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佳,李 甍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200051)
《天水冰山錄》中的明代紡織服飾信息解析
王凱佳,李 甍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200051)
《天水冰山錄》為明代權臣嚴嵩家產(chǎn)籍沒冊之清代抄本,記載近千個有關籍沒紡織服飾品的條目,對于明代染織服飾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但是,目前學界還未有針對這一內容的專項研究。文章以《知不足齋叢書》本《天水冰山錄》為研究材料,分類解析約兩百種紡織服飾相關名目,揭示出此文獻紡織服飾部分的編排分類、分層次,以顏色及圖案題材的等級為具體條目的排序依據(jù),所錄紡織服飾品的整體構成以賜服、官員命婦常服及此類服裝的衣料為主,大量使用高檔絲織品種及織金、妝花工藝等特點。
《天水冰山錄》;明代;紡織;服飾;名目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嚴嵩削籍為民,家產(chǎn)被抄沒,財產(chǎn)匯總造冊上交。這本籍沒冊的內容后以轉述、謄錄或刊印的方式流傳民間。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周石林得嚴氏籍沒冊殘本一編并重錄成帙,取“太陽一出冰山頹”之意題曰《天水冰山錄》,并由鮑廷博刊入《知不足齋叢書》,后又收入《盛朝遺事》《叢書集成初編》等叢書[1]。《天水冰山錄》所記籍沒家產(chǎn)翔實,自金玉服玩至良田甲第,悉數(shù)著錄。其以近千個條目詳細記錄籍沒紡織服裝品,為今人保留大量有關明代染織服飾的原始資料,因而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沈從文早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指出其所錄明代絲綢花色品種豐富的特點,對這部文獻的史料價值給予肯定[2]。此后,陳娟娟[3]、趙承澤等[4]對部分紡織服飾名目作過更深入的分析,卻仍以織物品種為主。以《天水冰山錄》為輔助材料的研究并不鮮見,比如蔣玉秋[5]將其記載的部分服裝內容用于明代服裝形制的分類研究,英國學者柯律格[6]則利用其中的絲綢價格探討明代物質消費。總體來看,在目前的染織服飾學界,《天水冰山錄》普遍作為研究之輔助材料應用,仍缺少對其所記紡織服飾信息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基于此,本文選用最早完整收錄其文的《知不足齋叢書》版本[7],針對其中的紡織服飾信息,將其劃分為織物品種、圖案、顏色、服裝款式和圖案的裝飾工藝五類解析。
《天水冰山錄》中的明代紡織服飾信息主要分布于六項相關條目,標題為“織金妝花緞、絹、綾、羅、紗、綢、改機、絨、錦、瑣幅、葛、布等匹(以下簡稱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刻絲畫補”“應變價綢絹布匹”“應變價男女衣裘”“續(xù)追應變價物件”。原文的標題前均帶“一”字作分隔記號,此處予以省略,并將指代紡織品的“段”字均替換為“緞”。
按《天水冰山錄》序中的記載,籍沒家產(chǎn)經(jīng)官員估值后,作直接解赴戶部或估價變賣兩種處理?!翱椊饖y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分別記錄直接解赴戶部的紡織品和服裝,包括紡織品14 331匹又1緞、男女衣服1 304件,總計852個條目,記錄詳盡有序;“刻絲畫補”項記錄直接解赴戶部的緙絲畫和補子等,共7個條目;其余三項記錄估價變賣的破舊紡織服裝品,共26個條目。
《天水冰山錄》通過對紡織服飾品的分類,形成信息的組織結構。由六項相關條目可見,“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有三個層次,而其余四項只有兩個,見表1。
表1 紡織服飾信息的組織結構Tab.1 Weave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textiles and costumes
表1所示為六項條目的開頭部分?!翱椊饖y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的組織結構為:1)紡織服飾品的種類;2)紡織服飾品的子類;3)紡織服飾品的具體條目。前項的子類有緞、絹、羅、紗、綢、改機、絨、錦、綾、瑣幅、葛和布,后項的子類有緞衣、絹衣、羅衣、紗衣、綢衣、改機衣、絨衣、宋錦衣、蟒葛衣、貂裘衣和絲布衣。條目采用統(tǒng)一格式,歸納為“顏色+圖案的裝飾工藝+圖案+織物品種(+服裝款式)+數(shù)量+計量單位”,其排序以顏色和圖案為依據(jù)、顏色優(yōu)先?!翱探z畫補”“應變價綢絹布匹”兩項的開頭部分(其余兩項情形與“應變價綢絹布匹”項相近,不再贅述)的組織結構為:1)紡織服飾品的種類;2)紡織服飾品的具體條目。條目簡略但仍符合上述格式,只附加變賣估值。
綜上可知,《天水冰山錄》中的明代紡織服飾信息基本可劃分為五類:織物品種、圖案、顏色、服裝款式、圖案的裝飾工藝。
織物品種相關信息分布于以上六項條目,并以“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為主,所記品種大類、地方及外來品種豐富多樣。
2.1.1 織物品種大類
包括緞、絹、綾、羅、紗、綢、改機、絨、錦、瑣幅、葛、布12個。表2、表3顯示“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中各大類的數(shù)量及比例,反映嚴氏紡織服飾消費的總體情況:以緞、紗、綢、絹、羅為主要的消費品種,且緞的比重特別高。
表2 “織金妝花緞等匹”項織物品種大類Tab.2 Fabric types in the column of“Zhijin and Zhuanghua brocades…”
表3 “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項織物品種大類Tab.3 Fabric types in the column of“All kinds of men and women's clothes of Zhijin and Zhuanghua”
2.1.2 地方織物品種
包括改機、潮綢、潞綢、溫綢、蘇綢、嘉興絹、蘇絹、杭絹、福絹、泉絹、松江土綾,共11種,均屬絲織品種,且產(chǎn)地分布廣泛。明代在南京和北京設立中央織染機構,并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設立地方織染局,這些城市主要有蘇州、杭州、松江、嘉興、湖州等[8]。上述品種之記錄正是對明代絲織業(yè)布局情況的反映。
改機產(chǎn)自福州,相傳為弘治年間福建人林洪將五層閩緞織機改為四層創(chuàng)制而成,行銷一時[9]?!短焖戒洝酚嬘懈臋C510匹、改機衣17件,且改機作為織物品種大類之一記載。潮綢和潞綢是《天水冰山錄》所記綢類織物中數(shù)量較多的地方品種。潮綢產(chǎn)地不明,潞綢產(chǎn)自山西潞安府?!翱椊饖y花緞等匹”項計有潮綢71匹、潞綢25匹,分占該項綢織物總數(shù)的9%和3%。其余幾個地方絲織品種見于“應變價綢絹布匹”項,數(shù)量大,共計3千多匹。
2.1.3 外來織物品種
包括高麗苧布、西洋棉布、西洋羅、西洋絹綢、西洋褐、天鵝絨6種,反映明代紡織品貿易及技術交流的部分情況。《天水冰山錄》中記錄的外來織物可能多由外國進口。天鵝絨雖然是西方的傳統(tǒng)絲織品種,但明末清初時,中國廣州、漳州、泉州三地已有對天鵝絨的仿制產(chǎn)品[10],也可能產(chǎn)自中國。
圖案的名目僅分布于“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刻絲畫補”三項,包含題材和布局,共76種,見表4。
2.2.1 圖案題材
包括龍、蟒、飛魚、斗牛、鳳、仙鶴、錦雞、孔雀、云雁、白鷴、云鷺、練雀、麒麟、獅子、獬豸、云、纓絡、八仙、鴛鴦19種。
在明代,蟒、飛魚、斗牛僅用于賜服,而仙鶴、錦雞、孔雀、云雁、白鷴、云鷺、練雀、麒麟、獅子、獬豸用于區(qū)別官階,也可用于賜服[11]。根據(jù)張顯清對嚴嵩受賜情況的統(tǒng)計,嘉靖15年至42年間(公元1526—1563年),嚴嵩曾受賜大紅織金纻絲蟒衣、大紅羅五彩飛魚服、麒麟服等[12]??梢姟短焖戒洝匪洿祟愵}材的服裝,確有部分為賜服之可能。大紅妝花五爪云龍過肩緞是《天水冰山錄》記錄的唯一以龍為圖案的織物,可能也屬賞賜。圖案題材還是條目排序依據(jù)之一,且行文反映的等級順序似與明代補服及賜服圖案的情況大致相符。
云在《天水冰山錄》中,有的作為主要圖案,有的與其他動物搭配;纓絡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由世間眾寶所成,寓意無量光明,《天水冰山錄》中記錄的纓絡主要用于女裙的裝飾;以八仙或鴛鴦為圖案的紡織服飾品很少,僅有納錦八仙絹女披風和青織金妝花鴛鴦綢衣各一件。
表4 圖案名目Tab.4 Terms of patterns
2.2.2 圖案布局
包括全身(遍身)、過肩、通袖、補4種,指明了圖案在整件服裝中的分布位置?!短焖戒洝分羞@些圖案布局對應的織物可能是織成。
顏色的名目僅分布于“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可按有無特殊顯色效應分為普通顏色和閃色,總計44種,見表5。
2.3.1 普通顏色
可分為紅色、青色、綠色、藍色、紫色、黃色、白色、褐色、其他9類。顏色,是除圖案題材外條目排序的另一依據(jù),各條目按照大紅、青、綠、藍、紫、黃、白、褐的順序進行歸類和排序。表1中顯示的正是以大紅歸類、列于最前的一部分紡織服飾,此顏色等級與明代公服青、綠漸次于緋[13]的情況相似。據(jù)此順序推測蘆花色或介于青、綠之間,沉香、玉色介于藍、紫之間(表5)。
表5 顏色名目Tab.5 Terms of colors
2.3.2 閃 色
可分為單色和雙色。《天水冰山錄》中記錄的閃色用于緞、羅、改機、絹四類織物。
服裝款式的名目分布于六項相關條目中,可分為男服款式、女服款式和其他款式,總計15種,見表6。
表6 服裝款式名目Tab.6 Terms of garment styles
2.4.1 男服款式
從數(shù)量上看,男服款式是《天水冰山錄》所記服裝的主體,包括圓領、法衣、直身、褶子、禪衣、罩甲。
《天水冰山錄》記載的圓領款式數(shù)量眾多,以緞、絹、羅、紗、綢、改機、絨、宋錦或絲布為料。圓領為明代官員及命婦常服款式,圖1[14]所示李言恭及夫人袁氏二人所穿外衣即圓領袍服?!翱椊饖y花緞等匹”項記錄的大量補子織成,可能就是用于制作圓領。由此推測,圓領款式及其衣料是嚴氏籍沒紡織服飾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款式的數(shù)量不多,法衣僅1件,為大紅緞遍身云鶴法衣。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曾賜包括嚴嵩在內的五位官員沉香木道士黃冠一頂和道士穿的皮帛履[12],這件法衣的來源或與宮中敬神修仙的活動有關。直身有10件,均以羅為料,有綠、藍兩色,都沒有注明圖案。根據(jù)《酌中志》的記載,直身“制與道袍相同,惟有擺在外,綴本等補”[15]。褶子有47件,以絹、羅、紗或綢為料,多為綠、藍色,沒有注明圖案。蔣玉秋[5]推測其形制為交領右衽、衣身斷腰、長袖、下裳腰部滿褶。禪衣有3件,以絨或豹皮為料,可能是一種外衣。罩甲僅1件,屬于戎服。
圖1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李言恭和夫人袁氏畫像Fig.1 Portraits of Li Yangong and His Wife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2.4.2 女服及其他款式
女服款式包括女圓領、女袍、女衫、女襖、女裙、女披風,計有多件,使用的圖案、顏色和織物品種都較豐富。其他款式有裘襖、風領、頭圍,數(shù)量不多,以貂鼠皮毛或天鵝絨為料,屬冬季保暖服裝。
圖案的裝飾工藝名目主要分布于“織金妝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刻絲畫補”三項,可分為織物顯花工藝、緙絲和刺繡三類,總計7種。
2.5.1 織物顯花工藝
包括織金、妝花、織金妝花、遍地金,應用于緞、絹、綾、羅、紗、綢、改機、絨、錦、葛、布等11類織物?!翱椊饖y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中,絕大部分紡織服飾品使用了這類工藝,織金、妝花的使用量最大,此外計有織金妝花織物2678匹、服裝590件及遍地金織物69匹、服裝1件??梢娺@類工藝在明代高檔衣料裝飾應用之普遍。
2.5.2 緙 絲
緙絲,原文作“刻絲”,是一種以通經(jīng)斷緯的方法織制圖案的工藝?!翱椊饖y花緞等匹”“各色織金妝花男女衣服”兩項中,緙絲的使用量不大,計有緙絲織物1匹、緙絲服裝4件。其中,緙絲織物為大紅緙絲全身仙鶴緞,緙絲服裝有大紅緙絲仙鶴補羅圓領、大紅緙絲仙鶴補絨圓領、青宋錦緙絲仙鶴補圓領、青緙絲錦雞補改機圓領?!翱探z畫補”項計有緙絲蟒龍衣緞2件、緙絲蟒鶴補24副、緙絲罩甲1件、緙絲畫3副。
2.5.3 刺 繡
包括灑線繡和納錦繡。計有灑線繡片38片,為灑線過肩蟒并裙襕28片、灑線蟒龍1副10片;灑線繡服裝7件,為大紅織金灑線孔雀云絹圓領6件、大紅灑線孔雀補絲布圓領1件;納錦繡服裝3件,為納錦百花蟒絹女衣、納錦八仙絹女披風、綠納錦斗牛絹女披風各一件。
《天水冰山錄》以對嚴氏籍沒紡織服飾品的細致分類和統(tǒng)計,為明代染織服飾研究保留了大量直觀的原始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織物品種、圖案、顏色、服裝款式和圖案的裝飾工藝相關名目近兩百種,以及各類紡織服飾品的數(shù)量和價格,為了解明代染織服飾的各方面情況提供了豐富資料。其所反映的紡織品圖案和顏色等級、絲織品的地方生產(chǎn)等情況,也與正史中的記載基本相符。
《天水冰山錄》所錄紡織服飾品的整體構成以賜服、官員和命婦常服及此類服裝的衣料為主,并且大量使用高檔絲織品種及織金、妝花工藝,既反映明代官僚貴族的紡織服飾消費情況,也是明代染織服飾藝術的一個縮影。
[1]韓進.從籍官簿到書畫鑒藏目錄:嚴嵩父子籍沒書畫目錄的文本演變[J].圖書館學刊,2013(8):118-121.HAN Jin.From a list of confiscation to the catalogue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the tex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st of Yans'confiscate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J].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2013(8):118-121.
[2]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578-582.SHEN Congwen.A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Costume[M].Shanghai:ShanghaiBookstorePublishingHouse,2011:578-582.
[3]陳娟娟.明代的絲綢藝術[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1):56-76.CHEN Juanjuan.The silk art of Ming dynasty[J].Palace Museum Journal,1992(1):56-76.
[4]趙承澤,張瓊.“改機”及其相關問題探討[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2):34-43.ZHAO Chengze,ZHANG Qiong.Study on Gaiji and related problems[J].Palace Museum Journal,2001(2):34-43.
[5]蔣玉秋.明代絲綢服裝形制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6.JIANG Yuqiu.The Reserach on the Form and System of Silk Costumein MingDynasty[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2016.
[6]柯律格.長物:早期現(xiàn)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116-117.CLUNAS C.Superfluous Things: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M].Beijing: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2015:116-117.
[7]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5[M].北京:中華書局,1999:383-535.BAO Tingbo. ZhibuzuzhaiCongshu 5 [M].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9:383-535.
[8]闕碧芬.明代提花絲織物研究(1368-1644)[D].上海:東華大學,2005:30-35.QUE Bifen.The Study of Ming Dynasty's Pattern Woven Fabric(1368-1644)[D].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2005:30-35.
[9]趙豐.中國絲綢藝術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74.ZHAO Feng.A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Art[M].Beijing:Cultural Relics Press,2005:74.
[10]沈定平.明清之際幾種歐洲仿制品的輸出-兼論東南沿海外向型經(jīng)濟的初步形成[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88(3):52.SHEN Dingping.The export of several European imitatio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the formation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s[J].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1988(3):52.
[11]余建偉.明代賜服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3:8.YU Jianwei.The Studies of the Ming Dynasty Given Clothing [D]. Lanzhou: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3:8.
[12]張顯清.嚴嵩傳[M].合肥:黃山書社,1992.ZHANG Xianqing.Biography of Yan Song[M].Hefei:Huangshan Publishing House,1992.
[13]王熹.明代服飾研究[M].北京:中國書店,2013:96.WANG Xi.Research on the Costume of Ming Dynasty[M].Beijing:China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2013:96.
[14]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566.SHEN Congwen.A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Costume[M].Shanghai:Shanghai Bookstore Publishing House,2011:566.
[15]劉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71.LIU Ruoyu.Zhuo Zhong Zhi[M].Beijing:Beijing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1994:171.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textiles and costumes of Ming dynasty in Tianshuibingshanlu
WANG Kaijia,LI Meng
(Fashion&Art Design Institute,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Tianshuibingshanluis a copy of the document recording the confiscated property of an official called Yan Song in Ming dynasty,including nearly a thousand entries of Yans'textiles and costumes.These contents are significant materials for researches on textiles and costumes of Ming dynasty.However,there is scarcely any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m.Based on the copy ofTianshuibingshanluinZhibuzuzhai Congshu,this paper analyzes around two hundred entries about textiles and costumes,and reveals arrangement of the entries.The ranking is based on color and pattern.Moreover,Yans'textiles and costumes are largely made up of given and official clothing as well as the fabrics of such clothing,with a great number of costly silks and decorative techniques applied.
Tianshuibingshanlu; Ming dynasty; textiles; costumes; terms
TS941.12;K892.23
B
1001-7003(2017)11-0083-06 引用頁碼:111303
2017-01-18;
2017-07-26
上海市設計學Ⅳ類高峰學科資助項目(DD17002)
王凱佳(1993-),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理論。通信作者:李甍,副教授,moniqueli@126.com。
10.3969/j.issn.1001-7003.2017.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