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靈璧一中 汪玉鳳
激情似火 點燃青春
安徽省靈璧一中 汪玉鳳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燃燒的熱忱,憑著切實有用的知識與堅韌不拔,是造就成功的最常見的特性?!敝袊锩彝跞麸w曾說:“熱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動力!”同樣,激情也是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發(fā)展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不竭源泉和動力。
唯有一個充滿激情的學校和班級,才會到處布滿陽光;才不會凍結學生的靈氣,僵化學生的思維,窒息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思想。因此,我們呼喚充滿生命激情的校園,呼喚充滿生命激情的班級,更呼喚充滿生命激情的班主任和老師。
首先,充滿百倍的自信。堅信自己就是一團火,足以燃燒學生;自己就是一盞燈,足以照亮學生前行的路;自己就是知識的倉庫,有學生取之不竭的知識;自己就是一位卓越的人生導師,有著豐富而鮮活的人生經驗可供學生效法。不只堅信自己“能行”,還堅信每一位學生都能教好,不論在什么時候多艱難的境遇下,都不輕言放棄,認為某生已經“不行”。堅持做到每天清晨打開窗戶,總會愉快地自我暗示:今天是個好天氣;走進學校,遇到學生,處理教育的大事小情,臉上始終掛著微笑:在困難面前不畏縮,繁雜面前不煩惱;遇到問題學生,不焦急,不慌亂;在教育改革面前,勇于嘗試;在各種重大的活動中,始終有著強烈的追求卓越和表現(xiàn)的欲望。
其次,對教育事業(yè)無比熱愛。有激情的班主任應該明白自己是在為振興中華,為祖國崛起而培養(yǎng)人才;是在塑造人的靈魂,是在對學生終身負責。他能像魏書生一樣,連打十幾份報告,就為了能夠做一名教師;像竇桂梅一樣,在校長面前軟磨硬纏,就是不愿放棄她鐘情的小學語文教學;像朱永新一樣,已經是一個政府的官員,仍始終關注教育的命運,求索著教育的出路,為“新教育實驗”四處奔波吶喊。
最后,對教育事業(yè)全身投入。能排除一切雜念,拒絕一切誘惑,突破生命的極限,淋漓盡致地挖掘自己的潛能。也許,在這充滿物質利誘的時代,這樣做會被人誤解,但對教育工作的投入不會變!
那么,如何把握好激情的度,并將其應用到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呢?
1.運用賞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激情。美國有一個家庭,母親是俄羅斯人,她不懂英語,根本就看不懂兒子的作業(yè),可是每次兒子把作業(yè)拿回家讓她看,她都說:“棒極了!”然后將兒子的作業(yè)小心翼翼地掛在客廳的墻壁上。客人來了,她總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兒子寫得多棒!”就這樣,兒子受到鼓勵,心想:“我明天還要比今天寫得更好!”終于,他成為一名優(yōu)秀學生,成長為一個杰出人物。你為他喝彩,他會給你一個又一個驚喜;你說他不如別人,他會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真的很笨。
作為一名教師,更需要學會賞識。老師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在賞識中學會學習,在賞識中快樂成長。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小時侯是個淘氣包,但他的父母卻很注意觀察、了解達爾文的愛好,并時常給予巧妙的暗示與賞識,從而激發(fā)了達爾文探索求知世界的欲望,使他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迪生被學校認為是“低能兒”,可慶幸的是他有一位善于啟發(fā)孩子智慧的好母親,母親的賞識和理解,保護了愛迪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了他的自信心,“笨小孩”最終成為了偉大的發(fā)明家。因此,作為班主任,要經常告誡自己:學會賞識,相信“我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也可能有愛迪生”。
有許多孩子,本來并不優(yōu)秀,但如果老師認定其優(yōu)秀,并努力堅持培養(yǎng)下去,其一定會慢慢優(yōu)秀起來。反之,再優(yōu)秀的學生,也能在老師的貶損中萎靡頓下去。因此,我們班主任首先就應樹立這樣的信念:“天生其才必有用,世無朽木不可雕?!薄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我們沒有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只要我們信心十足、方法得當,我們就會用我們的生命激發(fā)學生的生命,用我們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
2.盡可能地喜歡每一個學生。你的親近和喜歡,就是在暗示你對其信任和欣賞,其一定會加倍努力回報你的信任和欣賞,即使是有很多缺點的學生,也會改正自己的缺點,不辜負你的信任與欣賞。何況,親近和喜歡每一個學生,還能拉近你和學生間的距離,有利于你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更便于你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
對于學生的缺點,指出以后,我就絕不再提,即使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我也不翻老賬,只是就事論事。而對學生的優(yōu)點,我多是深記于心中,盡可能地放大。
孩子的良好行為一經發(fā)生,就要及時肯定,時間越早越好。就像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定要在孩子有體驗的時候進行,這樣就能強化他被賞識的記憶和感受。
3.讓學生喊出“我能行”“我最棒”。做班主任期間,我經常組織學生喊“我優(yōu)秀”“我最棒”等口號。喊時,要求學生聲音洪亮,底氣十足,直喊到心血澎湃、熱血沸騰再停下來。有時,有的學生在連續(xù)多次的呼喊中不但喊出了自信和激情,竟然還喊出了淚水。
我認為許多事開始時看起來不可能,但是你奮斗和拼搏一段時間后,便水到渠成了。因此,我經常用“在不可能中實現(xiàn)可能”的實例來教育學生。比如我曾經教過的學生小張,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八科總成績?yōu)?43分,許多老師都給小張判了學習死刑,就連小張的母親也說:“孩子已經這樣了,混兩年讓他去找個工作算了?!钡髞碓谖业哪托囊龑Ш徒逃拢瑠^力拼搏,竟然在畢業(yè)當年以558分全縣文科第三的好成績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
有時我還有意設置一些活動,讓學生“在不可能中實現(xiàn)可能”。比如,我每接初一新班,就有意安排初一學生和初二學生舉行乒乓球對抗賽。開始時初一學生反應非常強烈:“人家人高馬大的,我們怎么能贏?”“這不是拿雞蛋和石頭碰嗎?”未戰(zhàn)先怯,沒有打,就輸了。于是,我就巧激將,細引導,苦訓練,強技術,在“敢”字上下足工夫,結果常常是初一的“小不點”贏了輕敵的“初二哥”。然后我就利用這件事做文章:召開“在不可能中實現(xiàn)可能”的主題班會,讓“在不可能中實現(xiàn)可能”這句話成為全班學生的座右銘,激勵他們走向成功。
4.鼓勵學生發(fā)展“一技之長”。謬·詹姆斯說:“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于思想與創(chuàng)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闭驗檫@樣,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長。細心的班主任會注意每個學生的“獨特”,一旦發(fā)現(xiàn)他的某種特長潛能,就滿腔熱情地因勢利導,運用肯定、鼓勵以及創(chuàng)設條件等手段強化它,發(fā)展它。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激情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因此,我在教學管理中,不急著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有時還鼓勵部分學生單科獨進,甚至從小科入手。我的班級有好多學生,就是在進入初中后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小科起家慢慢培養(yǎng)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的,還有幾位學生因為有音、體、美特長而受到鼓勵,慢慢樹立起學習和做人的自信。
假如我們每個班主任都能通過自己的激情,讓每一名學生跟著悅動起來,那何愁教育不興,學業(yè)不成呢?
編輯 /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