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瑪草
幼兒園音樂律動的有效嘗試
尕瑪草
音樂教學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早期挖掘幼兒的音樂天分,展示其音樂才能,更主要的是能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奠定鑒賞基礎,培養(yǎng)音樂感。而音樂律動是音樂樂感的主要內容,也是音樂潛力的突出表現(xiàn),律動是肢體有節(jié)奏的運動,能符合音樂的節(jié)拍,順應音樂的節(jié)奏。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律動是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是敏銳的聽力,是專注力,甚至是對音樂各個要素的分辨能力。本文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簡單介紹幾點培養(yǎng)幼兒音樂律動感的實施辦法。
幼兒園 音樂律動 節(jié)奏 嘗試 藝術
音樂是富有情感的藝術,是可以共享的藝術,特別從幼兒的審美教育來看,更是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律動教學將感受音樂,伴隨音樂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想象音樂、欣賞音樂等,并且可以做到起伏有致的動作,從而達到培養(yǎng)音樂素質的目的。律動教學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探索,因為需要更多得去設計孩子們實踐的過程,設計動作。而純粹的動作又無法吸引幼兒興趣,更要加入趣味性和游戲性。再者還要注意創(chuàng)造輕松的音樂氛圍,才能使得學生放松緊張的身體,放松情感,更容易被音樂影響,自然而然得發(fā)生身體的擺動,越是自然的動作便越是有教育價值。
教育教學的第一步,要明確此項教學的目的,準確理解“音樂律動”的確切定義,并且把握教學精髓,將教學的理念深入到細節(jié)當中,真正做到落實有序,豐富有度。所謂的音樂律動,其實與我們平時的理解相似,即將身體當作音樂的樂器,更好的感受音樂的感覺,并且讓幼兒充分得體驗、感受和理解音樂,并且也通過肢體語言將音樂的情感表達出來,音樂情緒得到抒發(fā),音樂理想得以表達。因此,對音樂律動的感覺和豐富可以拉近學習者和音樂之間的情感,將表達形式更加自由、暢想。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律動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教學途徑也比較多,主要的方式有如游戲、即興表演、集體舞蹈、聲勢等?;镜膭幼饕脖容^簡單,比較適合幼兒的教學引導。如跺腳、拍手、跳動、拍擊身體等,而且簡單的舞蹈形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舞蹈練習的氣氛,容易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感受音樂律動帶來的快樂。對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辨識能力、音樂情感等都非常有幫助。特別能夠發(fā)揮音樂給幼兒帶來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讓生活節(jié)奏感更加強烈,更容易感受到外界帶來的幸福感,也比較容易受到良好氛圍的帶動,提高生活精神質量感。
音樂和生活脫離不開,沒有生活氣息的音樂是沒有生命的。從生活賞析的角度來說,只有有共鳴的音樂才能讓人們感動,才能產(chǎn)生情感上的認同。因此,在對幼兒進行音樂節(jié)奏教學時也需要注意這一點,需要加入一些幼兒能夠理解或是可以接觸到的事物,一方面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在練習時也比較容易進行。
加入生活常見元素,形式非常簡單,即便是我們平時的走路,仔細聽起來也是有一定的韻律感的。所以律動教學不需要過多強調樂器的使用,簡單的跺腳和拍手也是可以的。或者時采用生活中的小樂器,例如裝有水的玻璃杯,木制的桌子等,讓幼兒嘗試跟著音樂來敲打。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用沙錘,簡單地將石子或是沙子裝入塑料瓶,就能成為幼兒進行玩耍的樂器,而且在生活中非常容易制作。幼兒輕輕晃動沙錘,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培養(yǎng)身體的律動感覺。許多家長還幫助孩子自己制作沙錘,班級還可以舉辦沙錘比賽,看看誰家自制的沙錘更加漂亮,聲音更加好聽,看看哪個寶寶的音樂感覺更強,用沙錘有更突出的音樂表現(xiàn)。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喜歡用手拍打嘴,這也可以作為一種音樂節(jié)奏的展現(xiàn)方式,通過這樣輕松的節(jié)奏表達手段,讓音樂律動的學習更加豐富,具有生活化。孩子們也可以在生活中進一步去學習和鞏固這些,發(fā)現(xiàn)音樂無處不在,對音樂有更加到位和豐富的理解。
游戲時幼兒教學當中最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對幼兒音樂律動教學也是如此。而且律動便是動態(tài)的一種交流,更需要以動態(tài)的方式來呈現(xiàn)和學習。幼兒游戲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本性,又能挖掘幼兒的學習潛力,更加發(fā)揮了幼兒生活實踐的綜合水平,提高想象能力,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有比較大的提高。以游戲的形式發(fā)展律動,注意游戲的簡單易行性以及趣味性,要符合幼兒的認識,針對幼兒的興趣。
例如可以開展拍手轉圈的游戲,形式簡單,幼兒容易投入。再者整個班級的幼兒都可以參與其中,氛圍更加濃厚。用音樂的節(jié)奏感來帶動轉圈的速度和程度,讓幼兒的快樂感更加強烈和豐富一些。播放比較快的音樂時,幼兒的步伐會主動加快,老師可以在一旁做拍手的引導;音樂放慢時,幼兒的步伐又會減慢,更加舒緩放松一些。即便是一些樂感不好的孩子,也能在其他小朋友的帶動下感受到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察覺到身體動作和音樂之間的隱藏關系,這便是一種進步。
音樂劇的形式具有故事性,能夠帶動音樂情感,情感又能進一步聯(lián)系節(jié)奏,讓節(jié)奏也充滿了情緒。采用音樂劇的形式,讓故事和音樂聯(lián)系起來,幼兒可以在其中扮演角色,加深對音樂的學習體驗,快樂、悲傷、憤怒等。例如播放《我是快樂的小老鼠》,能夠從歌詞和故事場景中感受到快樂,歡快的節(jié)奏感,從而能跟隨音樂的律動來展開動作和語言。
總之,幼兒音樂律動教學的嘗試需要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音樂潛力,發(fā)展幼兒的欣賞水平,并且逐步奠定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最大化。
[1]王莉.讓生活走進快樂音樂課堂的有效嘗試[J].快樂閱讀旬刊, 2013(7).
[2]張曉琳.音樂“快樂”教學的有效嘗試[J].音樂時空, 2014(13).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