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竹居傳香 墨苑酬友—王翚《可竹居圖》探究

    2017-11-28 08:38:21趙玉亮
    藝術(shù)品 2017年10期
    關(guān)鍵詞:朱彝尊南巡居圖

    文/趙玉亮

    竹居傳香 墨苑酬友—王翚《可竹居圖》探究

    文/趙玉亮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王翚作于康熙庚辰(1700)夏六月的《可竹居圖》手卷(圖1),曾于2012年“名家珍品集萃—孫照子女捐贈中國古代繪畫珍品展”中展出,后來收錄于《新中國捐獻文物精品全集·孫照子女卷》。此件手卷清新秀麗,六十歲階段筆墨醇熟之作。

    作品引首為朱彝尊隸書題“可竹居圖”(圖2),右側(cè)上方鈐印一:南洄(朱);左側(cè)鈐印二:朱彝尊(白)、竹垞(朱)。引首鈐孫氏先人收藏印三:左側(cè)下方有乙未(白)、遲庵所藏(朱)、文定公孫文恪公子孫梴嗣守(朱)。前隔水鈐孫氏收藏印一:遲庵所藏(白)。

    石谷此畫起首數(shù)枝翠竹生于巖間,旁邊老松虬曲。山石左側(cè)柴門半掩,一小僮沿徑而掃,籬門之外遠景苔點而出,像其朦朧之景,小僮身后竹木蔥郁。翻過小山有一亭子,一士人身著便衣,獨坐其中,神態(tài)悠然,四周竹林掩映。亭子左側(cè)遠山之間有泉水流下,匯成溪流繞山而過,其上修一木橋,一書僮攜琴跨橋而至。木橋另一側(cè)地勢平緩,延伸至畫面深處,平地前方有房屋數(shù)間,其中窗明幾凈,置書數(shù)卷,足見主人情致,四圍亦手植綠竹,竹影斑駁。轉(zhuǎn)而前行,一棧橋從左側(cè)山亭延伸而下,棧橋之上兩位文士相立而談,其旁白鶴旁若無人。棧橋左側(cè)修一湖,水面鴨群成行,波光搖曳,與岸邊翠竹、垂柳相映成趣。全幅用筆清新雅致,山石皴法遠近、陰陽變化豐富,構(gòu)圖起承轉(zhuǎn)合銜接自然。疏密得當,為王翚精品之作。

    圖1 清 王翚 可竹居圖 30cm×258cm 紙本設(shè)色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2 清 朱彝尊 《可竹居圖》引首 紙本水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畫心右上角題款:可竹居圖,下鈐印一:耕煙外史(朱),左側(cè)題:康熙庚辰夏六月王翚畫。名下鈐印二:王翚之?。ò祝⑹龋ò祝?。收藏印七:孫氏先人?。河n經(jīng)德秉哲(朱,右上角)、御賜岳峙淵渟(朱,左上角)、萊山真賞(朱,左下方);另有:可竹居(朱、右下方)、云華仙館審定(朱,左下角)、宋致(朱,左下角)、稚佳氏(白,左下角)。后隔水下方鈐印二:白門常氏珍藏(朱)、宋氏稚佳書畫庫記(朱)。

    手卷拖尾為朱載震題詩二首:

    其一:可竹先生愛種竹,渭川千畝寫新圖。須意啄實來雛鳳,屋角應添百尺梧。

    其二:曾聞不可居無竹,把臂誰堪入竹林。自詠新詩自延賞,照人明月是知音。

    詩后題:潛江朱載震。名下鈐印二:朱載震印(白)、字曰悔人(朱);右上角鈐印一:東浦(朱)。孫氏先人收藏印一:遲庵真賞(白,左下角)。作品于1982年由孫照子女捐贈中國歷史博物館(現(xiàn)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為這批捐贈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后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和《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中均有收錄。

    《可竹居圖》的最早文本來自《世說新語·任誕篇》: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皶鹤『螣??”王(子猷)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王子猷,字徽之,王羲之第五子,為《世說新語》中所描繪人物,嗜竹,其性格曠達,笑傲臨泉,有山水之清致。《世說新語·簡傲篇》亦載其事:

    圖3 宋 文同 墨竹圖 131.6cm×105.4cm 絹本設(shè)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子猷曾行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帚施設(shè),在聽事坐相待。王(子猷)肩輿造竹下,諷嘯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子猷)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

    竹子以挺拔、氣節(jié)和生命力頑強的品性成為古代文人畫家詩文、畫作上的重要題材。蘇軾所作詩《于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可竹居、滄浪亭、桃花源等繪畫題材在明清之際的江南士人交友圈中比較普遍使用。與馬遠《西園雅集圖》為代表的“雅集”類題材注重文人圈子內(nèi)部的交游和整體互動不同,繪制此類典故所展現(xiàn)出其畫中人物超然物外、幽居山林的品格有關(guān),創(chuàng)作者與受贈者需要對這些文化意象有共同的理解。

    根據(jù)畫心右下方“可竹居”、畫心左下角“宋致”“稚佳氏”和后隔水“宋氏稚佳書畫庫記”的鈐印,可以斷定此件作品主人為宋致,系生于康熙辛亥(1671),字稚佳,號遠齋,貢生,授福建提刑按察司僉事,分巡海汀漳道。歷福建提刑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湖廣湖南布政使,誥受通奉大夫,著有《政事錄》及《可竹居詩集》。檢索乾隆年間所編《石渠寶笈》,宋致鈐其收藏印的作品有八件:

    《可竹居圖》引首題名者朱彝尊(1629—1709),浙江秀水人,為清初重要學者,早年便以詩歌出眾,曾長期游幕。康熙己未(1679)開設(shè)博學鴻詞科,詔“在廷諸臣及督撫大吏,各舉博學之彥,無論已仕未仕,征詣闕下”,時年五十一歲的朱彝尊以布衣應試,受知于康熙帝,充《明史》纂修官。后入值南書房,一時頗得圣寵,屢次賜宴、侍宴,并賞賜衣物,隨后幾經(jīng)起伏,終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罷官,遂攜家眷回鄉(xiāng)?;剜l(xiāng)后與當?shù)毓倮粑娜硕嘤型鶃?,當時與濟南王士禎并稱“南朱北王”,為一代文宗,影響力頗大。

    《可竹居圖》作者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初山水畫大家“四王”之一,被時人稱為“畫道甲天下”,名氣很大,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當時求畫者絡(luò)繹不絕。早年受知于王時敏(1592—1680)、王鑒,后于當時名士唐宇昭(1602—1672)、笪重光(1623—1692)、顧祖禹(1631—1692)、徐乾學(1631—1694)等人交往甚密。尤其是在北京期間(1691—1698)結(jié)交博爾都(1649—1708)、索芬等權(quán)貴??滴跞吣辏?698),王翚離開京城,禹之鼎、陳元龍、王士禎、姜宸英等贈詩畫相送,足見其在官員士夫間的聲名地位。繪畫是王翚結(jié)交友人,往來酬和的重要手段,目前傳世大量作品都是王翚贈予友人或者雅集之作。與《可竹居圖》題材相近的另一件作品《西齋圖》,系王翚六十六歲為吳偉業(yè)之子吳暻而作,西齋為其字號,時在北京做官。

    圖4 元 趙孟窠木竹石圖 99.4cm×48.2cm 絹本設(shè)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5 元 管道昇 竹石圖 87.1cm×28.7cm 紙本設(shè)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可竹居圖》手卷拖尾跋文作者朱載震,曾在康熙十九年(1680)以貢生赴京進國子監(jiān),次年考取正黃旗教習,曾官石泉知縣,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三年主纂完成《潛江縣志》二十卷。清道光《一統(tǒng)志·文苑傳》稱:“潛江劉肇國、莫大岸后,無過載震者”??滴跛氖辏?701)朱載震將自己“五入京華”之作集結(jié)為《精華集》,王士禎作評注,后集中印行。

    其實《可竹居圖》手卷的主人宋致一直到康熙已酉(1705)才出仕,“選福建巡門僉事道”。之前宋致的社會活動很少,多在家陪侍父親左右。查閱相關(guān)文獻可知,宋致并無過多記載,詩文作品亦未被廣泛推崇贊賞。這里一個問題:三位已經(jīng)聲譽在外的先生為何為宋致作此件《可竹居圖》。要回答這一問題,其中一個因素可以考察宋致其父—宋犖與朱彝尊、朱載震、王翚的交游往來,以及當時清廷大事—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與《康熙南巡圖》的創(chuàng)制說起。

    宋犖(1634—1713),河南商丘人,為順治時大學士宋權(quán)之子,康熙甲辰(1664)出任湖廣黃州府通判,康熙癸亥(1683)授直隸通永道,康熙壬申(1692),調(diào)補江寧巡撫,康熙十三年(1674)后,擢吏部尚書,是康熙年間重臣。作為詩人、學者、書畫鑒賞收藏家的宋犖與王士禎、朱彝尊、朱載震、邵長蘅、尤侗、王翚等學人、畫家多有交游往來。

    由宋犖與朱彝尊、朱載震往來的紀事年表(1678—1702)可見,宋犖與朱彝尊、朱載震有多年的交情,常常有書信往來,拜謁時一起尋訪古跡并有詩歌唱和,還會共同賞玩名畫古珍。在諸類活動中,作為晚輩的二兒子宋至(1659—1725)時常也會參與其中。在這種情況下,朱彝尊、朱載震為宋犖或其晚輩題詩落墨并不突兀。而宋犖與王翚的相交,最早可見康熙丙寅(1686),宋犖向王翚乞訂《西陂六景》,兩年后王翚將作品送至。

    康熙辛未(1691),王翚奉詔進京領(lǐng)銜主繪《康熙南巡圖》(圖9)。當時“……集海內(nèi)能手,逡巡莫敢下筆,翚口講指授,咫尺千里,令眾分繪而總其成?!笔Y廷錫曾作詩贊曰:

    兩載游蹤滯帝京,《南巡》粉本費經(jīng)營。

    圖6 元 吳鎮(zhèn) 墨竹譜 53cm×68.5cm 紙本設(shè)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只從輦轂傳佳勝,總向江山繪太平??V

    素乍添云萬丈,鬢毛難免雪千莖。

    創(chuàng)制《南巡圖》之余,王翚經(jīng)王時敏之子王掞引薦,與京城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多有交往。康熙戊寅(1698),王翚離開京城,在離京之時,好友紛紛贈詩送畫,詩中或畫中的王翚多為騎青牛的形象,友人更多恭維地將其視為文人雅士眼中的隱逸人物。九月份返回虞山后,王翚將“山水清暉”四字榜之草堂,并用“清暉老人”號,足見王翚對清廷恩寵的重視,亦可見此時王翚在此之后一段時間內(nèi)無人可及的畫壇地位。

    康熙壬申(1692),宋犖由江西巡撫調(diào)補江寧巡撫,因為賑荒撫饑,吏治嚴明而被清廷贊譽為“清廉為天下第一”。卓越的政績,加之與江南士人圈子良好的關(guān)系,受到格外的恩寵??滴跫好?699),平定葛爾丹叛亂的康熙南下,開始其第三次南巡,這位文治武功的皇帝出于種種原因?qū)λ螤味饔錾趼。?/p>

    (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陪皇上閱視歸仁堤,上問宋犖年齡及家世,一一回奏。

    三月初八,上奉太后幸天寧寺,還駕于行宮門首,賜宋犖御膳六盤。

    三月十六日,賜御書“仁惠咸民”“懷抱清朗”匾額及御書《天馬賦》一卷,臨米芾書一幅,《淵鑒齋法帖》十冊,御制《耕織圖》一冊,涼帽一頂,上綴大束珠一顆,石藍龍繡狐腋裘一件,元青緞貂褂一件,石青緞羊皮暖靴,鹿肉干等。

    三月十八日,恭遇萬壽節(jié),賜御書、衣物有差。

    圖7 明 王紱 墨竹 紙本設(shè)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月二十七日晚,上評論各官云:“如大學士吳琳、總督張鵬翮、巡撫宋犖三人做官,朕可無憂?!?/p>

    這次前往迎駕的江南士夫官員中,還有時在浙江的朱彝尊。

    康熙庚辰(1700)正月,王翚來蘇州拜訪宋犖,向其出示北宋名家王詵的《漁村小雪圖》,宋犖觀后極為歡喜并跋于畫后。同年夏,王翚又為宋犖作《六景圖》。六月二十四日,“犖即其事各系五言詩一首,并同時邀請好友和之?!痹诟鞣N名人雅士應酬當中,作畫通常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互相唱和的引子。時年為康熙帝南巡后第一年,從京回鄉(xiāng)的王翚匆匆來訪宋犖并非偶然。一個為康熙欣賞看重的大臣,一個為皇帝御賜匾額的畫師,一起作畫唱和似乎并無不妥。此時的王翚已經(jīng)名滿天下,但僅僅是位畫家,與在地方上握有實權(quán)且政績得到天子肯定的宋犖交往時,兩人關(guān)系仍有些許微妙。從兩個人的不同身份看,主動維系與穩(wěn)固與宋犖這類人的關(guān)系,王翚能夠提升自己的聲名和地位,或者期望通過他們尋找資助自己的“贊助人”。

    《可竹居》卷題款所記為“庚辰夏六月”,此時王翚很可能還在宋犖府上,于是便為宋犖的第五子宋致作了此圖。此件作品用筆沉著,墨色細致,無倉促、潦草之氣,可見王翚十分重視這位時年三十歲的晚生,并且朱彝尊、朱載震亦欣然作詩題款。作品是否會有更多的背景?進一步查詢宋氏家族脈族譜之后,似乎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河南商丘宋氏家族為當?shù)鼐扌胀?。曾祖父宋旸,號樂菴,《商丘縣志》卷十云:“(旸)為人篤孝友”。旸三子:沾、渥、湛。長子沾,為宋犖祖父,萬歷辛卯(1591)舉人,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級,贈光祿大夫,謚福山。二子渥,早年卒,無子嗣。三子湛,亦早歿,后有二子成人。宋犖父親宋權(quán),為獨子,八歲而孤,至孝。天啟五年進士,官順天巡撫。入清后,官至國史院大學士,后辭官歸里,卒后贈少保兼太子太保,謚文康。權(quán)有子四:焞、犖、炘、炌。長子焞,崇禎壬午(1642)“罹寇亂,不知所終”。三子炘,“淳樸質(zhì)直,仕至郎中”,卒于康熙甲子(1684),年僅四十六。四子炌,少負才,喜詞賦,為人謙和,卒于康熙癸亥(1683),年僅四十歲。祖父輩、父輩和自己的兄弟均有中年或之前便去世的,這在一直重視家族香火延續(xù)的古人文化觀念中,無疑是件令族人深深隱憂之事。

    盡管宋犖官場春風得意,文學才華造詣亦出類拔萃,子孫延嗣這件事情并沒有比先人改觀,甚至變得更加嚴峻。宋犖有子六:基、至、陸、著、致、筠。長子宋基,生于順治辛卯(1651),官至直隸保定府同知,卒于康熙乙亥(1695),時年四十五歲。二子宋至,授翰林院編修,提督浙江學,以子華金官贈中憲大夫,卒年七十歲。三子宋陸,生于1658年,卒于康熙戊午(1678),行年二十一歲,宋犖在日記中記載:“犖突聞陸之亡,悲不自勝”。四子宋著,卒于康熙庚申(1680),年僅二十一,宋犖“灑淚為撰《亡兒著壙志》,命次子至書于石”。五子宋致,生于康熙辛亥(1671),卒于雍正甲寅(1734)。六子宋筠,生于康熙辛酉(1681),卒于乾隆庚辰(1760)。

    到了1700年,宋犖六個兒子中的三個已經(jīng)作古。二兒子宋至時年四十五歲,《可竹居圖》的主人五子宋致三十歲,六子宋筠二十歲。這時已經(jīng)六十六歲的宋犖,在關(guān)心疼愛自己子嗣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心力。

    圖8 清 王翚 墨竹圖 22.5cm×20cm 紙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館藏

    進而再考慮到宋犖當時的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響力,王翚與宋致交游并有多件作品相贈的動機便較為明朗。在和宋氏家族交往中,通過交好剛剛而立之年的宋致,確實能寬慰接近暮年的父親宋犖。其實不僅如此,1700年六月份,王翚還和自己的弟子楊晉一同為宋犖二子宋至作《宋山言小像》(又作《聽松圖》),足見畫家的良苦用心。

    作品不能夠脫離具體的人和事而存在,就《可竹居圖》來看,從作品的主人宋致構(gòu)建出父親宋犖的政治地位,父親與好友朱彝尊、朱載震的往來交游,又與繪制《康熙南巡圖》的王翚之間復雜微妙的關(guān)系,甚至牽涉到康熙南巡事件和宋家血脈延續(xù)問題。而讓王翚能夠繪制《可竹居圖》作為友人間的禮物,是基于交往的社會圈內(nèi)共同對于“竹子”這一對象的認識與理解,這種理解和認識不是偶然,而是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由不同文人、畫家共同構(gòu)建起來的固定的“審美意象”。宋致本人所用鈐印“可竹居”足見本人對竹子這一題材的喜愛,王翚此件作品恰好滿足了受贈者的審美喜好。

    注釋:

    ①中國文物學會主編《新中國捐獻文物精品全集·孫照子女卷》,北京出版集團公司文津出版社,2015年12月,第265—279頁。白門李氏珍藏為李溥泉所鈐。李溥泉,同治光緒年間的南京人,經(jīng)商,好收藏。

    圖9 清 王翚 康熙南巡圖 局部 絹本設(shè)色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本文作者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央美術(shù)學院博士生)

    責編/侯文佳

    猜你喜歡
    朱彝尊南巡居圖
    北魏《南巡碑》與《南巡頌》研究
    云岡研究(2023年2期)2023-12-24 21:34:08
    龍門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為什么會分隔兩地?等
    一路向南
    泰國游大事記
    南都周刊(2018年8期)2018-08-29 02:06:02
    朱彝尊年譜新考
    富春山居圖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2
    論康乾南巡與蘇州劇壇
    近二十年朱彝尊研究綜述
    阿克| 扶沟县| 康保县| 秦皇岛市| 府谷县| 浦北县| 大渡口区| 志丹县| 咸宁市| 淮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大余县| 务川| 伊春市| 澄迈县| 乌拉特中旗| 泸州市| 阳江市| 定边县| 灯塔市| 伊金霍洛旗| 阳高县| 宜君县| 靖远县| 湘乡市| 阳山县| 深圳市| 松桃| 鱼台县| 陆川县| 天全县| 乌拉特前旗| 澄城县| 三河市| 会同县| 新和县| 井冈山市| 克什克腾旗| 钟祥市| 清丰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