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思
論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李 思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地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國的文化、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熱”持續(xù)升溫。海內外漢語學習者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對外漢語教師隊伍的規(guī)模也不斷壯大。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就必須了解自己的使命,不但應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同時也應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傳播我們漢語的語言知識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知識,從而為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民族事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對外漢語教師 個人修養(yǎng) 專業(yè)素質 工作能力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世界各地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已經突破3000萬。對外漢語教師作為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外漢語教學任務能否圓滿完成的關鍵的之一。對外漢語教師作為漢語知識的教授者,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應該對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作為“為外國人師者”的個人修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對外漢語教師首先是一名老師,而作為一個老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必備的。在談到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時,人們往往重漢語教學的專業(yè)水平,輕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實際上,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學能力和水平充分發(fā)揮的前提條件。
具體而言,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熱愛漢語教學工作,以認真敬業(yè)的態(tài)度對待教學工作。在漢語教學工作中,不僅會遇到一群可愛的學生、遇見一份有吸引力的工作;也有可能在課堂上遇見學習不熱情的熊孩子,在生活中碰到許多出乎自己預料的情況,這些可能會打擊作為一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但是決不能讓它打到漢語教師志愿者。漢語教師必須在在各種情況下保持自己教學工作責任感和敬業(yè)心。第二,真心喜愛學生。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只是表現(xiàn)在對學生語言能力提高上,同時還可以在精神上給他們以關心,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解決問題,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作為一名中國漢語教師,我們就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個小窗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和形象,因此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要有較高的要求,言傳身教,成為學生的表率。第三,能承受各種壓力,有良好的抗挫折力,能在各種環(huán)境中,特別是長時期的海外環(huán)境下進行漢語教學。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可能在中國國內,也可能是在世界各地,教師要能應對來自各種教學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克服各種教學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并且經受得起挫折,始終保持一顆熱愛漢語教學的心。
除了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政治素質。如今,來我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迅速增多,海外漢語教師隊伍也日益龐大,漢語教學在世界各地綻放。甚至可以說,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授課也不僅僅是傳授漢語知識,而是在向各國學生展示我們國家的社會文化情況。最近十幾年來國內國際形式都發(fā)生較大變化,一些敏感的政治問題也容易出現(xiàn)在我們的漢語課堂中,或者海外漢語教學的辦公活動中,如何恰當處理這類問題對漢語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對外漢語教師應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跨文化交際水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僅要傳授漢語知識,還要講好中國故事,讓學生更客觀更全面地認識中國。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語言學、文字學專業(yè)知識。對外漢語教學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漢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一個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必須有扎實的語言學、文字學基礎,對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字系統(tǒng)有系統(tǒng)和全面的掌握。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扎實的語言學、文字學基礎可使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贏得學生的好感。
其次對中外文化有一個相對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尤其是海外教師對其赴任國的文化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漢語教師對中國多元化擁有廣博和深入的知識,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將相關的文化知識融入其中。我國的五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是吸引海外學生學習漢語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外漢語教師要應掌握相應的中華文化;同時,還應了解我國的主流文化,了解中國的現(xiàn)狀,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展示現(xiàn)代中國的風采面貌。此外,對外漢語教師在傳授文化的同時,還要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樹立尊重彼此文化、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意識。
再次是高標準的普通話水平與可展開一般性交流的外語水平。對外漢語教學首先是一種語言教學,教授的是普通話,而不是方言,也不是帶有口音的普通話。作為語言教學重要內容之一的言語技能,對教師的發(fā)音要求十分嚴格。老師要以標準的發(fā)音為榜樣,給學生起一個表率作用。如果教師的普通話不標準,將會對學生的語音學習、聽說能力培養(yǎng)造成極大的影響。除了能說一口符合標準的普通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掌握至少一門外語。對外漢語教師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有利于對初級班的教學,特別是在海外教學中。面對漢語零基礎的學生,完全使用目的語作為課堂語言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習效果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懂得外國語,有著較高的外語水平,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教師更深刻地理解本國語言,將漢語和學生的母語進行對比,找出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以及難點產生的原因,由此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案,提升漢語教學的成效。
高超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是漢語教師的首要工作能力。漢語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的教學,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漢語基礎知識并且能夠運用他來進行各種交際活動。因此,教師更多地是注重傳授運用漢語的能力。漢語教師在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法的同時,還應該盡量做到“法無定法”。劉樂寧教授提出“沒有最好的教學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法”??偠灾?,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來確定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漢語教學活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行為,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的一種跨文化交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三個主體之一,必須正確處理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積極面對可能發(fā)生的文化沖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漢語教師作為中國形象的代表,妥善處理本國與教學對象之間的文化沖突和文化偏見與誤解,有利于世界正確認識中國,優(yōu)化中國的國際形象。
最后,能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計算機水平、掌握網絡教學等技術,可以使?jié)h語漢語課堂更加靈活生動。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地、有趣地教授漢語知識,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更真實地漢語學習環(huán)境,從而推進漢語教學活動的發(fā)展。
總的說來,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做好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關鍵和基礎,優(yōu)秀的工作能力是漢語教師高效完成漢語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同時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可以促進漢語教學活動更加健康和諧的進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專業(yè)素養(yǎng),工作能力與個人修養(yǎng)這三個方面相互聯(lián)系,密切相關,共同構成了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崔希亮.漢語國際教育“三教”問題的核心與基礎[J].世界漢語教學,2010(1).
[3]陸儉明.漢語教員應有的意識[J].世界漢語教學,2005(1).
[4]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國際教師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阮靜.論多元文化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從加拿大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談起[J].民族教育研究,2010(3).
[6]崔希亮.漢語教學:海內外的互動與互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7]蘇袁.對外漢語教學初探[J].語文建設,2012(4).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李思(1992-),女,漢族,四川廣安人,研究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方向:國際漢語教育。