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一
《西廂記》中的女性與愛情
——解讀西廂記女性形象
劉天一
王實甫的《西廂記》從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到金元時期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不斷豐富內容,細化人物,合理情節(jié),深化主題,使故事更加完整充滿真實。故事講述了張生與鶯鶯曲折的愛情但最終二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在《西廂記》中,王實甫成功塑造了張生、崔鶯鶯等細膩真實的人物形象,更在整個故事中成功貫穿了三個具有個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即鶯鶯、紅娘與老夫人三人。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價值觀使得故事的發(fā)展充滿戲劇性。
封建社會 女性形象 意識覺醒
元劇元曲,作家如林,作品如海。“詞山曲?!钡脑耙淮妗钡脑s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元劇元曲愛好者,而其中的愛情之作,更是成為潮流尖端。
從關漢卿到王實甫,從白樸到鄭光祖,幾大家發(fā)展了元雜??;而四大愛情劇的出現(xiàn)更是將元雜劇中的愛情戲推向高峰。其中備受推崇的《西廂記》不僅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大型戲劇,更是元代成就最高的愛情劇。賈仲名曾在《凌波仙》中就稱贊道:“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p>
《西廂記》之所以能夠成為元代成就最高的愛情劇,在于其將多本雜劇創(chuàng)新為一個整體故事,走出了以往愛情劇的圈子,以愛情美滿團圓結局。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具有豐富性格的立體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
王實甫的《西廂記》從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到金元時期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不斷豐富內容,細化人物,合理情節(jié),深化主題,使故事更加完整充滿真實。王西廂講述了主人公張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而后歷經(jīng)阻撓、他人相助、老夫人作梗、掙破封建牢籠后,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在王西廂中,王實甫成功塑造了張生、崔鶯鶯等細膩真實的人物形象,在整個故事中,最具有個性的立體人物形象,就是鶯鶯、紅娘與老夫人三個女性形象。
崔鶯鶯作為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個從外貌到內心都優(yōu)雅的相國之女,她美麗嫻靜。但是在封建社會大背景約束下,鶯鶯的性格又有兩面性:一方面,相國之女的身份令她成為大家閨秀,保持端莊美麗矜持;另一方面,在身份和教養(yǎng)所壓制下實則內心熱烈誠摯。
由于鶯鶯是相國之女,身份地位令她每天只能在墻垣之內,她要做的就是按照父母之言,受封建的教育,做女子該做的事情。她甚至知道她的命運,早已被安排好。她無力反抗,也不得反抗。然而當她已經(jīng)認定自己的命運會被安排的時候,張生出現(xiàn)在了她的生命中。張生為尋老友杜確,去到普救寺,也正是在那,鶯鶯與張生相遇,兩人一見鐘情。然而封建教育的禁錮使鶯鶯不敢大膽表明自己的感情,兩人只得眉目傳情。此時鶯鶯心中是混亂且矛盾的。她知道自己的命運被安排,但是由于喜歡張生,漸漸出現(xiàn)了反抗心理,于是陷入深深的矛盾與苦悶之中。而此時孫飛虎聽聞鶯鶯美麗,便兵圍普救寺,娶鶯鶯做壓寨夫人。情急之下,老夫人答應“但有退得賊兵的,將小姐與他為妻”。聽聞此言,張生立即寫信給杜確,請他派兵解圍。杜確接信,率兵打敗了孫飛虎,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侶。然而,當事情結束,張生和鶯鶯等待老夫人的消息時,老夫人卻絕口不提,反而讓兩人以兄妹相稱。張生內心是惶恐的、失落的,然而在當時情況下,他也是無法反抗的。同樣的,鶯鶯更無法反抗,他們能做的只有相互思念。 但是,此時鶯鶯發(fā)現(xiàn)自己已深深愛上了張生,所以她性格中隱性的誠摯熱烈的一面開始顯現(xiàn)。當鶯鶯知道張生也在思念她時,她便想盡辦法與他相遇。從此刻開始,擁有自主的愛情和可掌控的人生成為鶯鶯生活的夢想,也成為其忤逆封建束縛的原動力。其實,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出,鶯鶯在還沒有遇到張生之前,就已經(jīng)“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了,她骨子里是要沖破這種封建禮教束縛的,但是卻又沒有一個明確的點讓她可以這樣做。于是她也一直沉默與接受。張生的出現(xiàn),讓鶯鶯心中隱性的熱烈找到一個點。她開始明白,自己的幸福是要追尋的,被困囿住的命運并不是她想擁有的。所以她瞞著老夫人開始和張生幽會,并且私訂了終身。這里的鶯鶯開始瞞著老夫人進行一系列事情,表面上是對家長的隱瞞,實質是對封建禮教束縛的一種反抗。鶯鶯與張生見面困難重重,但她沒有退縮,這也體現(xiàn)了鶯鶯對愛情的堅定、執(zhí)著。然而此刻,老夫人開始發(fā)現(xiàn)鶯鶯的恍惚異常。其實,鶯鶯在追求愛情時,內心也是惶恐的,因此她與以往有了不同的表現(xiàn),這也體現(xiàn)了鶯鶯猶豫、怯弱的一面。但是,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后,鶯鶯肯定了自己是深愛張生,于是堅定地走上反抗道路。在鶯鶯生活的被封建禮教束縛的時代中,在她內心矛盾的斗爭后,她大膽沖破封建束縛,向往“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這就是鶯鶯這一人物塑造最成功的典型之處。更為重要的是,鶯鶯身為相國之女,而張生僅為一介書生,但鶯鶯并不在意是否合乎所謂的“門當戶對”,她的愛情已經(jīng)超越功名,超越了金錢,甚至超越了時代。從暗戀到明戀,從幽會到戀情公之于眾,鶯鶯克服了對封建禮教和自我的斗爭,用實際行動掙脫了封建禮教對愛情的禁錮。鶯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典型的概括了在封建禮教和大家庭的束縛下,覺醒并勇于掙脫、走向叛逆并追尋自我生活的、具有時代特點的一類年輕女子形象。
在鶯鶯與張生戀情發(fā)生的那一時起,鶯鶯就處于一個矛盾地位。而鶯鶯在沖破禮教的束縛和內心壓力前,有一個人始終在幫助鶯鶯追尋屬于她的愛情,那就是丫鬟紅娘。
紅娘在《西廂記》中只是一個丫鬟,但是對紅娘的描寫卻十分立體,并在鶯鶯與張生的愛情中“是具有關鍵性作用的人物”。紅娘熱情、善良、正直勇敢,最可貴的是作為封建階級最底層人民,她卻有著屬于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有著鮮明的是非判斷標準,敢于大膽幫助鶯鶯和張生追尋愛情。第一次,在紅娘得知老夫人讓張生與鶯鶯兄妹相稱時,紅娘就悄悄與張生說:“今晚小姐后花園燒香,先生可用琴音撥動她的心弦?!蓖砩?,張生聽到紅娘一聲咳嗽,彈了一曲“鳳求凰”。鶯鶯聞之,不覺淚下,遂命紅娘傳話“不管母親從中間阻,我們倆一定要好歹相隨。”紅娘在張生與鶯鶯的愛情中始終保持支持的態(tài)度,她對兩人的愛情報以最誠摯的祝福,希望鶯鶯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她身上體現(xiàn)的是勞動人民的善良、熱情,雖然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卻有著正義、善良的內心。在這個過程中,她也知道自己背負著風險與責任,因為鶯鶯內心還不夠堅定,她惶恐、恍惚的表現(xiàn)很快就被老夫人發(fā)現(xiàn)了。當老夫人進行詢問時,紅娘作為一個丫鬟雖沒有頂住老夫人的壓力將事情全盤突出,但是,紅娘卻肯于將事情層層剖析、曉以利害,對質老夫人道:“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奔t娘接著細數(shù)老夫人失信于人,沒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反而讓兩人兄妹相稱:“目下老夫人若不成全,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張生久后得官,驚動官司,還要落個治家不嚴之罪。”層層逼近,直擊老夫人內心,老夫人陷入被審判地位,無奈對這樁婚事屈服,答應了鶯鶯與張生的婚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紅娘在鶯鶯和張生的婚姻中起到了一個重要推動作用,她的正義、從容甚至使老夫人不得不對自己反思,從而最終答應了這門婚事。更為重要的是,老夫人對這樁婚事的答應,并不僅僅只代表一個家庭的屈服,她代表的更是封建禮教的一次低頭。但是,紅娘作為一個丫鬟,為什么她敢于如此大膽的幫助鶯鶯與張生呢,究其原因,我認為紅娘其實也深愛著張生:“據(jù)相貌才性,我從來心硬,一見了也留情?!钡羌t娘也知道,自己只是夾縫中生存的野草,始終看清自己的位置,因此成全鶯鶯便好。紅娘這個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故事的發(fā)展更具有戲劇性,也最終使得鶯鶯與張生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紅娘就是封建禮教束縛下最富有民主色彩的人物代表。
如果說紅娘是民主色彩的代表,那么劇中老夫人則是一名較為古板的封建家長女性形象。老夫人雖然著筆描述不多,但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和鶯鶯、紅娘不同,老夫人是一個較為反面的人物。作為封建禮教家長,難以從封建禮教中掙脫,因此也無法理解鶯鶯與張生的愛情,甚至出爾反爾,將二人以兄妹相稱。而實質上,在老夫人自己看來,這是對鶯鶯的一種愛護。她認為,這是她為孩子著想,因此在這個人物塑造上同樣體現(xiàn)著女性的慈愛與人情人性。但是另一方面,她又堅信著封建禮教,相信禮教的力量,希望以此帶給鶯鶯平和寧靜的生活。最終當紅娘的層層遞進讓老夫人答應二人婚事時,這是老夫人的一次低頭和妥協(xié),也象征著封建禮教的一次屈服。然而至此封建禮教并沒有崩塌,雖然老夫人答應了這樁婚事,但是仍不免以“門當戶對”來束縛張生,要求張生考取功名,直至張生金榜題名,二人門當戶對實現(xiàn),故事才終得團圓。而這也正是老夫人形象刻畫最為成功的一點——封建思想以滲入骨子里并從不允許它的消失。而這,也的確體現(xiàn)了封建禮教對人束縛至深,新生新鮮力量仍不能抵過封建禮教的舊勢力。
《西廂記》中,鶯鶯、紅娘、老夫人以及張生等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而這也正是封建禮教對人們思想束縛產(chǎn)生的影響:有人一直被束縛,有人想要掙脫卻不得。鶯鶯在對愛情的追逐中表現(xiàn)出的與外部世界即家庭和社會以及自身的思想的抗爭,紅娘在鶯鶯愛情中的幫助,老夫人的妥協(xié),都讓我們感受到女性在意識覺醒過程中的痛苦與困難。
《西廂記》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劇作,具有強烈的真實性和細節(jié)清晰性,王實甫在前人的西廂記中不斷修正,力求表現(xiàn)出最現(xiàn)實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立體女性人物形象:鶯鶯有大膽追求愛情的勇氣,又有初識情滋味的羞澀與矜持;既有不滿門當戶對的封建婚姻、無視封建禮教的一面,又有與封建束縛和壓迫妥協(xié)的一面。紅娘善良誠摯熱烈,為了鶯鶯的幸福而努力。老夫人一方面想要兒女幸福,一方面又困囿于封建禮教。這都是在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中的矛盾,是真實而熱烈的。好在最終愛情戰(zhàn)勝了封建制度,最終圓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西廂記》最大的題眼就是“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通過鶯鶯與張生的愛情,經(jīng)過三個女性人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終成眷屬的結局,體現(xiàn)了沖破封建禮教、向往團圓美滿的美好愿望。而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更是流傳至今,讓人歆羨不已。
[1]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2]張燕瑾.西廂記·前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蔡雪嵐.〈西廂記〉鶯鶯形象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
[5]王萬莊.王實甫及其西廂記[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0.
[6][元]王實甫著,[清]金圣嘆(批評).西廂記——金圣嘆批注本[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7]張建均.讀西廂記[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劉天一(1995-),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大學本科在讀,現(xiàn)就讀于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師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