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濤
淺談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
李圣濤
古詩詞鑒賞能力間接體現(xiàn)人的語文水平、知識儲備、素質修養(yǎng)等等。因此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是提升當代人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對歷史文化的理解的重要途徑,對當代青年的發(fā)展有著一定促進作用。
目前,當代青少年詩詞鑒賞能力缺乏,難以完整理解古詩詞,難以體會作者的感情、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境氛圍等等。本文針對當前青少年對于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展開論述,提出具體提升措施,希望能夠提升人們古詩詞鑒賞能力,達到綜合素質修養(yǎng)的提升。
題目是詩詞的眼睛和窗戶,一般而言,能夠從題目體現(xiàn)作者寫作的很多信息,例如:時間、地點、對象、背景等等。首先從題目掌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背景信息能夠掌握詩詞的主要基調。如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題目體現(xiàn)了地點是溪亭,交代的是日暮時的情境。
詩詞鑒賞的主要方法是要知人論世,對作者的思想、性格、詩詞風格、人生歷程等等做到深入的理解,詩詞作者時代特點的不同體現(xiàn)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和文學狀態(tài),深入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能夠對詩詞作品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提到古詩,唐朝是個不得不說的時代,盛唐時期,許多詩詞大多是歌頌唐朝建功立業(yè)的豪邁詩歌,晚唐時期則由于王朝的衰敗致使很多詩作是悲憤挽歌,這一時期也涌現(xiàn)了很多著名詩詞人,例如盛唐時豪邁詩仙李白,亂世時沉郁頓挫的詩圣杜甫。此外宋朝動蕩時期也有陸游、辛棄疾等滿懷愛國情懷的詩詞大家。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更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南渡之前,生活美滿,詩詞作品中也呈現(xiàn)出其閑適、優(yōu)雅的上流女子狀態(tài),而南渡后,國破夫亡的一系列變故,致使其生活孤獨愁苦,在詩詞方面都有體現(xiàn)。因此,在詩詞鑒賞方面,對于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時代背景、作者性格、詩詞風格要有一定了解,以能更全面理解詩詞的韻味。
一般詩詞讀物中,注釋較為常見,其針對背景、典故和晦澀難懂的地方進行注釋解析,有效幫助鑒賞者進行賞析和理解,對于作者思想、用意等是重要的解釋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引以為重。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讀懂意象,即讀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表達是體現(xiàn)藝術境界、作者思想感情、生活狀態(tài)、內心起伏的重要標志。古詩詞意境的領悟是對詩詞鑒賞領悟的重要層次,在意境的領悟方面要積極進行對比,深度挖掘作者意圖和情境,并根據(jù)時代和實際情況進行聯(lián)想,以全面的角度對詩詞進行理解。
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與范成大的《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詩都偏重于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huán)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huán)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雪后月夜的環(huán)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孤獨凄苦的主觀精神。而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xiàn)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并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jīng)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在用典方面較為普遍,使其詩句中內涵更加豐富,引人遐想。在古詩詞鑒賞過程中,要對詩句中的典故來源、含義進行剖析,對典故在詩詞中的運用要深入理解。如姜夔的《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這句化用能夠使揚州現(xiàn)今蕭條與往日繁華景貌進行對比,體現(xiàn)作者傷今懷古的惆悵情懷。對于詩詞中典故的運用要更加細致解析,以能夠準確理解詩詞用意。
在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詩詞歌賦是我國歷史文學中的至寶,深入理解后自然明白其魅力所在,當代青少年提升對詩詞的理解鑒賞能力,能夠對其審美、鑒賞、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對詩詞進行閱讀和賞析,對時代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對其詩詞內容進行全面剖析。
李圣濤(1997-),男,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人,西安翻譯學院在讀??茖W生,研究方向為古詩詞研究。
西安翻譯學院 7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