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學 謝寶琰
人在田園書寫心靈的詩篇
○江西省南康中學 謝寶琰
我常常在放學后,待人群散盡,靜靜地倚在窗臺邊,向遠處眺望。校園坐落在郊區(qū),教學樓的后面,是一片空曠的田野。田野上是一塊塊不怎么規(guī)整的農(nóng)田,田里種著半青的秧苗,給人以撲面而來的清香。農(nóng)田之間散布著的一塊塊雜草叢生的荒地,給人平添了一分荒涼。落日的余暉溫柔地灑落在田野上,秧苗和雜草在碎碎的光影間輕輕搖曳。天地之間,一片安寧與美好。
千年前的陶淵明先生,也一定生活在這樣一幅田園的畫卷里吧。我不禁開始遐想。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清晨,他伴著晨光露水,日出而作;傍晚,他披著月華,吹著田間的清風,日落而息。雖“草盛豆苗稀”,卻也可自給自足,享受一份逍遙的樂趣。在田園之中,沒有橫流的欲望,沒有紛繁復雜的案牘,沒有滿身銅臭味的小人的侵擾,陶淵明可以給心靈騰出空間,去感受自然,去和自己對話,去體味生命中那純凈安寧的本真。他的心靈,如同冰山上盛開的雪蓮,纖塵不染。
想到這兒,太陽已沉入遠山,田野變得昏暗,看不真切了。我回頭,背起書包朝家走去,思緒仍未止息。身后的田野漸漸遠去,我走入由鋼筋水泥構(gòu)筑的喧囂鬧市??粗猩掖业娜藗?,我的心底響起一聲嘆息。當今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浮躁之風猶如霧霾,籠罩城市,久久化不開。有多少人,或為生計,或為名利,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幾乎喪失自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踏入心靈的田園,與自己的靈魂來一場面對面的交談?
傍晚的涼風襲來,我在巷口的路燈下獨自彷徨。我彷徨在街上,也在內(nèi)心。燈火閃爍間,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蛟S我們無法像陶淵明那樣拋開那么多東西,或許我們不能勇敢地去做真正的自己。像陶淵明筆下那么美麗的田園我雖去不了了,但可以在心里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田園,放入清泉晨露,放入稻色荷香,放入安寧,放入純凈,放入從容,放入淡泊,拋開名利,拋開煩憂,拋開世俗——留一方凈土,只給心。
(指導老師 黃紹文)
(注:第十二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江西賽區(qū)作品選登)
點評 在喧囂的世界之中,作者獨自在田野、古詩、街巷之間找尋一塊凈土,讓靈魂搖曳、起舞。作者雖然在文末感慨我們已無法如陶淵明一般放下,但在心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田園,在那里美麗悄然盛開。與其說本文是敘事、寫景之文,不如說是心靈之文,它記錄著作者的內(nèi)心旅途,而其中也包含著我們每個人的期許,期許棲居于寧靜的田園之中。(張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