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再貴 (云南省易門縣職業(yè)高級中學,651100)
讀《身體練習體驗探索》 悟體育教學思維
劉再貴 (云南省易門縣職業(yè)高級中學,651100)
近期筆者閱讀學術專著《身體練習體驗探索》一書,感受頗深,特別對“體育教學思維”的問題尤為深刻。作者通過長期體育教學實踐積淀,構建了身體練習體驗的體育教學理論,其理論框的第一個方面是“教師的體育教學思維方式”,并指出“形成‘教師體育教學的思維方式’是前提,解釋體育教學為何而教的問題,以此在目前體育名詞概念混亂的狀態(tài)下,控制體育教學主導者的思維活動,形成有利于學生身體發(fā)展和完善的身體教育思維,不至于思維混亂,不知所措”[1]。然后,提出形成教師體育教學思維方式的策略,再用具體教學案例進行詮釋。通過學習筆者豁然開朗,理順了進行體育教學的思路,對“體育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體育學習的基本素養(yǎng)”等有了重新認知。
思維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2]。筆者通過讀“專著”,并結合自己的體育教學實踐,認為缺少體育概念意識,沒有形成自己“體育是什么”的認知,從而導致教學思維混亂,難以較好地控制體育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活動。
(一)“體育是什么”在認知上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xiàn)象一:“體育”與“運動”不分的認知。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經(jīng)常把“體育”一詞掛在嘴邊,而“體育是什么”卻難以說清道明。只要說到與體育相關的事情,如做操、跑步等身體運動現(xiàn)象,就與人的身體運動形式相聯(lián),認為做操、跑步等身體運動就是“體育”,形成“體育”與“運動”不分的認知。
現(xiàn)象二:“運動”與“教學”不分的認知。受“體育”與“運動”不分的認知影響,出現(xiàn)了體育教學即進行身體運動的認知,進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只單純地讓學生進行身體運動,不去思考如何讓學生認識和理解身體運動的動作符號和運動邏輯知識、技能和方法,更不會考慮如何通過體育教學的過程來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認知水平。
現(xiàn)象三:“教師”與“教練”不分的認知。受“體育”與“運動”、“運動”與“教學”不分的認知影響,導致部分體育教師以“教練員”自居,并在體育教學工作中采用“教練員”的“競技運動訓練”思維,進行著“發(fā)展和完善學生身體教育”的教學活動。
(二)用身體練習體驗理論理順與體育教學相關的概念
筆者經(jīng)過梳理與體育教學相關的概念,發(fā)現(xiàn)目前的體育教學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理順與體育教學相關的概念,體育教師方可形成符合體育教學規(guī)律的認知。
1.體育的發(fā)展和完善身體教育之本源
“體育是發(fā)展和完善人類身體的教育,體育教學是為了成全學生的生命,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3]。體育教學要發(fā)展和完善學生身體,必須在一定目的或任務之下,以運動技能為載體,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通過反復的身體練習形成動作技能,再發(fā)展到運動技能,在此基礎上,依據(jù)不同的身體運動環(huán)境,把所學到的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運用到不同的健身運動、競技比賽和身體娛樂活動之中,以展示和表現(xiàn)自己的運動技能,進而獲得良好的身體練習體驗,達到發(fā)展和完善學生身體的目的。如,體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走、跑、跳等的能力、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避險逃生的能力等,是以學生的身體為根本,指向發(fā)展身體的教育。
2.競技的發(fā)展和完善身體教育之手段
競技是以獲得名次和物質(zhì)利益為目的的身體運動。眾多的競技運動項目可作為身體教育的手段,可以選擇競技運動項目中的內(nèi)容、方法和形式,設計成體育教學過程所需要的內(nèi)容。從功利的方面思考,競技的目的是為獲得榮譽和物質(zhì)利益,也就是利用身體的教育。主要以學生的身體為工具,通過反復的身體練習,掌握實現(xiàn)目的所需要的運動技能,并與升學考試、運動競賽、身體娛樂等實用性知識相結合,為運動競賽、身體娛樂、體育中考、體育高考等所用。這是以學生的身體為工具,指向“比賽名次”和“考試分數(shù)”等的教育活動。
3.身體運動的體育與競技相關之聯(lián)系
經(jīng)過分析體育與競技的本質(zhì)及特點、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認為“身體運動”是體育與競技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二者都需要經(jīng)歷從動作符號到動作技能,再從動作技能到運動技能的學習階段。但由于“發(fā)展和完善身體的教育”與“利用身體去獲得名次和物質(zhì)利益”的目的不同,到運動技能的應用意義學習階段,各自采用相應的知識和規(guī)則,形成不同的應用意義理解。
(一)較多的體育教學過程缺少“體育學什么”的意識
現(xiàn)象一:以運動技術學習為主要內(nèi)容。目前的體育教學,已形成以運動技術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思維,如“蹲踞式跳遠”的運動技能教學,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內(nèi)容等方面的選擇和設計,重點以運動技術為關注對象,用運動技術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思維方式教學生“蹲踞式跳遠”的運動技術,讓學生學運動技術。
現(xiàn)象二:以被動傳教灌輸為學習方式。受以運動技術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思維影響,如傳教“跨越式跳高”的運動技能,只強調(diào)運動技術的“教”與“學”,重點關注“跨越式跳高”的運動技能,忽視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單一接受式學習方式,難以讓學生自愿地參加“跨越式跳高”的學習活動。
現(xiàn)象三:以運動技能水平為評價內(nèi)容。受運動技術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思維和被動傳教灌輸為學習方式的影響,如對支撐跳躍中“橫箱分腿騰越”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只關注“橫箱分腿騰越”的教學結果,重點以學生掌握“橫箱分腿騰越”的好壞程度為評價標準,忽視教學發(fā)展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變化,以運動技能水平為評價內(nèi)容。
(二)用身體練習體驗理論提供與體育學習相關的概念
1.體育學習的身體練習行為規(guī)范概念
學生的體育學習活動只有在一定的身體練習行為概念基礎上,才能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控制。這種身體練習行為概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身體動作技術概念,也就是大家通常講的“動作概念”,如站立、兩臂側平舉、雙臂上舉;跑、跳、投;籃球教學中的“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跳步急停、后轉身”等。二是體育教學常規(guī)概念,這是控制體育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如,見習生的學習活動概念、講解示范隊形概念、模仿練習隊形概念、教學比賽分組概念、分發(fā)和回收器材的概念等。
2.體育學習的身體練習運動認知概念
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需要感知身體動作、場地器材、周圍環(huán)境,對所進行的身體練習進行記憶、想象和思考,因此,需要向學生提供規(guī)范的運動認知概念。一是提供感知覺概念,如“蹲踞式起跑”教學中提供“聽哨音起跑”、“聽掌聲起跑”等感知覺概念;二是提供記憶概念,如“耐久跑”教學中提供“數(shù)心跳次數(shù)”、“數(shù)呼吸次數(shù)”等記憶概念;三是提供想象概念,如水平一的“前后滾翻”教學中提供“滾得像皮球一樣圓”、“低頭看天”等想象概念;四是提供思維概念,如“背躍式跳高”教學中提供“觀察圖片”、“觀看視頻”等思維概念。
3.體育學習的身體練習心理感受概念
要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好的心理感受,必須向學生提供規(guī)范的心理感受概念進行控制。如籃球“單手肩上傳接球”教學中,在初始認知階段提供“易學”、“難學”等心理感受概念;在操作聯(lián)接階段提供“學得很開心”、“學得很無聊”等心理感受概念;在練習自控階段提供“我學會了”、“怎么練也不會”等心理感受概念。
(一)較多的體育學習沒有注重“體育會什么”的思考
現(xiàn)象一:基本身體動作概念術語不清。教學實踐中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初中覺得小學沒學好,基礎沒打好,高中認為初中出了問題,到了高中要從頭學起,大學也認為高中沒學好。這其中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對各年齡階段的體育學習內(nèi)容進行合理定位,不知道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體育學習要學會什么。如,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習沒有形成相應身體動作概念。
現(xiàn)象二:基本身體運動邏輯規(guī)則不明。目前的運動技能教學對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和設計,普遍以“運動項目的技術為主線”進行串聯(lián)。沒有按照學生身體運動的認知概念,“如何跨越(助跑、踏跳、騰空、落地)”的運動邏輯概念,“團身”、“伸展”等運動關系概念進行選擇和設計。而學習的各種運動項目之間缺少相應的邏輯關系,因此,學生的體育學習很難形成相應的身體運動邏輯規(guī)則意識。
現(xiàn)象三:基本運動技能表現(xiàn)能力不足。在運動技能教學中,學生不管是動作技能的掌握,還是運動技能的形成,都難以在不同的身體運動環(huán)境中進行合理的展示,以表現(xiàn)自己的運動技能,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表現(xiàn)能力顯得不足。小學階段不能表現(xiàn)自己所掌握的身體運動概念,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不能將自己所掌握的運動技能與相應的健身、運動競賽和身體娛樂的知識相結合,在不同的身體運動環(huán)境中進行合理地表現(xiàn),以展示自己的運動技能。
(二)用身體練習體驗理論設計與運動技能相關的概念
1.小學階段身體動作符號概念學習
小學階段可向學生提供以“動作符號學習”為主的動作技能概念。如,走、跑、跳等位移動作概念;站立,各種手型、步型,平衡,屈體,伸展,搖擺,滾動,起跳,著地等徒手動作概念;借助一定器械才能完成的動作概念,如籃球運球的“原地前后、左右運球”等;傳球的“雙手、單手胸前傳球”等;投籃的“雙手胸前投籃”“單手肩上投籃”等;移動的“前滑步”“側滑步”等。將這些動作符號概念植入游戲之中,讓學生感知與理解。
2.初中階段的身體運動邏輯概念學習
初中階段可向學生提供以“運動邏輯學習”為主的運動技能概念。一是空間認知概念,如,判斷上與下、前與后、左與右、順時針與逆時針,低、中與高,直、曲與Z線,大與小,遠與近等。二是運動邏輯概念,如,如何進行身體運動,用力的大與小,如何跨越,如何躲閃,如何進行體力分配等。三是運動關系概念,如,如何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將這些身體運動邏輯概念學習融入運動項目的學習之中。如籃球運球的“跳步急停、后轉身運球”等;投籃的“行進間運球、單手低手或高手上籃”等;移動的“后轉身、側滑步”“跳步急停、側滑步”等。
3.高中階段的身體運動習慣概念學習
高中階段可向學生提供以“應用意義學習”為主的身體運動習慣概念。一是健身運動概念,如應用掌握的田徑和游泳等項目的運動技能,通過體能調(diào)控、營養(yǎng)衛(wèi)生、生活制度、自然力、心態(tài)調(diào)適等知識、技能和方法去參加健身運動。二是競技比賽概念,如選擇足球、籃球等為競技運動項目,應用學習掌握的足球、籃球等項目的運動技能,在競賽規(guī)則、競賽策略和戰(zhàn)術思維指導下去參加比賽獲得勝利。三是身體娛樂概念,如利用掌握的“耐久跑”、“攀爬”等運動技能,在不同環(huán)境下參加如“定向越野”“定向越野拓展”等健身或競技比賽,展示和表現(xiàn)運動技能的身體娛樂活動。
[1]鄧若鋒.身體練習體驗探索[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6:43-44.
[2]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5(6):1290.
[3]鄧若鋒.身體練習體驗的體育教學理論框架構建[J].體育學刊,2016,23(1):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