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雨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幼小銜接的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劉欣雨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兒童在完成幼兒園階段的學習之后,將會面臨接受的最初階段小學低年級教育。這段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階段,是兒童成長與學習的關鍵時期與重要轉變時期。但當前幼小銜接工作存在小學化教育現(xiàn)象嚴重、幼小銜接師資力量匱乏、家長教育理念落后等問題,針對存在筆者進行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幼小銜接;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
1.1幼小銜接小學化教育現(xiàn)象嚴重
由幼兒園升入小學,兒童會對于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而產生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反應,會造成幼小銜接的問題出現(xiàn)。為此許多學校采取減小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差異,讓幼兒園采用與小學階段的教學方式使二者達到統(tǒng)一。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有的幼兒園過早的實施分科教學,將數(shù)學、語文、英語的基礎知識通過課程講授給兒童,將本該在一二年級所學習的內容提前灌輸給兒童,但兒童由于智力身心發(fā)展水平均未達到能夠接受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內容難度的層次,對兒童本身來說既增加了成長的煩惱有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其二,評價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只由考試分數(shù)來決定,考核標準也是成績單上冰冷淡薄的幾個數(shù)字,讓本該為兒童帶來快樂,促進健康成長的學前教育變得畸形。使從孩童時代“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就開始對這句話有了初步的理解,這既是兒童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1.2幼小銜接的師資力量匿乏
關于師資數(shù)量的匱乏,有許多小學沒有配備專門針對從幼兒園剛升學上來的兒童的專業(yè)教師,小學的教師多實行輪換年級制,可能上一年教六年級的老師今年被分到帶一年級的班,這樣的老師對大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比較了解,容易把對大孩子的固化印象直接轉嫁到一年級的兒童上,缺乏對幼小銜接階段兒童的了解而產生偏差。關于師資質量的匱乏,有部分教師認為兒童對于幼小銜接的準備只做到單純的知識準備,所以他們會在教學內容方面十分偏重學拼音、算數(shù)字、識漢字、讀單詞,在教學手段中完全忽略活動和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有的一節(jié)課時間全部用來寫拼音漢字,或者算二十道加減法。即便安排游戲環(huán)節(jié),也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簡單的設置游戲,限制了游戲在教學中作用的發(fā)揮。
1.3幼小銜接家長的教育理念落后
家長在學前教育階段對兒童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這個時期的兒童缺乏自主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思維容易被身邊人所影響,因此與兒童接觸時間最長的家長在幼小銜接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我國的大多數(shù)家長十分重視教育,但教育觀念上存在誤區(qū)。往往重視知識、技能和智力的培養(yǎng)的獲得遠遠超過對兒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有的家長甚至比老師教漢字教的還要早,這種超前的教育方式使得兒童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容易自我滿足,對學習產生懈怠心理,缺乏后勁,錯過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對于本該有家長重點引導的情緒管理、禮儀習慣培養(yǎng)和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則不以為然,過分你愛放縱孩子,孩子在家為所欲為,沒有規(guī)矩,認為孩子只要上學后便會聽老師的話,便會養(yǎng)成好習慣,殊不知家長的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為兒童順利的進行幼小銜接造成成了巨大的障礙和減速帶。
2.1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
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不是正確的幼小銜接方向。小學化幼小銜接的弊端與惡果在當前的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日益凸顯,因此無論是校方、家長方與兒童自身都應該轉變觀念,正確的認識幼小銜接與終身教育理念的關系,將幼小銜接的重點放在除基礎知識儲備之外的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規(guī)則規(guī)范的遵守、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為日后的校園學習與集體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兒童是幼小銜接的主體,兒童應該在老師、家長和同伴的輔助下,提前了解幼小教育在課堂形式、規(guī)則制度、班級環(huán)境和學習內容等方面的差異,做好角色轉換和行動準備。幼兒園和低年級的教師應該一起做好雙向的銜接工作,徹底的轉變理念,從幼兒園伊始到小學的低年級階段應長期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最終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增加兒童應對環(huán)境變化的實力與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2.2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學習習慣
兒童進入小學后所面臨的是素質教育,但最終的考核形式仍是試卷考試為主,以分數(shù)呈現(xiàn)考試結果。在日常的學習中要系統(tǒng)的學習各科的知識,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是學生更要以良好的學習習慣來主動學習。主動學習對于幼升小的兒童來說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教師與家長采取形式多樣的引導方式來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例如以游戲的方式帶領兒童對數(shù)學數(shù)字形成初步認識,以情節(jié)豐富的童話故事幫助兒童養(yǎng)成自主閱讀習慣,以角色換位的方式讓兒童扮演教師角色,讓兒童講授自己所學并養(yǎng)出督促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鼓勵、支持孩子盡量擺脫周圍他人的庇護與依賴,獨立的完成生活中或學習中的小任務,并依據(jù)獨立度和完成度的高低給予兒童不同程度的物質或精神獎勵。
2.3加強幼兒園、小學、家長三者之間的交流
在園校家三方都意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三方不能獨立分離的注重兒童對于幼小過度的準備,而是應該三方配合共同協(xié)作。首先是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交流,雙方都以幼兒教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共同努力方向,保持二者教育的一致性和連續(xù)性,但又要保持自身特點和獨立,避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負面影響再次產生。加強教師間的溝通交流,互相進入對方學校訪問參觀,觀察研究幼兒在升學前后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關于了解到的具體細節(jié)研究更為詳細和更有針對性的的銜接方案。此外家長與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的溝通交流也是極為重要的,家長應該積極配合老師們?yōu)樽约汉⒆拥挠行с暯庸ぷ魉龀龅呐?,有不同的意見想法及時與老師或學校幼兒園聯(lián)系。增強家校合作或家園合作可以采用設立家長開放日、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習課堂或者運用新媒體增加對相關知識的的宣傳來引導家長形成科學的教育理念和養(yǎng)成正確的教育方式。加強幼兒園、小學、家長三者之間的交流,形成培養(yǎng)幼兒教育素養(yǎng)的合力,促進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銜接。
[1] 傅衛(wèi)芬.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大班幼兒幼小銜接工作[J].課程研究,2015
劉欣雨(199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教育學碩士,河北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G622
:A
:1672-5832(2017)09-0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