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雅怡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88)
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野外生存訓練課的開展探索①
歐雅怡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88)
在體育教學中,開展野外生存訓練是近幾年許多高校都采取的一種教學方式,相關部門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有目的、針對性的野外生存訓練不僅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更是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都有重要的鍛煉作用。該文簡要闡述了野外生存訓練的相關內容,以及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野外生存訓練開展的措施。
野外生存訓練 高校體育 開展措施
野外生存訓練是高校體育教學在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也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進步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野外訓練,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心理意志等都有著重要的鍛煉與培養(yǎng)作用。但是,野外生存訓練涉及到的事項較多,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安全等方面的保證十分重要。為了推動野外生存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有必要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
所謂野外生存訓練教育,是指借助自然環(huán)境實現(xiàn)的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體驗活動。這類活動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活動目標,有專業(yè)的教師與指導人員。野外生存訓練教育的內容較多,例如:登山、滑雪等。這種教育方法主要通過讓個體在自然中參與實踐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明確人與自然之間的科學關系,并通過野外訓練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意志,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野外訓練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中,是一種促進學生身體與情緒等多個方面持續(xù)成長并成熟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使得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或學校內,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局限。
2.1 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品格
野外生存訓練最為直接的作用與意義,就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更加堅強、勇敢的意志和品質。在野外生存訓練過程中,學生對突發(fā)情況的處理有助于挖掘其自身的潛能,促使學生生存能力的提升。同時,借助野外生存訓練教育課程,學生在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時,只能依靠自己或同伴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這對學生的應變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都有著重要的鍛煉作用。通過系統(tǒng)性的野外生存訓練,能夠逐漸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2.2 有助于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
將野外訓練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能夠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從教學方式上看,也是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并將其與體育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體育野外訓練的效率。針對性的野外訓練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能力的提升,其開展原則始終都離不開體育教學的目標與要求,難度也相對專業(yè)的野外生存訓練難度較小,對學生的鍛煉作用更強。
2.3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通過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的開展,學生能夠更加近距離接觸大自然,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進而形成愛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同時,通過野外生存訓練,實現(xiàn)了將野外獨立生存與生活技能豐富結合,能夠使學生在參與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增長,對野外生存有一個系統(tǒng)性了解,包括關鍵的自救常識、獨立生活的常識以及對常見危險情況的處理等。知識面的拓展為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單向的知識儲存量的增加,而是培養(yǎng)了學生不斷進取、不斷獲取知識的習慣。
3.1 實施系統(tǒng)性的野外生存訓練教學
系統(tǒng)性的野外生存訓練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要求教師與指導人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簡到難的順序進行訓練程度的選擇。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與心理素質畢竟有限,對其進行培養(yǎng)也需要一個科學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其野外生存能力的提高;二是在野外訓練過程中,指導人員與教師應制定完善的訓練計劃與方案,以充分利用每一次野外訓練的機會,將野外訓練的價值與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切實可行的計劃對整個訓練課程的順利進行有著關鍵的意義,也是野外訓練目標達成的重要條件。方案制定人員需考慮到訓練的目的、通過哪些方法、具體有哪些活動,包括最終的活動評價等,都是全面實施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 做好野外生存訓練中的安全措施
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安全保障的到位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在進行正式的野外訓練之前,指導人員或教師都會對訓練地點及其周邊進行考察,收集危險可能發(fā)生的信息。例如:在訓練過程中有沒有可能發(fā)生火災,或有毒蛇等可能性。在收集到相關信息之后,再根據(jù)參與野外訓練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方法措施的制定。同時,要求每個參與的人員都應隨身附帶必要的急救藥品或工具,并在正式訓練之前保證每個參與人員都具有一定的自救常識。除此之外,還應確定參與人員的身體素質,確定其有一定的運動能力或體力等。在危險情況發(fā)生時,應保證無線聯(lián)絡的正常,以及時聯(lián)絡救援人員。在不同的地點進行的野外生存訓練,指導員還需對當?shù)氐尼t(yī)療機構等有基本了解。
3.3 實現(xiàn)課堂教學與野外教學的結合
從教育目的的角度來說,野外生存訓練課程本身就是體育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因此,在野外訓練過程中,實現(xiàn)體育訓練與生存能力培養(yǎng)的結合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在野外訓練過程中,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社會與自然,并能夠了解到許多新的知識,促使其自身的價值觀念與社會觀念有所改觀。在野外訓練過程中融入體育教學,可通過多種方式,例如:舉辦野外球類運動的比賽或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團體游戲等。與學校完備的體育設施與場地相比,野外的環(huán)境相對比較惡劣,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越大,但這對學生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也更大。在參與體育活動的同時,學生的身心素質與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升。因此,實現(xiàn)兩者的結合,不僅是促進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進的重要力量。
3.4 提高野外生存指導者的能力
野外生存訓練課程不同于課堂教學,其中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也極易因失誤導致各種意外的發(fā)生。因此,在整個過程中,野外生存訓練教師以及指導者的掌控能力與綜合素質的過硬是十分重要的。在野外生存訓練課程中,指導員的任務包括制定完善的訓練計劃與方案、分配相關人員、做好財務管理以及確保安全措施的到位等。這些事項內容復雜,且需要學生充分配合,所以指導員除了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與教學能力之外,還需要有充分的節(jié)奏掌控能力與對突發(fā)情況進行處理的能力。在野外訓練結束之后,指導人員應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分析訓練過程中還能夠提升的解決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包括基本的醫(yī)學知識與心理學知識等。
野外訓練課程不僅僅是體育教學的延伸,更是對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培養(yǎng)綜合素質強硬的人才。在野外訓練過程中。系統(tǒng)性的訓練計劃、完善的安全保護措施、實現(xiàn)與體育教學的結合,以及指導人員的工作能力等,都是野外生存訓練中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對整個訓練課程的效果與價值發(fā)揮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王桂忠.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野外生存訓練課程發(fā)展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3(4):55-59.
[2]于佳祥.拓展訓練與高校體育課程的融合[J].中國成人教育,2012(11):113-115.
[3]舒新建.關于將拓展訓練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2(18):238-239.
[4]李占平.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對高校大學生身體機能及抗饑渴能力的影響[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11(2):157-158.
G807.4
A
2095-2813(2017)02(a)-004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045
歐雅怡(1983—),女,漢,廣東珠海人,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體育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