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毅
淺析德川時代與日本西學興起
郭懷毅
日本自戰(zhàn)國時代以來,就已經(jīng)開始通過西班牙、葡萄牙的耶穌會士接觸到了西方文明。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后,雖然德川幕府施行鎖國政策,但是卻沒有完全隔絕與西方文明的接觸,通過與荷蘭的貿(mào)易與交流,蘭學和洋學相繼興起,并最終為日本走向近代化準備了知識與理論基礎。
德川時代 鎖國體制 蘭學 洋學
一
日本與西方文化的第一次接觸可以說是非常偶然,1543年,一艘葡萄牙商船因遭遇暴風雨而漂流到了日本九州,因船上攜有后來被日本人稱為鐵炮的——火繩槍,這一被稱為“鐵炮傳來記”的事件,拉開了日本與西方交往的序幕。
1549年,耶穌會士沙勿略來到日本,成為抵達日本的第一個傳教士。繼沙勿略之后,方濟各會、多明我會和奧古斯丁會的傳教士相繼到日本傳教。日本的天主教徒的人數(shù)也一度達到將近3萬人[1]。在1580年時,大名大村純忠甚至將長崎“出讓”給了耶穌會作為其傳教基地,而織田信長也表示了對天主教傳播的傳播。
而在豐臣秀吉時代,雖然隨著日本國內(nèi)局勢的穩(wěn)定,對天主教的寬容態(tài)度有所改變,例如在1587年頒布了《驅逐傳教士令》。但出于貿(mào)易和朝鮮戰(zhàn)爭的考慮,驅逐令并未認真執(zhí)行,西方文化還是通過傳教士不斷的傳入日本,并形成了獨特的南蠻文化。而隨著荷蘭人的東進與日本進入德川時代,南蠻文化逐漸發(fā)展為蘭學。
二
在剿滅豐臣氏的大阪之役中,因天主教徒都支持豐臣氏。所以,在消滅豐臣氏后,德川家康決定取締天主教。而與此同時,荷蘭商人開始陸續(xù)抵達日本,作為新教徒的荷蘭商人與西葡商人有一顯著不同,即荷蘭商人不重傳教,只重貿(mào)易。這就可以讓德川幕府禁絕天主教的同時通過荷蘭商人繼續(xù)保持與西方的貿(mào)易。
1613年,德川幕府下令全國禁教。1616年,發(fā)布元和二年禁教令。1623年和1624年,相繼禁止與西葡通商。而從1633年到1639年,幕府又連續(xù)發(fā)布五道“鎖國令”。其內(nèi)容主要為,一方面限制天主教傳播,另一方面,在西方國家中只保留了與荷蘭的貿(mào)易關系。
雖然一些史學家認為,鎖國不僅使日本人精神萎靡不振,而且在社會經(jīng)濟上也大大阻礙了日本的進步發(fā)展[2]。但是,鎖國令并未完全禁絕日本和西方的交往,文化依然通過長崎-這唯一的口岸-繼續(xù)傳入日本,并在鎖國時期完成了從南蠻文化到蘭學到轉變。
德川氏作為戰(zhàn)國時代的最終勝利者,對于西方文明是有一定認識的。所以,幕府在鎖國的同時還是保留了與西方接觸的渠道。例如:荷蘭風說書制度就要求荷蘭商館定期提供世界各國情況的報告書,而江戶參禮則要求長崎出島的荷蘭商館長,每年要參拜將軍一次,一方面為了聯(lián)絡感情,但同時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了解西方的情況。而到了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時,他放寬了“禁書”令,使蘭學開始在日本興起。
蘭學的代表人物如前野良澤和杉田玄白通過對西方解刨學的研究與翻譯,在醫(yī)學領域中拉開了蘭學的序幕,并且也正是在翻譯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蘭學一詞。而也正是在這之后,蘭學如滴油入水而布滿全池[3]一般,開始從醫(yī)學領域向政治學領域拓展,而且蘭學逐漸獲得了幕府的認可與資助,于1811年開設的藩書和解御用掛就是一家專門從事翻譯和研究的機構。而且在18世紀末,日本人對蘭學的看法也發(fā)生了轉變,部分日本人認為西洋知識并不比中國學問差。而在大名中間,也出現(xiàn)了諸如島津重豪和奧平昌高等蘭癖大名,幕府老中田沼意次更是被稱為蘭癖者[4]。
三
隨著1853年的黑船來襲與1854年安政五國條約的簽訂,鎖國體制瓦解,日本開始正面接觸西方列強。而為了維持自身的統(tǒng)治,幕府也改變了以往對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蘭學逐漸發(fā)展為洋學。
幕府將原有的藩書和解御用掛改為蕃書調所。在語言學科上,除荷蘭語外,還增加了英、法、德等多語種。在學科上也從醫(yī)學等自然科學擴展到政治、經(jīng)濟和法律等社會科學。同時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其代表人物如西周和津田真道,二人留學荷蘭期間,師從畢灑林學習法學和經(jīng)濟學。二人學成后譯有《萬國公法》和《泰西國法論》等諸多著作。津田真道翻譯的一些詞匯,如:公法、私法、主權和人權,影響至今。
而除此之外,幕府更是直接與法國政府開展官方合作。1864年,法國駐日公使羅切斯到達日本后,大力幫助幕府興辦橫須賀造船所,橫濱辯天町法語傳習所,以及法式陸軍。一時間,“法學”在日本國內(nèi)成為顯學。
四
對于德川時代的鎖國體制,一般認為其阻絕了日本與西方的交往。但是,通過事實我們可以看出,鎖國體制下的一些機構與制度,諸如江戶參禮、荷蘭風說書和藩書和解御用掛,這些機構和制度為日本社會提供了一個認識西方的渠道,并最終促成了蘭學和洋學在德川時代的興起。而也正是憑借著蘭學和洋學所帶來的知識與理論的支撐,日本能夠在民族危機面前迅速完成社會轉型。
[1]馮瑋.日本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309.
[2]井上清.日本歷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4:341.
[3]呂萬和.西學與明治維新[J].天津社會科學,1984(1):78.
[4]李寶珍.蘭學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J].日本學刊,1991(2):112.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郭懷毅(1988-),男,北京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世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