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娟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上海 200434)
運用遷移規(guī)律提高體操教學的實效性
施 娟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上海 200434)
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學校體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教學,對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體操教材是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塑造人的形體美與心靈美,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質、勇敢與頑強的意志品質以及學生間互幫互助、共同奮進的精神。新時代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體育課程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國家教育委員會在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課程中,分別在體操教學的授課時數(shù)、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當前體操教學現(xiàn)狀由于學生、家長自身意識觀念及學校教師、領導認識等存在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根據(jù)官方調查信息顯示,當前體操教學在中小學真正落實的不足5%。雖然在近幾年的全國教學評比、展示課中,體操教學有著一定的比例,但從一些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體操教學開課量和體操教學普及率不成正比。因此,本文就體操教學案例分析,闡述遷移規(guī)律的運用對提高體操教學的實效性。
2.1 遷移的定義
遷移原理是將已學會的知識技能、基本方法、態(tài)度對新的知識、技能施加影響。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遷移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它既影響著新運動技能的快速形成,也對已掌握的運動技術起到了進一步定型的作用,因此對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至關重要。體育運動項目之間的遷移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如何運用遷移規(guī)律,讓教師在教學內容搭配、教學方法選擇、教學策略運用等方面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是值得體育教育工作者不斷實踐和探究的。
2.2 遷移在體操教學中的運用
2.2.1 把握技術形成的規(guī)律,尋找共同元素,促進技能掌握 動作技能遷移是將已學會的技能遷移到新的環(huán)境中去應用,也就是運用已獲得的經驗對新課程學習產生影響。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概括能力、掌握動作概念與學生能否運用已有的知識對新動作技能進行概括是密切相關的。在體育教學中,一種技能促進對另一種技能的掌握和相似的簡單技能動作學習促進對較難動作的掌握都為正遷移,當新舊刺激物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學生做出相同的反應時,遷移的效果往往是正向的。豐富多彩的運動技術之間必然存在著某些共同因素,這種共同因素不單單表現(xiàn)在動作的外形上和視覺的相似方面,也表現(xiàn)在專門的輔助性練習與完整技術動作方面,如肌肉的用力和動作的時間、空間等特征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當達到一定的體能練習、熱身效果時,可為后續(xù)的專項教學做有效地鋪墊,它是一種內隱性的遷移。
案例分析:(1)高中女生橫箱屈腿騰越。此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踏跳后屈腿提臀技術,如何在空中準確地完成這一動作是完成整套動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雙腳踏跳的運動項目很多,學生平時接觸到的有跳繩、單雙杠的起跳、排球的扣攔網等,但想在踏跳后完成箱上的空中動作,就必須對低難度、相似的動作進行挖掘,讓技能、體能方面的遷移效應直接對其產生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利用圈操實施教學:①用放在地上的圈,讓學生進行圈內與圈外間助跑、踏跳技術的練習,單跳雙落既簡單又好操作,不僅集體練習量大,也可以相互比較,大大提高了學生間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及動作的準確性。②運用藝術體操器件進行女生形體方面的教學。在進行圈操組合動作教學的同時,及時對從圈內跳出圈外的結束動作的展體落地緩沖進行學習,使體操教學的美學教育貫徹始終。③運用放在地面上的圈,讓學生支撐越過從窄到寬的障礙物,并提出理論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學生在練習中會很快領悟推手動作,并聯(lián)想到兔跳技術,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④運用放在地上的圈,讓學生在固定縮小的空間范圍內體驗騰起后上體前傾、屈膝收腹的跳躍動作。學生在反復跳躍以及增強彈跳力、爆發(fā)力的同時,會使得上體前傾、屈膝收腹的跳躍動作得以熟練定型。⑤進行3人組合支撐越過圈的練習,此練習是學生在前面幾個輔助練習的基礎上對較低難度完整動作的一種體驗,這是一個互動互助的環(huán)節(jié),使原本單項的體操項目在學習過程中變成了集體合作的項目。以上練習手段充分考慮了輔助練習與完整技術之間的共同要素,達到了一定的體能練習與熱身效果,為后續(xù)的專項教學做了有效地鋪墊,它是一種內隱性的遷移。
(2)高中男生縱箱分腿騰越。這一項目和初中的支撐跳山羊有很多共同的元素,雖然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技能的助跑、踏跳及落地緩沖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箱的高度和長度還不清楚,因此會產生害怕心理。此時,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在自己的監(jiān)護下進行練習,而應在場地、器材上做文章,在教具的制作上動腦子。運用山羊的縱向、山羊上鋼絲的延伸,對橡皮筋長短的控制、箱面高低的處理、起跳板距離的控制等進行多方位的遷移引導,讓學生由易到難地掌握動作技能,從心理上建立自信。教學實踐證明,把具有同類因素的技術動作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學習,并采用針對性地練習手段,能較好地產生遷移效應,發(fā)揮遷移效應的功能,達到逐步掌握較難技術動作的目的。
2.2.2 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 體育教材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有的是顯性的,有的是隱性的。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xiàn)一定愿望的心理狀態(tài),而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也會影響技術的遷移效應。因此,加強技術教學的順序化、精選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有效的遷移效應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
案例分析:(1)女生橫箱屈腿騰越。在高中體育教材中,這是一個教學難度比較大的內容,目前在中學教授此內容的相對較少,對于中學生本身而言,對此內容的了解更少。如何讓學生接受并掌握這一內容,信心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切入點是利用絕大部分女生都比較喜歡的藝術體操進行教學。教授圈操時,在提高女生形體美的同時,在圈上做文章,如先讓女生越過低、窄的圈,慢慢地再提高圈的高度與寬度;利用低箱面、高支撐的輔助手段,反復練習,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通過練習,學生可以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并不斷要求降低支撐高度、增加難度,直到能接受正常的箱面高度,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合作學習的氛圍都能有較大地提高。
(2)男生縱箱分腿騰越。此項內容可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首先可以利用文字,將“互相鼓勵、互相幫助、關愛同伴、珍愛生命”的詞條貼于箱前,提高學生鍛煉的意識。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并激發(fā)挑戰(zhàn)意識,是值得教師們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教師在教具的制作上必須有遷移過渡的方法,創(chuàng)設多種不斷升級、層層遞進的教學形式,如箱面的不同高度、箱面的斜面處理、用沙袋來調整踏跳板的距離等。教師教具制作的遷移,可使學生不斷增強挑戰(zhàn)意識,增加自信,大大提高了高難度體操教材的教學有效性。
通過多個教材一個單元的教學實踐,證明了這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就是有意識地利用了遷移規(guī)律,而這一規(guī)律的運用使體操教材教學在有限的教學時數(shù)上能順利、成功地完成。合理有效地運用遷移規(guī)律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對已有知識技能的合理運用;(2)較難體操動作的分解、遞進;(3)教具的制作創(chuàng)新;(4)教學步驟、方法的科學合理;(5)學生心理因素的探究分析。
G83
A
1674-151X(2017)03-084-02
2017-01-17
施娟(1965~),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