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琳
淺析德育教育如何在農(nóng)村初中歷史課堂滲透
郭琳琳
由于現(xiàn)階段我國不斷推進素質(zhì)教育,因此加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初中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德育知識是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教學待以解決的問題。本文則正是在對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性以及具體如何滲透的研究之上,對滲透德育知識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德育教育 初中歷史課堂 有效滲透
由于我國的農(nóng)村初中生大多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身心健康正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再加上他們的心智和思想的不成熟,對外界干擾的判定能力不足,導致他們?nèi)菀资艿酵饨绲膫?,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以充分考慮各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實際水平等,采取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地向初中生傳遞德育教育觀,從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傳遞價值觀、人生觀、愛國主義以及集體主義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保證初中生掌握相關歷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yōu)槿颂幨赖牡赖缕焚|(zhì)以及行為品性等。
(一)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
在農(nóng)村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德育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講至關重要。現(xiàn)階段我國對于綜合素質(zhì)教育也有相關的要求,也對歷史教學課程提出了對應具體的滲透目標。滲透德育偏向培養(yǎng)集合德、智、體、美、勞與一體的綜合性素質(zhì)人才,這不僅是培養(yǎng)素質(zhì)人才的途徑,也是塑造初中生基本人生品行的方式方法。再者,德育知識對于初中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奮力拼搏、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良好品質(zhì)具有很大的促進以及推動效應。初中生通常具有依賴性強、缺乏獨立能力、無法承受挫折以及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特點。如果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知識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初中生改善這些松散的陋習,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習慣和品格。
(二)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說過這么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且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同學積極主動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將學習的主要權利交還于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鼓勵學生不要盲目聽從于課本與老師,二是要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以及提出質(zhì)疑。要真正實現(xiàn)師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形成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尤為重要。
(三)有利于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
將適合于初中學生的科學的德育教育方法融合進初中歷史課堂,就能夠有效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自覺能動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的人,這部分學生對每個事物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認人唯是,反而對事物都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思維與見解,在人前敢于發(fā)表自己的建議,在人后能夠自主學習。因為學生是將來社會的主力軍,因此他們必須在進入社會之前培養(yǎng)出能夠在社會上生存的生活本領。而人類則是群居動物,因此人的社會性就要求學生應該將自己這個單獨的個體融入到群體當中,并能夠自覺地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充分發(fā)揮歷史人物的榜樣效應
初中歷史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最直接并且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語言教育。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慷慨激昂的講解,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并且通過言語來刺激學生的神經(jīng)末梢,達到品德教育的初步目的。在對于相關歷史人物的著名歷史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用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以及哲理性的語言來引導教育學生。教師在授課內(nèi)容的選擇上也應該進行適當挑選,比如說在講到歷史名人范仲淹、顧炎武、周恩來等當代青少年學習的榜樣時,可以將他們的名人事跡整合在一起為學生們進行介紹,并且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討論各自可以從這些名人身上可以學習到哪些東西。榜樣效應的作用并不是一時的,它會在學生一生的成長學習過程中發(fā)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名人榜樣的效應,以此激勵學生不斷完善、不斷進步,從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二)在授課過程中向?qū)W生進行相關人格教育
對于我國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是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重點。正如俗話所說,“一個對自己的祖國和民族缺乏熱愛的人,會成為無根的人”,在對初中學生進行人格塑造的過程中要充分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增強他們對于民族和國家的熱愛之心。只有學生對于他們所生活成長的國家抱有濃濃的自豪感時,他們才能夠健康地成長。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將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建立完善人格的重要方式方法。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德育教育的效果
初中歷史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拘泥于“講臺-課本”的傳統(tǒng)形式,尤其是對初中生進行德育知識滲透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說,學??梢越M織愛國電影的公放,組織學生進行觀看,還可以開展相關演講、紅歌演唱比賽等活動。在這些活動的舉辦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自己感同身受的東西比老師硬塞的知識更容易接受吸收。所以初中歷史老師可以嘗試多元化的教授手段以此加強德育教育的效果。
[1]張明霞.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素材的選擇與運用的探討[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2]秦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探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浙江紹興新昌縣沙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