增加護患互動。(6)邀請家屬參與。邀請患者家屬積極參與,發(fā)揮家庭及社會的作用,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行為。
采用趙秋利等[4]研發(fā)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AHSMSRS)對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和6個月后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3個分量表,即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分量表(3個維度)、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分量表(2個維度)和健康自我管理環(huán)境分量表(2個維度),共3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分量表和健康自我管理環(huán)境分量表采用“總是、經常、有時、偶爾、從不”作答,分別計 5、4、3、2、1 分;健康自我管理認知分量表采用“同意、比較同意、不確定、不太同意、不同意”和“有信心、較有信心、不確定、不太有信心、沒有信心”作答,分別計5、4、3、2、1 分。根據(jù)得分將健康自我管理水平分為高(141~190分)、中(90~140分)、低(38~89分)3個等級。
所有資料均經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總分及3個分量表得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個體對自身健康進行管理的能力,包括樹立健康的管理觀念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5],體現(xiàn)在個體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認知、自我管理環(huán)境3方面。表1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認知、自我管理環(huán)境3方面得分均處于中低水平,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自我管理認知、自我管理環(huán)境3方面得分明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總分為(138.27±9.53)分,而對照組僅為(106.69±6.86)分,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說明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UC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促進患者康復。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自我管理能力總分自我管理認知自我管理環(huán)境自我管理行為組別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1 0 0.1 0±7.2 1 1 0 1.3 8±7.4 1 1.0 0 8 0.3 1 9 1 3 8.2 7±9.5 3 1 0 6.6 9±6.8 6 1 7.7 0 7 0.0 0 0 3 8.1 5±4.0 2 3 7.5 0±4.1 2 0.7 8 1 0.4 3 8 5 7.9 2±2.8 3 4 0.0 6±2.8 1 1 9.1 5 2 0.0 0 0 2 9.5 6±2.9 0 3 0.6 7±2.7 0 1.8 5 4 0.0 7 0 3 9.1 0±5.2 0 3 2.3 5±5.5 0 5.9 0 4 0.0 0 0 3 2.4 0±5.5 9 3 3.2 1±5.4 0 1.2 0 2 0.2 3 5 4 1.4 2±6.5 0 3 4.8 8±6.0 0 4.3 7 5 0.0 0 0
UC患者多為青壯年,臨床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膿血便、疲乏等[1],容易出現(xiàn)恐懼、焦慮、抑郁等心理。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的折磨,還要面對長期治療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這也會大大影響其治療積極性。本課題從患者入院開始建檔,對患者進行疾病認知評價,根據(jù)收集的資料設計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處方,通過“一對一”方式向患者介紹服藥知識、復診計劃、飲食禁忌等。并將護理干預計劃延伸到出院后,通過規(guī)范的家庭隨訪,專人跟進,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專業(yè)人員的悉心指導,從而緩解精神壓力。
研究中我們營造良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增加護患互動,對用藥、復查等通過QQ和微信提醒,利用網絡和手機進行遠程教育,將健康處方發(fā)送給患者,方便閱讀和記憶,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拉近護患距離。有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氣餒、不遵從醫(yī)囑,甚至自暴自棄的情況,我們通過邀請家屬參與治療,給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強其責任感,促使患者自覺遵醫(yī)囑用藥。溫馨的家庭氛圍、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使患者逐漸建立自信,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體素質。
自我管理教育不是單純的說教,還包括培養(yǎng)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水平,增強患者自我關注意識,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有效的慢性疾病管理方式之一[6]。本課題結合UC的疾病特點,以控制發(fā)作、維持緩解期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目標,發(fā)放《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自我管理相關知識手冊》和健康生活行為訓練卡,指導患者學習手冊內容,提醒其按時服藥和就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1]陳晨,韓現(xiàn)紅,戴新娟,等.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用藥依從性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3):1740-1744.
[2]Kane S V,Brixner D,Rubin D,et a1.The challenge of compliance and persistence:focus on ulcerative colitis[J].J Manag Care Pharm,2008,14(1 Supp A):2-12.
[3]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協(xié)作組.對我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8):545-550.
[4]趙秋利,黃菲菲.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8):869-875.
[5]周菜珠,梁巧瑩,陳玲,等.湛江市某企業(yè)在職員工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調查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13(3):145-147.
[6]羅小娟,陳翠霞,李秋瓊,等.自我管理教育對中青年高血壓病人健康行為及預后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3):1061-1064.
R574.62
B
1671-1246(2017)23-0139-02
注:本文系廣東省湛江市科技公關項目(2014B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