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姣
摘 要 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學習中通過課內(nèi)經(jīng)典議論語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課內(nèi)到課外,潛移默化中不斷使學生明白作文,特別是記敘文,要獲得讀者的青睞,在具體生動地敘述完事件后,還應由淺入深地思考,極力挖掘事件深層本質(zhì)的意蘊,讓文章的主題更深刻,更有社會穿透力,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從而使文章有廣度,有深度,有力度,進而達到意蘊深遠的目標。
關(guān)鍵詞 論文 文章主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1設計思路
1.1學情分析
在文章結(jié)束時,大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以全文的內(nèi)容為依托,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結(jié)尾時,把寫作意旨交代清楚。
1.2指導思想
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gòu)者,是一支支等待點燃的火把!因此本課的設計以課內(nèi)經(jīng)典語段為導入點,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gòu)與重點、難點的突破。
1.3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學習中通過課內(nèi)經(jīng)典議論語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課內(nèi)到課外,潛移默化中不斷使學生明白作文,特別是記敘文,要獲得讀者的青睞,在具體生動地敘述完事件后,還應由淺入深地思考,極力挖掘事件深層本質(zhì)的意蘊,讓文章的主題更深刻,更有社會穿透力,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從而使文章有廣度,有深度,有力度,進而達到意蘊深遠的目標。
2學習目標
(1)總結(jié)歸納敘事有意蘊的基本思路和環(huán)節(jié)。
(2)學會敘事后有意蘊地表達。
3教學重難點
總結(jié)歸納敘事有意蘊的基本思路和環(huán)節(jié)。
4教學準備
搜集課內(nèi)畫龍點睛,增強文章意蘊的經(jīng)典語段,準備課堂文稿,制作課件。
5教學流程
學——目標自學、自主學習
【學習目標】
(1)總結(jié)歸納敘事有意蘊的基本思路和環(huán)節(jié)。
(2)學會敘事后有意蘊地表達。
【預習獨學】
5.1認真閱讀以下五則來自課本的結(jié)尾語段,并思考問題
5.1.1馮驥才《捅馬蜂窩》
這一年,我經(jīng)常站在爺爺?shù)暮笤豪?,卻始終沒等來一只馬蜂。
轉(zhuǎn)年開春,有兩只馬蜂飛到爺爺?shù)拇伴芟?,落到被曬暖了的窗框上,然后還在舊窩的殘跡上爬了一陣子,跟著飛去而不再來。
空空又是一年。第三年,風和日麗之時,爺爺忽叫我抬頭看,隔著玻璃看見窗檐下幾只赤黃色的馬蜂忙來忙去。在這中間,我忽然看到,一個小巧的、銀灰色的蜂窩已經(jīng)筑成了。
于是,我和爺爺面對面開顏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訴自己: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5.1.2蘇叔陽《我的老師》
當一天的功課做完,暮色還沒有籠罩校園上空的時候,常常有成群的學生到操場上來看他放風箏。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我們說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彼K于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使我深深感動。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離開他已經(jīng)近三十年了,倘使他還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許,他這時候仍在糊風箏,教給自己的子孫,把那精致的手工藝品送上天去。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被斷腿釘?shù)酱采?,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希望劉老師不至于如此,可以依舊地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zhuǎn),永遠表現(xiàn)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不,他不會的。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shù)個粉筆字的手,放飛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shù)不清的幻夢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滑翔。
5.1.3張抗抗《滋味》
可是,我怎么一點都不記得那楊梅,究竟是什么滋味了呢?
許多年來,我始終在竭力回憶和想象那天半夜里吃楊梅的味道,但一無所獲。于是苦惱由此而生:如果一個人明明吃到了盼望已久的某種好東西,卻發(fā)現(xiàn)自己對此毫無感覺毫無影響,這種無滋味的痛苦,比吃不到自己想吃的東西,更加難受。
5.1.4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jīng)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5.1.5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向下爬。突然間,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一雙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竟想不到的是,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jīng)驗。
我曾屢次發(fā)現(xiàn),當我因為看到前途遙遠可怕以致灰心喪氣時,我只要想到很久以前我在一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jīng)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說,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為止。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多么遙遠。
問題1:每則語段分別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1)等待螞蜂回來。
(2)劉老師放風箏endprint
(3)記不起楊梅的滋味。
(4)生活中還有很多第一次。
(5)我走下了懸崖。
問題2:每則語段分別表明了什么意蘊?
(1)再不做一件傷害旁人的事。
(2)劉老師對生活有著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放飛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
(3)做一件事如果只是應付、只是完成任務,當然不會品嘗到其中的滋味,更不會品味到其中的樂趣!
(4)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珍重第一次。
(5)灰心喪氣時,便能應付一切。最初的一小步,所走過的漫長路。
一扇門
周日,我和母親一起上街買東西。在一家店內(nèi)停留了一會兒便準備出去。在我們前面還有一位同樣要出門的步履匆匆的中年人。他走到門前,伸手猛地推開了門,自己走出去后便徑直松了手,也不管他身后毫無防備的我,任憑沉重的推拉門帶著一陣疾風和無形的壓迫感,呼嘯著沖我張牙舞爪地撲上來,停在了我的鼻尖前。而他卻早已消失,自始至終沒有回頭看一眼,更不談說抱歉。我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推開了門,讓門與門框保持一個45度角,然后自己用肩和背抵著門,先讓母親出去,看后面有一位也要出門的婦女,便保持著相同的姿勢,靜靜的等待她。她走到門口,站住了腳,以為門會像上一個人那樣無情地停留在她面前,但,這次沒有。她抬起頭,驚訝地看著我,我沖她笑了一下,她便從我身邊走過,走過我的時候,突然回頭微笑著看著我,真誠地說了聲“謝謝”,我也以同樣的微笑對她點了點頭,然后輕輕拉著門把手,讓它緩緩地蕩回了遠處。
(此時,一股自豪感涌上心頭。我想我推開的不只是一條門縫,而是冷漠與戒備,讓一絲善意從門間穿過,讓一絲善意溫暖人心。
社會是一個大家族,所有人都應該相互扶持著,共同創(chuàng)建更美好的世界,然而世界的美好不只是經(jīng)濟,環(huán)境,更能為這份美好添彩的,是人類的心靈。只有與人為善,才能拒絕冷漠。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站出來,攜起手來,將一絲絲善意匯成一道道暖流,傳播給這個不敢為善的世界。終有一天,會有滿滿的感動來回報你的善意,也會有無數(shù)個美好的心靈之門被一一敞開。)
5.2鞏固提高
以“父愛”或“母愛”為主題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
要求:敘事后能有意蘊地表達。
6教學反思
6.1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求教師在預設學習目標時有的放矢利用空白處讓學生自由生成,切不可以教師自己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妨礙學生個性化生成。本節(jié)課上,教師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思考、總結(jié)、歸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讓他們在體驗,親自感受中快樂著,幸福著,追求著。
6.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質(zhì)
課堂的時間,課堂的空間,課堂知識的理解,規(guī)律的總結(jié),學生的體會感受,整個課在學生的質(zhì)疑辯論中生成,教師只是中間穿針引線,組織指導下一步的組織安排作用,教師在不斷開發(fā)、激發(fā)、煥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質(zhì)。在整節(jié)課上,學生人人參與,各個展示,嘗試成功,感受快樂,激活思維,激發(fā)潛能,自主學習,個性發(fā)展。
6.3重視學生的寫作訓練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庇洈⑽牡慕Y(jié)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關(guān)鍵,是對全文的充分顯示和升華,也是衡量考生寫作水平的標尺。好的結(jié)尾必然使文章整體結(jié)構(gòu),更加嚴謹自然、完整統(tǒng)一,必然使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鮮明??梢?,學會畫龍點睛式的結(jié)尾,不僅能增強文章的意蘊,而且使文章更有廣度,有深度,有力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