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煦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重癥醫(yī)學科,重慶 400052)
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在判斷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方面的價值
杜 煦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重癥醫(yī)學科,重慶 400052)
目的:探討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在判斷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方面的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152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APACHE-II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的高低將這152例患者分為輕度組(APACHE-II評分<15分,n=20)、中度組(APACHE-II評分為15~25分,n=82)、重度組(APACHE-II評分為26~35分,n=38)和極重度組(APACHE-II評分>35分,n=12)。對這四組患者均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并比較其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結(jié)果:與輕度組患者和中度組患者相比,重度組患者和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重度組患者相比,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膿毒癥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呈負相關(guān)。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在判斷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膿毒癥;膽堿酯酶;APACHE-II評分
膿毒癥是一種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相關(guān)的文獻報道指出,對膿毒癥患者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可判斷其病情的嚴重程度。為了進一步探討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在判斷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方面的應用價值,筆者對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152例膿毒癥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病情符合膿毒癥的診斷標準[1]。2)對檢測的依從性良好。3)臨床資料完整。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152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152例患者中有男性82例,女性70例;其年齡在31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62.5±3.1)歲;其中致病原因為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68例,為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患者有42例,為發(fā)生腹部空腔臟器穿孔的患者有18例,為發(fā)生腸道感染的患者有19例,為發(fā)生燒傷的患者有5例。根據(jù)APACHE-II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的高低將這152例患者分為輕度組(APACHE-II評分<15分,n=20)、中度組(APACHE-II評分為15~25分,n=82)、重度組(APACHE-II評分為26~35分,n=38)和極重度組(APACHE-II評分>35分,n=12)。
對這四組患者均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檢測方法是:1)在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 ml,對血樣進行離心處理,并采集上清液。2)使用貝克曼牌AU6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對血清標本中膽堿酯酶的含量進行測定[2]。
觀察四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血清膽堿酯酶水平的正常參考值為5000~12000U/L[3]。
輕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平均為(4500±687)U/L,中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平均為(3000±870)U/L,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平均為(1500±625)U/L,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平均為(900±175)U/L。與輕度組患者和中度組患者相比,重度組患者和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重度組患者相比,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和圖1。
將12例死亡的患者作為死亡組,將140例存活的患者作為非死亡組。死亡組患者(APACHE-II評分均>35分)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平均為(900±175)U/L,非死亡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平均為(3500±687)U/L。與非死亡組患者相比,死亡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四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水平的比較(U/L,±s)
表1 四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水平的比較(U/L,±s)
組別 輕度組 中度組 重度組 極重度組血清膽堿酯酶4500±6873000±8701500±625900±175
圖1 四組患者APACHE-II評分高低與其血清膽堿酯酶水平的關(guān)系
APACHE-II評分的英文全稱為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中文譯名為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4]。膽堿酯酶是由肝細胞合成的酶類之一,能夠反映肝細胞合成功能的變化情況。在肝臟受損時,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會明顯下降。膽堿酯酶可分為真性膽堿酯酶和假性膽堿酯酶。真性膽堿酯酶又被稱為乙酰膽堿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主要存在于膽堿能神經(jīng)末梢突觸間隙內(nèi)(尤其是在運動神經(jīng)終板突觸后膜的皺褶中聚集較多),通常也存在于膽堿能神經(jīng)元內(nèi)和紅細胞中[5]。假性膽堿酯酶廣泛存在于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血漿、肝、腎和腸道中[6]。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與輕度組患者和中度組患者相比,重度組患者和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重度組患者相比,極重度組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摱景Y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
綜上所述,膿毒癥患者血清膽堿酯酶的水平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呈負相關(guān)。進行血清膽堿酯酶檢測在判斷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 高戈,馮喆,常志剛,等.2012國際嚴重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診療指南[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13,25(8):501-505.
[2] 錢安瑜,張茂,巴力,等.血清膽堿酯酶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中變化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6(11):1966.
[3] Gam sjager T,Brenner L,Sitzwoh1 C,et al.Halflives of albu m in and cholinesterase in critically ill palients[J].ClinChem Lab Med,2008,46(8):1104-1142.
[4] Bemik TR,Friedman SG,Ochani M,et al.Phamacological Stimulation of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J].JExp Med,2002,195(6):781-788.
[5] Wang H,Yu M,Ochani M,et al.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mp;7subunit is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inflammation[J].Natur e,2003(421):384-388.
[6] 吳欽柏.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膽堿酯酶測定及臨床意義[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2,12(6):504.
R446
B
2095-7629-(2017)16-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