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錦惠
在廣西桂北地區(qū),一座座青磚青瓦、飛檐翹首的古民居群,正矗立在奔流不息的灌陽河西岸。如果不是看到一位黝黑精瘦的老人,正帶領著一群工人在施工,你會以為自己穿越了到了明清時期。這位老人,就是被別人稱為“怪老頭”的唐以金,一位古建筑的“復活者”。
73歲的唐以金是廣西省桂林市全州縣人,是一名老工匠,一輩子都在和建筑打交道。因為對古建筑情有獨鐘,他花費畢生的積蓄來“復活”古宅。而他走上這條路,源于十年前一次偶然的聊天。
2009年10月,一名來自永歲鄉(xiāng)和好鋪村的朋友在閑聊時告訴唐以金,由于湘桂鐵路擴建,自家村里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將被拆除。
唐以金聽到后,馬上坐運沙車趕往和好鋪村。當他趕到時,立即被眼前一座恢宏精致的古建筑震撼住了。他喃喃道:“我從沒見過這么驚艷的房子,要是拆了就毀了。”他當即決定買下它,另找一處地點,照原樣修建,“復活”老宅。
為了完整地“復活”老宅,唐以金跑到縣文物部門尋求技術指導,對老宅進行攝影編碼,并繪制了詳細的圖解和編號,以確保每根梁柱、數(shù)十個門窗和上萬對榫卯能夠精確復原。他笑著對來參觀的人說:“為了復原古宅,我把一生的看家本領都使出來了,還學了很多新的知識和能力。沒想到老了,還能折騰出些名堂來?!鼻捌诠ぷ髯鐾辏埔越饚ьI20多個工人開始對古宅進行拆除。足足拆了40多天,古宅才拆完。為了盡快“復活”古宅,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集設計、施工和監(jiān)理工作于一身,大到建筑的整體設計布局,小到每一個木構件的修復,事事關切,決不允許出現(xiàn)絲毫差池。
有人問他:“這樣不辛苦嗎?”唐以金說:“我也沒辦法,現(xiàn)在能做古建筑修復的工匠太少了,我必須親力親為,邊教邊做?!?/p>
在唐以金的堅持下,經過4年多的努力,那組氣勢恢宏的古民居終于在灌陽河畔“復活”。當和好鋪村的村民趕到現(xiàn)場,看到先人留下的老宅幾乎原樣出現(xiàn)在眼前時,他們激動地握著唐以金的手說:“‘怪老頭,你說到做到,真是太感謝了!”
初試告捷,唐以金的“野心”越來越大,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以異地搬遷、原貌恢復的方式,修復100座桂北古民居,建一個桂北古民居建筑風格的民俗博物館留給后輩。唐以金還決定,在合適的時候,將這些建筑無償捐獻給國家。有人知道他的想法后,不但不理解他,還對他冷嘲熱諷。
面對各種不理解和誤會,唐以金沒時間理會,在接下來的近八年的時間里,他陸續(xù)修復明清古民居14座,新建民俗文物陳列展示館10座……
今年4月,唐以金的民俗博物館終于掛牌。唐以金看著這座精美的民俗博物館,仿佛離自己的古宅“復活夢”又進了一步。
(題圖為主人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