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子
(廈門大學 福建 廈門 361005)
對于當代漆畫的思考
陳西子
(廈門大學 福建 廈門 361005)
漆畫這一畫種正在迅速的發(fā)展,在中國藝術中嶄露頭角。但是,也必須正視漆畫在當代藝術中仍是較為稚嫩的狀態(tài)。在如今多元化的社會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碰撞的時代下,漆畫想要發(fā)展就必須將漆畫放到這整個社會中去,放到整個藝術氛圍中去,放到藝術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中去。漆畫作為一種極具民族性的畫種,在創(chuàng)作中,就一定要將漆畫的民族性和現代性相結合。只有漆畫的內容、題材是表現當下、表現時代、代表當下,才能打開當代漆畫的新局面。
漆畫;時代性;民族性;創(chuàng)新
追溯中國漆畫的起源,要從“仰韶文化”早期說起,在“仰韶文化”早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出土的朱漆木碗,這就足以說明在當時已經能熟練的使用“漆”。漆畫是由漆器發(fā)展演變而來,其技法都基本沿用了漆器的技法。但漆畫的從一開始的出現到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用了很多年。所以說,漆畫即是古老的又是年輕的。作為獨立畫種它是年輕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它是古老的。長期以來,漆畫都是以傳統工藝美術的視角品評漆藝的歷史。若是參加展覽,漆畫一般都被列入綜合材料的范疇。將它從綜合材料中獨立出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從這之后到中國美協漆畫藝委會成立,再到2007年全國性的漆畫展,中國漆畫一直在摸索中不斷向前發(fā)展。
早在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就有一批藝術家參與了漆畫藝術研究;到八十年代,由于漆畫被國家定為獨立畫種及漆壁畫的風行,給漆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如1980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福建漆畫展,技法豐富,有“赤寶砂”、“泥金泥銀”、“蒔繪”、“鑲嵌”等多種風格,極大推動了中國現代漆畫的變革……漆畫以其獨具風格的藝術魅力,吸引著眾多藝術家們從事研究,為追求漆藝最大的表現力與自由度,努力進行全方位的開拓。今天,漆畫無論從應用范圍、表現方法、藝術品種來說,其規(guī)模、質量、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若干不同門類的地方特色:如北京的雕漆、福建的磨漆、四川的堆漆、江蘇的鑲嵌、山西的描金等;當然,還有許多漆畫作品,并不局限在傳統形式、地方特色上,而是采用嶄新的高科技手法,但其風格卻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及民族氣質。這種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表現出漆畫創(chuàng)作已向多層次、多走向、多側面發(fā)展的良好特征。
今天的漆畫家們在努力學習傳統漆藝技法的基礎上,為追求漆畫最大的表現力與自由度,努力進行全方位的開拓,不僅題材內容有向多方向拓展的趨勢,而且藝術表現語言也呈現出多樣化,理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脫胎于傳統髹漆裝飾工藝的中國漆畫,在保持濃郁東方色彩的同時,已初步顯現出與當今人們審美情趣相適應的現代意味。但是,從目前國內漆畫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將漆畫與同時期的油畫、國畫及其它藝術種類作橫向比較,就會發(fā)現漆畫作為當代美術中的一個獨立畫種,無論是在題材內容的寬泛度表現上,還是形式語言的多樣性表現上,無論是在作品表面的氣勢氛圍方面,還是在作品內在精神內涵方面,都與其它畫種有一定的差距。
在這個多元并存的文化語境下,在油畫、國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風格已經讓人目不暇接,甚至有時讓我們懷疑自己的眼睛的時候,不少漆畫家卻還在沉迷于材料的堆砌和技法的崇拜,從而陷入了“匠氣”的尷尬境地,當然好的材料和技法會使畫面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脫離思想內容的材料和技法是空洞乏味的,所以積極拓展漆畫創(chuàng)作的題材內容與表現語言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漆畫的創(chuàng)作更加彰顯時代性與本土性、民族性的特色。所以說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樣式。當代藝術具有當今時代的風格,更具有凝聚這個時代文化特征的精神內涵。
時代性是指當今時代的人們共同的審美理想和精神追求,身處今天的我們都深深的感受著這個時代變遷所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都市化、網絡化、信息化、全球經濟一體化迅速改變著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認識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文化的多元性。對當代藝術前沿的新銳藝術家們而言,中國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城市化過程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民族性是指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與眾不同的文化傳統和藝術特色。我們強調民族性,可以使漆畫家們擺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單一化的負面影響。突破當代藝術流行的某種單一化模式,保持和發(fā)揚本民族傳統中的優(yōu)良基因,采用和吸收傳統藝術中獨特的表現手法,以多樣化的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豐富當代藝術的畫廊?!斑@種兼容當代性與地域性的創(chuàng)新的作品,既具有時代精神的震撼力,又具有民族獨特的表現力,才能滿足當代人們多方面的審美需求,喚起人們普遍的情感共鳴?!?/p>
可以說,漆畫是藝術、工藝和科學的結合體,是最富民族特點的現代繪畫。對傳統的借鑒、吸收、創(chuàng)新,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及想象力、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豐富學生的漆畫語言。漆畫要發(fā)展,必須走進生活、走入社會,兼收并蓄,融姐妹藝術精華及西方藝術營養(yǎng)于一體,推陳出新,才能真正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找到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語言和風格,創(chuàng)造出具生命感、時代氣息及中國特色的現代漆畫藝術。
[1] 王南溟.觀念之后:藝術與批評.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2] 張朝暉.當叛逆淪為時尚.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陳西子,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yè)2014級本科生。
J527
:A
:1672-5832(2017)09-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