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會君,黃曉春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新時代中國體育的功能定位與歷史使命
韓會君,黃曉春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以十九大報告為指引,在學習習近平體育思想的基礎上,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解決新時期社會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體育強國的責任擔當出發(fā),結合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實際,力圖闡釋新時代體育的功能定位與歷史使命。
新時代,體育功能定位,歷史使命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九大取得的一個重要理論成果和重大歷史貢獻,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將其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體育思想和體育實踐均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全民健身自覺服務于全民健康、全面小康,成功獲得第24屆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權,體育產業(yè)成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經濟改革的內容,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有所提升等成績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指引,也是習近平體育思想的實踐印證。
在新的時代,如何不斷推進在實踐基礎上的體育理論創(chuàng)新,如何發(fā)揮體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中的作用,這是個重大的時代命題。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谛碌臍v史條件下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十九大報告不但指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目標,奏響了新征程的號角,也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體育的發(fā)展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早在建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發(fā)出了“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在新的時代,習近平同志在繼承發(fā)展的基礎上又為體育事業(yè)賦予了新的內涵,明確了新時代體育工作的航標,初步形成了習近平體育思想體系。十九大報告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皬V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這是自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開始每屆黨代會報告必提“全民健身”以來,第一次將連續(xù)三屆黨代會報告中的“全民健身運動”改為“全民健身活動”?!斑\動”與“活動”雖然只是一詞之差,卻從深層次詮釋了全民健身將從有組織、有目的而且規(guī)模聲勢較大的群眾性運動轉變?yōu)榛菁叭w人民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習近平同志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全面小康高度關聯(lián),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凹涌焱七M體育強國建設”,這是有史以來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的發(fā)展目標,折射出體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新定位?!绑w育強則中國強,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體育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绷暯娇倳涥P于體育工作的一系列講話、論述等將成為今后體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第二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指出,我們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實現了全國人民的百年奧運夢。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充分說明,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體育強國的建設應緊緊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根本的目標,服務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育與國家形象、國家發(fā)展、民族精神緊密相連。體育不僅是國家地位的體現,也是民族榮譽、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彰顯。在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征途上,要充分挖掘和弘揚體育的功能,助力于中國夢的實現。
2013年8月31日,習近平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全國體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的代表時,指出,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8月16日,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指出,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能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增添動力,凝聚力量。2016年3月18日,在聽取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情況匯報后指出,在北京舉辦一場全球矚目的冬奧盛會,必將極大振奮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也有利于向世界進一步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和平發(fā)展主張。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在考察五棵松體育中心時又提出了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的時代論斷。事實上,關于體育在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功效,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和論述中得到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非常關注體育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無論是中國足球改革五十條的出臺,還是促進體育產業(yè)發(fā)展一系列文件的頒布、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等,均是體育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功能的具體體現和全社會的共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推動下,體育產業(yè)已為我國經濟體系注入了新鮮的血液。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yè)總產出為5494億元,占GDP0.8%。而在體育產業(yè)比較發(fā)達的美國,同期這一數字為3%。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各省匯總數據,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yè)總規(guī)模將達到7萬億元。按照規(guī)劃,未來十年內體育產業(yè)有5.3萬億元的市場增量。這充分說明,體育產業(yè)有著較大的市場空間,將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有生力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也是體育工作的根本。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美好生活也無從談起。為此,應從增進人民福祉的角度去認識體育、踐行體育,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作為體育工作的指導方針。2013年8月31日,習近平在會見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代表和全國體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代表時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看望青奧會中國代表團時進一步指出,一個健全的人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強健的身體,要通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不斷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為此,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過程中,應以《“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為指引,充分發(fā)揮體育在促進人們體質健康水平提升中的作用,在全社會營造“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社會文化氛圍,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5年4月7日,習近平就傳承和發(fā)揚好南京青奧會留下的寶貴財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開放自信、熱情友善的良好形象,贏得廣泛好評。希望總結經驗,傳承發(fā)展好青奧會留下的寶貴財富,更加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繼續(xù)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凝聚和換發(fā)青春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吧倌陱妱t中國強”。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緊緊抓住青少年體育這一重點環(huán)節(jié),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
2013年11月19日,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指出,體育不僅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還可以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習近平同志身體力行,2007年進入黨和國家核心領導層后,在許多外交場合,善用“體育語言”與對方交流,使“嚴肅”的外交活動在輕松的氣氛中順利展開。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5年南京青奧會后,北京將再次承辦冬奧會,在東方的文明古國,搭建了各國體育健兒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的舞臺,展示了改革開放中國的豐碩成果。頻繁的國際體育交流已成為大國外交有效途徑。
由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一帶一路”,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創(chuàng)舉,得到了世界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認同和贊許。在新時代的征途上,體育,尤其是極具魅力的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體育應自覺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于人類的健康。和西方體育相比,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東方體育有著獨特的強身健體之道,建立于中醫(yī)基礎理論,以“調身、調心、調息”為主要手段的健身氣功更是得到了西方民眾的認可。
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承辦,和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深度融合,與世界各國的體育交流,都在世界舞臺樹立了良好的大國形象。
2014年8月15日,在第二屆夏季青奧會開幕式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奧村訓練場看望運動員時指出,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開放自信熱情友善的良好形象,贏得廣泛好評。希望總結經驗,傳承和發(fā)揚好青奧會留下的寶貴財富,更加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繼續(xù)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凝聚和煥發(fā)青春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習近平同志的精辟論述,深刻闡釋了體育文化的內涵,體育的功能特點,那就是體育不但能夠強身健體,而且在培養(yǎng)人們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品質、弘揚團結合作、公平競爭的社會風尚、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等方面重要的作用?!笆濉逼陂g,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并推行足球、武術等七個重點項目的開展,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立德樹人,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具備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為此,在新時代,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認識體育的價值和功能, 深入挖掘體育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讓體育文化展現出時代的風采。
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如何發(fā)揮體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落腳點在于體育強國的建設。為此,本文結合十九大報告的精神,提出如下體育發(fā)展思路。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fā)展著的理論指導發(fā)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征途上,體育實踐所面臨的發(fā)展中的問題,需要正確的理論去指導、去回答。當下所要回答的命題可包括:我國體育體制改革問題;體育強國的內涵和指標體系;體育小鎮(zhèn)的內涵及其建設標準;競技體育人才多元化培養(yǎng)體系;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格局;體育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的有效路徑等。體育社會科學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解決當代體育發(fā)展的新問題,只有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才有可能實現。繁榮發(fā)展體育社會科學,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也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钡闹匾甘揪?,找準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為體育強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深化事業(yè)單位改革,強化公益屬性,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管理體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政府的服務職能日漸強化,市場化程度日益加強。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圍繞十九大的精神,應加大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強化政府的指導、服務職能,形成政府、協(xié)會、學校、市場多元化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制;政府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群眾體育運行模式;學校、家庭、社會(社區(qū))協(xié)同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聯(lián)動模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引下的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格局。厘清政府、市場、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構建公共體育多中心治理結構體系。各要素協(xié)同創(chuàng)新,協(xié)同發(fā)力,形成合力,促進每個治理主體在治理結構中有效發(fā)揮自身能力,這既是提供體育供給改革的路徑,解決體育市場供需矛盾的舉措,也是促進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礎。為此,應從大健康的角度出發(fā),促進體育與醫(yī)療的深入融合,并滲透到社區(qū)生活之中。建立居民體質健康大數據,創(chuàng)設居民體質健康管理平臺。提高居民的體育健康素養(yǎng),使“不治已病治未病”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自覺行為,崇尚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強“六邊”工程建設,扎實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實現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不斷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體育需求。
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學校體育教育體系。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點。為此,應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去發(fā)展青少年體育,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個人五位一體的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聯(lián)動機制。堅持文化自信,不可盲目復制其他國家的學校發(fā)展模式,應在立足國情基礎上進行學校體育的改革。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出發(fā),堅持立德樹人,強調青少年學生的責任擔當,使體育學習與健身成為自覺的行為??陀^、科學地推進升學體育考試,避免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建立課內技能傳授、課外習練的聯(lián)動機制;在加強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同時,強調學校體育堅強意志品質和塑造民族精神的獨特功效,走好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發(fā)展之路。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國,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中華文明的鏈條上,有著和西方截然不同的體育觀念和行為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被現代人所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yǎng)生謀略,是至今為止衛(wèi)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zhàn)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擋病變發(fā)生的趨勢、并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想好能夠采用的救急方法,這樣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馬王堆出土的《養(yǎng)生圖》中已經出現了吐納、導引等養(yǎng)生方法。漢代華佗的五禽戲,根據五種動物的形態(tài)動作創(chuàng)造,演變?yōu)楹髞淼慕∩矸椒āT谛碌臍v史時期,應構建“一帶一路”體育交流機制,改變傳播觀念,拓展傳播路徑,強化傳播方式,讓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體育文化主動服務于國家外交戰(zhàn)略,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升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影響力。
體育強國離不開高水平的體育競技和體育競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舉國體制”在體育競技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夏季奧運會上取得了輝煌的業(yè)績,冬季奧運會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繼1990年成功舉辦了北京亞運會后,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等大型體育賽事。2022年,第24屆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將在北京-張家口舉行。奧運會上的佳績,奧運會的舉辦,圓了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夢。然而,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背景下,在國家“放管服”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舉國體制”勢必要賦予新的內涵。為此,應構建多元化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多元化+全球化體育賽事體系。逐步形成政府、學校、俱樂部等多方協(xié)同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路徑;政府為主導、聯(lián)賽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體育競賽體制。競技是根,民健是源,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賽事,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賽事。
2014年,國務院以46號文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該文勾畫了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目標,明確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yè)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yè)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yè)總規(guī)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促進體育消費的前提是人們能夠認識到體育在其健康生活,乃至美好生活向往中的作用,“治未病”滲透到每個人的細胞之中,居民的體育消費也是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為此,應從宣傳、引導、組織、服務入手,提升人們的體育意識,影響人們的體育行為。服務業(yè)占比率是衡量體育產業(yè)成熟度的重要標準。2015年,體育服務業(yè)占比33.4%,低于美國的57%。為此,轉變體育產業(yè)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體育產業(yè)結構、轉換體育增長動力,從健康中國戰(zhàn)略目標出發(fā)發(fā)展體育服務業(yè);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fā)揮市場功效,發(fā)展競賽表演業(yè)和體育用品業(yè)。促進體育產業(yè)與其他產業(yè)業(yè)態(tài)融合,提升體育產業(yè)增加值,主動服務我國的鄉(xiāng)村振興、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戰(zhàn)略。培養(yǎng)多元體育文化市場主體,構建以體育競賽表演業(yè)為中心,以制造業(yè)為主體的體育產業(yè)新格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以嶄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憤發(fā)圖強,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十九大報告已把體育強國建設作為了黨的奮斗目標,開啟了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建設好體育強國,就要全面學習、深入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體育思想。面對新時代,要深入研究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在體育工作中的表現形態(tài),搶抓機遇、趁勢而上、奮發(fā)有為,譜寫新時代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篇章。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新華社評論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N].南方日報,2017-10-08
[3]劉鵬.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N].人民日報,2014-03-31(7)
[4]鐘秉樞. 新的時代,新的使命——習近平十九大報告體育論述解讀[N].體育藍皮書,2017-10-22
[5] 韓會君,黃曉春.中國夢托起體育夢 體育夢助推中國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
[6] 劉海飛.習近平體育思想主要內涵[J].社會發(fā)展研究,2017(8):16
FunctionalOrientationandHistoricalMissionofSportintheNewEra
HAN Hui-jun, HUANG Xiao-chun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China)
Guided by the Report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based on the sport thoughts of Xi Jinping; on the purpos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new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verall well-to-do society and a sport power, 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sports in the new era and historical mission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
new era,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sports, historical mission
G80
1007-323X(2017)06-0001-04
2017-11-25
韓會君(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