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蹦敲矗鯓釉谟邢薜恼n堂教學時間里讓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呢?這就必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做法,談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舉措。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實現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要有明確目的。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又要充分發(fā)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創(chuàng)設“喜羊羊和灰太狼爭奪長方形菜地”的情境:喜羊羊準備在菜地四周圍上籬笆,交給我們一個任務。菜地的長8米,寬5米,要我們計算籬笆的周長有多少米。這時學生們驚奇了,有人小聲地議論:“不會算?!苯處熥プ∑鯔C說:“今天,我們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后就會算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長方形的周長,好嗎?”這樣,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學內容,激發(fā)了興趣,誘發(fā)了思維,使學生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探求新知的活動中去。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體現情境的趣味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一般來說,低段學生對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較感興趣,而高段學生則對有用、具有挑戰(zhàn)性等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避免成人化。
二、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fā)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自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是否有效,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是關鍵。
1.激發(fā)興趣,誘發(fā)參與動機。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對學習材料感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我經常將兒歌、游戲、謎語、童話故事等結合在課中,以此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誘發(fā)參與學習數學的動機。例如,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我應用謎語“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猜猜它是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積極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引導,指導參與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訓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中,他的思維有時會“偏離”學習的軌道。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及時加以點撥引導。例如,在教學“9+4”時,有的學生用數數的方法,從9開始往后數,10、11、12、13;而有的學生通過看圖或擺小棒得出結果,然后教師予以點撥:“13根小棒你怎樣擺就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是13根?”“圈出其中的10根?!薄澳?加4我們可以先湊十,再相加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發(fā)現了“湊十法”,并感悟“湊十法”更加簡捷。
3.創(chuàng)造空間,保證參與機會。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開展“想一想”“說一說”“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盡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重視探究學習?!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碧骄康淖罱K結果并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發(fā)現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經歷了探究的過程,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探究學習方法,學會探究。例如,教學“倍的認識”一課時,怎樣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呢?我創(chuàng)設了“小星星評比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圈一圈,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一步一步地分解倍的含義,把已有的知識與“倍”有機地聯系起來,說得通俗易懂,課堂上多次出現“有點明白了”,真正體驗從不懂到懂的過程,從而確保了學習的有效性。
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發(fā)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共同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有所創(chuàng)造,除了個人努力鉆研和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有善于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
四、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氛圍——關注學習情感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因此,教師要始終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傾聽、交流、探索,使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課堂氣氛之中,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之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意識、自我教育能力和教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把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湖南省祁東縣洪橋街道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